纪念抗战胜利80周年楹联作品(二)及赏析
(2025-07-08 20:12:46)
标签:
旅游美景诗联文化 |
分类: 美丽中国 |
纪念抗战胜利80周年楹联作品(二)及赏析
林承强 撰
挽天河以洗胡尘兮,剑气冲霄焉退倭氛,江山未负英雄骨;
擎赤帜而匡正义也,钟声警世哉昭史鉴,日月同辉忠烈魂。
以下是对这副纪念抗战胜利80周年楹联的赏析,结合其意象运用、历史内涵与精神象征进行结构化解读:
一、意象构建:雄浑壮烈的战争史诗
神话意象:荡涤侵略之耻
上联“挽天河以洗胡尘”借神话中“天河倾泻”的恢宏场景,隐喻全民抗战的磅礴力量。呼应东北抗联诗中“血沃中华旗帜红”的浴血场景,彰显涤荡日寇(“胡尘”“倭氛”)的决心。
下联“擎赤帜而匡正义”以旗帜为精神图腾,暗合《义勇军进行曲》“万众一心”的意志凝结,昭示正义之师的历史站位。
器物象征:刚毅不屈的民族气节
“剑气冲霄”喻指抗联将士“钢枪紧握金瓯护”的武装反抗,“钟声警世”则警示后人铭记国耻。
二、历史纵深:血泪铸就的民族记忆
英雄赞歌:血肉长城的永恒丰碑
“江山未负英雄骨”直指杨靖宇、马占山等先烈“碧血一腔凝赤帜”的牺牲,与东北抗联“苦战暴寒”“舍生夺还”的史实互文。
“日月同辉忠烈魂”升华至精神不朽,如抗战文艺晚会“昭彰英灵”的当代致敬。
史鉴价值:警示与传承的双重使命
“昭史鉴”呼应“重磨剑气护邦昌”的忧患意识,强调历史教育在80周年纪念中的核心意义。
三、艺术技法:古典形式与时代精神的融合
对仗与韵律的史诗感
上下联以“兮”“也”虚词衔接,延续楚辞悲壮遗风;“冲霄”对“警世”,“英雄骨”对“忠烈魂”,工整中见沉郁,契合“律诗”“绝句”等传统抗战题材的创作范式。
虚实相生的意境升华
从具象的“剑气”“钟声”到抽象的“正义”“忠魂”,彰显文艺作品“镌刻记忆”的社会功能。
四、当代价值:抗战精神的时代回响
此联以“忠烈魂”收束,超越战争叙事升华为民族精神符号:
对内:激励“奋发图强盛世迎”的复兴意志;
对外:申明“一衣带水宜相善”的和平愿景,呼应抗战胜利日“斩断倭嚣保国圆”的初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