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题霞浦柏洋乡吴洋村联诗词作品及赏析

(2025-07-30 10:38:16)
标签:

旅游

美景

诗联

文化

分类: 美丽霞浦

题霞浦柏洋乡吴洋村联诗词作品及赏析

林承强

 

01

恰望那,千米栈道,串起古油坊、红军洞,喜赏万花村落;

且听这,百丈飞流,唤回儿时梦、故土情,访寻一片桃源。

 

02

七律 吴洋古村

 

千年驿道绕山林,石径苔痕岁月深。

古柳荫中藏走兽,好花丛处隐鸣禽。

红军标语墙头在,革命精神厝下吟。

最是油香飘四野,梯田叠翠胜黄金。

 

03

行香子 吴洋诗韵(依晁补之体)

 

茶雾氤氲,花雨缤纷。

看云台、叠翠成雯。

风车转梦,水磨留痕。

正稻花香,蜂箱满,客心温。

 

云弥栈道,岗峦矗立。

引游人醉此晨昏。

林涛枕月,瀑影听春。

望红尘远,青山近,碧溪醇。

 

简介:霞浦柏洋乡吴洋村,一座兼具千年历史底蕴与革命红色记忆的古村落。如今,这里以“红+绿”融合发展之路焕新颜:群山环抱间,茂林幽谷、清流湍瀑与云雾空蒙交织,绿油油的稻田与古朴农家小院相映成趣,百丈崖瀑布、原始森林等自然景观与红军洞红色遗址交相辉映。村内,两株植于宋天圣二年的千年古柳杉,枝繁叶茂见证岁月沧桑;樱花栈道、观云台、森林木屋、古油坊等景观节点串联起原味乡景,游客可拍稻田、听鸟鸣、闻茶香、观云海,体验惬意田园生活。依托生态优势,古村催生养蜂、茶叶等产业,东北茶商被“清澈河流与原始森林”吸引在此建厂,村民的百箱蜂蜜因“好生态”成游客抢手货,昔日空心村重现“游人如织”的生机画卷。

 

林承强先生为霞浦柏洋乡吴洋村创作的这一组对联、诗词作品,犹如一幅幅生动的画卷,将吴洋村的自然风光、历史底蕴、红色记忆与新时代的生机巧妙地融合在一起,读来令人神往。以下从对联、诗、词三个方面分别进行赏析:

一、 对联赏析:情景交融,意境深远

上联“恰望那,千米栈道,串起古油坊、红军洞,喜赏万花村落”,以“望”字领起,描绘了吴洋村标志性的“千米栈道”这一景观。这栈道不仅是连接物理空间的路径,更是串联起村落历史与文化的纽带——“古油坊”代表了传统的生活方式与手工艺,承载着岁月的痕迹;“红军洞”则是红色记忆的鲜活载体,象征着不屈的革命精神。“串起”一词用得精妙,将散落的景点与记忆有机地整合起来。最终落脚点于“万花村落”,展现了吴洋村如今繁花似锦、生机勃勃的景象,一个“喜”字点明了游览者的愉悦心境。

下联“且听这,百丈飞流,唤回儿时梦、故土情,访寻一片桃源”,以“听”字转换视角,由视觉转向听觉,聚焦于“百丈飞流”的瀑布奇观。水声潺潺,不仅是自然的乐章,更能“唤回”游子的“儿时梦”与深厚的“故土情”,触动了人们内心深处对家园的眷恋。在这样的情境下,游客自然而然地“访寻”到了一片远离尘嚣的“桃源”。这里的“桃源”既是对吴洋村优美自然风光和宁静氛围的比喻,也寄寓了人们对理想生活环境的向往。

整副对联,上联侧重写景与历史人文的“串起”,下联侧重写情与精神家园的“唤回”,“望”与“听”结合,“千米”与“百丈”相对,“古油坊、红军洞”与“儿时梦、故土情”呼应,结构工整,意境优美,既有对景物的精准描绘,也有对情感的深度挖掘,展现了吴洋村“红”“绿”交织的独特魅力。

二、 七律《吴洋古村》赏析:时空交织,底蕴厚重

这首七律题为“吴洋古村”,全诗紧扣“古”字与“红”“绿”特色展开,格律严谨,意境沉雄。

首联“千年驿道绕山林,石径苔痕岁月深”,开篇即点出吴洋村的历史悠久。“千年驿道”和“石径苔痕”是岁月流逝的见证,“绕山林”则点出其地理环境的幽深与静谧。“岁月深”三字,凝练地概括了古村的沧桑感。

颔联“古柳荫中藏走兽,好花丛处隐鸣禽”,转入对古村自然生态的细致描绘。宋天圣二年的千年古柳杉是吴洋村的活化石,“古柳荫中”不仅提供了庇护,也暗示了生态环境的原始与优良,故而能“藏走兽”、“隐鸣禽”。此联以动衬静,通过走兽与鸣禽的存在,反衬出古村的宁静与生机,也呼应了简介中“原始森林”、“听鸟鸣”的生态体验。

