七律咏三沙光影栈道及赏析
(2025-08-05 09:44:09)
标签:
旅游美景诗联文化 |
分类: 美丽霞浦 |
七律 咏三沙光影栈道及赏析
林承强 撰
十里诗廊抱曲栏,夕阳辉照碧琅玕。
归舟犁碎琉璃国,驻阙融连玛瑙盘。
鸥影衔光穿荻浦,桅灯浮火点星滩。
渔歌忽卷千堆雪,散作金鳞跃玉峦。
以下是对林承强《七律·咏三沙光影栈道》的赏析,结合诗歌内容与三沙光影栈道的实景特色进行解读:
一、整体意境与地域特色
光影与自然的交响,首联“十里诗廊抱曲栏,夕阳辉照碧琅玕”以宏阔视角勾勒栈道全景:“诗廊”“曲栏”呼应栈道作为“滨海观景长廊”的设计,其蜿蜒形态如怀抱山海。“碧琅玕”(青玉)隐喻海天澄澈,夕阳为碧波镀金,精准捕捉霞浦“金色滩涂与星罗棋布渔排”的摄影天堂特质。渔乡风物的动态画卷,颔联“归舟犁碎琉璃国,驻阙融连玛瑙盘”与颈联“鸥影衔光穿荻浦,桅灯浮火点星滩”:“犁碎琉璃” 以琉璃比喻平滑海面,归舟划破水波如碎镜,暗合“潮汐变幻下的光影交错”;“玛瑙盘” 喻落日熔金浸染海面,呼应“东海日出、夕收落日”的壮丽;“鸥影衔光”“桅灯浮火” 将“金滩渔火”“鸥影潮声”(栈道核心景观)化为灵动意象,赋予自然以诗意生命。
二、艺术手法赏析
时空交织的镜头语言,从“夕阳辉照”(黄昏)到“桅灯浮火”(入夜),时间推移暗合游客沿栈道“移步换景”的体验,而“渔歌忽卷千堆雪”以听觉引爆视觉浪涛,瞬间将“星滩”转为“金鳞跃玉峦”的璀璨,凸显霞浦“灯光艺术与自然交融的梦幻极光效果”。虚实相生的意象组合,实景如“归舟”“荻浦”(湿地芦苇)紧扣三沙渔港特色,虚境如“琉璃国”“玛瑙盘”升华现实为童话。尾联“散作金鳞跃玉峦”更以浪花幻化金鳞,暗喻滩涂上跳动的光影,呼应“中国最美滩涂摄影地”的盛誉。炼字精妙与地域符号,“犁” 字强化渔船破浪的力度,“衔” 字赋予鸥鸟衔取光线的灵性;“金鳞” 既指粼粼波光,亦暗含霞浦“紫菜银鱼”的渔耕文化符号,使山海雄浑与人间烟火浑然一体。
三、诗歌与实景的深度契合
栈道功能的诗意呈现,全篇以“诗廊”起、“玉峦”结,呼应栈道“360°俯瞰山海”的观景定位,而“鸥影”“桅灯”等意象印证其串联“三沙古镇、小皓村、东壁村”的纽带作用。人文与生态的和谐,“渔歌”“归舟”传递渔乡生活气息,“碧琅玕”“荻浦”强调生态纯净,体现栈道“融合生态保护与旅游体验”的设计理念。
四、文化价值
此诗不仅是霞浦光影栈道的“诗意注脚”,更以古典律诗重构现代旅游景观:光影魔法:将“朝摄飞云,夕收落日”的摄影语言转化为“衔光”“浮火”的诗性表达;渔魂传承:以“渔歌”“归舟”延续“长廊容得金滩渔火”的烟火气,彰显霞浦作为“海洋文化秘境”的永恒魅力。
结论:林承强以七律为镜,折射出三沙光影栈道作为“山海画廊”的物理形态与精神内核,实现了自然奇观、人文积淀与艺术创造的三重共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