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七律霞浦下尾岛游踪》及赏析

(2025-07-01 15:01:14)
标签:

旅游

美景

诗联

文化

分类: 美丽霞浦

《七律 霞浦下尾岛游踪》及赏析

林承强

 

栈道盘空入翠微,潮音漱石振衣飞。

惊鸥点破琉璃镜,晒网铺开锦绣帏。

幽洞风来千壑应,危崖纹动九霄威。

忽闻渔笛穿云过,疑是仙人踏浪归。

 

以下是对《七律·霞浦下尾岛游踪》的赏析,结合诗歌内容与霞浦下尾岛景观特色,分四个维度展开:

一、空间结构与游踪脉络

诗歌以立体空间移动为线索,构建了由陆向海、由实入虚的游览路径:

首联(起):栈道盘空入翠微,潮音漱石振衣飞,以栈道盘空切入,呼应下尾岛依山临海的地势(翠微代指山峦),而潮音漱石生动刻画海浪拍击礁石的声景。振衣飞既显海风凛冽,又暗喻诗人敞开胸怀迎接自然的豪情。颔联(承):惊鸥点破琉璃镜,晒网铺开锦绣帏,视角转向海面与滩涂:琉璃镜喻海面澄澈如玻璃(契合清澈湛蓝的海水描述),鸥鸟掠水打破平静;晒网场景则展现霞浦渔村特色,渔网如锦绣帏帐铺展,色彩与动态交织。

二、意象组合与地域特色

诗歌精选霞浦标志性意象,凸显海洋地质奇观与人文风情:颈联(转):幽洞风来千壑应,危崖纹动九霄威幽洞直指下尾岛海蚀洞景观(强调其海蚀岩、海蚀洞经海浪千年雕琢),风声在洞壑间回荡似天地共鸣;危崖纹动暗喻礁石纹理如天书,彰显自然神力(九霄威)。尾联(合):忽闻渔笛穿云过,疑是仙人踏浪归,以渔笛收束,将现实渔事(霞浦渔民劳作)升华为仙境幻象,踏浪归巧妙呼应下尾岛直面东海的地理位置,赋予平凡渔乡以神话色彩。

三、艺术手法与感官通感

诗人运用多感官交融与虚实相生技法,强化诗意张力:

视听联动:潮音漱石(听觉)、晒网铺锦(视觉)、幽洞风应(触觉与听觉叠加),构建沉浸式海岛体验。比喻与夸张:海面如琉璃镜、礁纹动九霄威,以夸张笔法放大自然奇观;尾联仙人踏浪以虚写实,将渔笛声幻化为超验意境,深化海洋的浪漫想象。

四、文化内核与情感升华

诗歌在写景中渗透天人合一的哲思,呼应霞浦诗歌海岸的地域精神:动静辩证:惊鸥点破的倏忽动态与晒网铺开的静谧画面对照,暗喻海洋生命的律动。人文归旨:全篇以渔笛作结,凸显霞浦作为中国诗歌之乡的底蕴——渔民的日常劳作与诗人的艺术创造在此交融,传递对海洋文明的诗意礼赞。

总结:此诗以精炼的空间调度、地域化意象、通感技法及哲学升华,将下尾岛的海蚀奇观、渔村风情转化为一场人海对话的艺术盛宴。其结构严谨如栈道盘空渐次展开,情感则由振衣飞的豪迈至踏浪归的悠远,完整诠释了霞浦山海交响的诗性灵魂。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