颈联“红军标语墙头在,革命精神厝下吟”,笔锋一转,引入红色主题。“红军标语墙头在”是具象的历史遗存,是“红色记忆”的直接体现;“革命精神厝下吟”则将这种记忆升华,革命精神仿佛在古老的屋檐下、在村落的每一个角落低声吟咏,代代相传。这一联将历史事件与精神传承巧妙结合,赋予了古村更深沉的文化内涵。

尾联“最是油香飘四野,梯田叠翠胜黄金”,描绘了古村的产业特色与丰收景象,展现了新时代的生机。“古油坊”的“油香飘四野”,是传统产业的延续;“梯田叠翠胜黄金”则将绿油油的稻田比作黄金,既写出了稻田的视觉美,也暗示了其带来的经济效益和丰收的喜悦,呼应了简介中“拍稻田”、“昔日空心村重现生机”的描述。

全诗时空交错,从古驿道、古柳到红军标语,再到如今飘香的油坊和叠翠的梯田,层次分明,将吴洋村的“古”、“红”、“绿”三色完美融合,意境深远,余韵悠长。

三、 词《行香子·吴洋诗韵》赏析:清新灵动,如梦似幻

这首《行香子》(依晁补之体)以“吴洋诗韵”为题,用轻快灵动的笔触,描绘了吴洋村如诗如画的田园风光和闲适惬意的游览心境。

上阕“茶雾氤氲,花雨缤纷。看云台、叠翠成雯。风车转梦,水磨留痕。正稻花香,蜂箱满,客心温。” 开篇即营造了一种朦胧而富有诗意的氛围。“茶雾氤氲”点出吴洋村的茶叶产业,也带出了山间湿润的空气;“花雨缤纷”则描绘了鲜花盛开的美景,与简介中的“樱花栈道”等呼应。“看云台、叠翠成雯”,登高远眺,云雾与翠绿的山峦交织成美丽的云彩,气象开阔。“风车转梦,水磨留痕”,风车和水磨是乡村常见的元素,它们不仅是风景,也承载着人们对田园生活的向往(转梦)和岁月的印记(留痕)。“正稻花香,蜂箱满,客心温”,描绘了丰收的景象和游客的温馨感受。稻香扑鼻,蜂蜜满箱(呼应简介中“养蜂产业”、“百箱蜂蜜成抢手货”),这些丰收的喜悦感染了每一位游客,使其内心充满温暖与满足。

下阕“云弥栈道,岗峦矗立。引游人醉此晨昏。林涛枕月,瀑影听春。望红尘远,青山近,碧溪醇。” 继续描绘吴洋村的自然景观和游览体验。“云弥栈道”写出了栈道在云雾中若隐若现的神秘感;“岗峦矗立”则展现了山的雄伟。如此美景,“引游人醉此晨昏”,让人流连忘返,沉醉其中,无论清晨还是黄昏,都各有韵味。“林涛枕月,瀑影听春”,进一步深化了这种沉醉感:夜晚听着林涛声入眠,梦中仿佛枕着明月;白天观赏瀑布的身影,仿佛能听到春天的脚步,感受到生命的律动(呼应简介中“百丈崖瀑布”)。结句“望红尘远,青山近,碧溪醇”,点出了吴洋村作为“桃源”的特质。在这里,尘世的喧嚣远去,青山碧绿,溪水清澈甘醇,心灵得到净化和慰藉。“醇”字用得极好,不仅写出了溪水的甘甜,也暗示了这里的山水人情如同醇厚的美酒,令人陶醉。

全词语言清新,意境优美,通过多个富有代表性的意象——茶雾、花雨、云台、风车、水磨、稻香、蜂箱、栈道、林涛、瀑影、青山、碧溪等,勾勒出吴洋村如诗如梦的田园风光和闲适氛围,充分体现了“吴洋诗韵”的主题,让读者仿佛身临其境,感受到那份远离尘嚣的宁静与惬意。

总结

林承强先生的这组对联诗词作品,紧扣吴洋村“红+绿”融合发展的特色,以其深厚的文学功底和敏锐的观察力,从不同角度、不同层面展现了吴洋村的自然之美、历史之韵、红色之魂与时代生机。对联气势恢宏,对仗工整;七律沉郁顿挫,底蕴深厚;词则清新婉约,灵动飘逸。三者相互补充,交相辉映,共同构成了一幅全方位、多层次的吴洋村美丽画卷,不仅具有很高的文学欣赏价值,更对宣传吴洋村、提升其文化品位起到了积极的作用。这些作品是对吴洋村“原味乡景”和“惬意田园生活”的生动写照,也是对其“游人如织”生机画卷的艺术再现。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