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绝霞浦稻香丰年》及赏析
(2025-07-03 08:47:13)
标签:
旅游美景诗联文化 |
分类: 美丽霞浦 |
《七绝 霞浦稻香丰年》及赏析
林承强 撰
陌上清风画韵长,田畴铺锦尽金黄。
牧童短笛催归晚,笑语盈怀稻谷香。
根据《七绝·霞浦稻香丰年》的诗歌内容和艺术特色,结合田园诗的传统意象与创作手法,现作如下赏析:
一、空间构图与色彩意境
全景式铺陈,“陌上清风画韵长”:以“陌上”为视角起点,清风为动态媒介,将田野延伸为长卷水墨画,呼应了韦庄《稻田》中“极目连云”的开阔感。“田畴铺锦尽金黄”:用“铺锦”比喻稻田,赋予自然景观以华美的人工织物质感;“尽金黄”则强化视觉冲击,与现代诗中“稻穗金黄映碧霞”的丰收意象一脉相承。色彩与光影的交融,诗中“金黄”不仅是稻穗的实写,更暗含霞光映照的层次感。稻浪在日光下如金箔浮动,形成“田畴铺锦”的璀璨效果,与古诗词“绿波春浪满前陂”(韦庄《稻田》)的碧绿春景形成季节对比,突出秋收的丰饶。
二、动静结合的田园生机
牧童笛声的灵动点睛,“牧童短笛催归晚”:以笛声打破静谧,既延续了“牧童遥指杏花村”的经典意象,又通过“催归晚”暗示劳作收工的日常韵律。笛声与稻浪的动静呼应,类似韦庄笔下“破烟来入画屏飞”的鹭鸶,赋予画面生命活力。人景互文的喜悦感,“笑语盈怀稻谷香”:将“笑语”与“稻香”并置,嗅觉与听觉通感交织。“盈怀”二字拟人化地承载情感,贴近现代诗“镰舞田间歌不尽,谷飞仓里喜心房”的丰收酣畅,展现农人质朴的满足感。
三、传统与现代意蕴的融合
诗意栖居的传承,全诗以“画韵”开篇,以“稻香”收束,形成“景—人—情”的闭环结构,延续了古典田园诗“诗中有画”的传统(如韦庄《稻田》)。牧童、短笛、稻浪等元素,构成对农耕文明的诗意礼赞。乡土情怀的当代书写,“笑语盈怀”暗含集体劳动的和睦场景,与“大人忙碌收秋色,稚子追风拾落花”的现代乡村图景共鸣,将个人欢愉升华为群体共情,赋予传统题材鲜活的时代气息。
四、语言艺术的凝练美
炼字匠心:“铺锦”的“铺”字化静为动,凸显稻田的绵延之势;“盈怀”的“盈”字浓缩满足感,与“稻香”的弥散形成虚实对照。韵律把控:平仄上,“长”“黄”“香”押阳平韵,音调悠扬,模拟笛声的余韵与稻香的萦绕,声情并茂。
总结:丰收图景的诗意升华,此诗以霞浦稻田为画卷,通过色彩泼染(金)、声景交织(笛)、情味交融(笑与香) 三重维度,复活了古典田园的审美基因,并注入现代乡村的集体欢腾。其艺术价值在于:用简约意象承载丰沛情感,以瞬时场景凝结永恒乡愁,堪称田园七绝的当代典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