联题霞浦水门畲乡芦阳村及赏析
(2025-06-23 09:23:03)
标签:
旅游美景诗联文化 |
分类: 美丽霞浦 |
联题霞浦水门畲乡芦阳村及赏析
林承强 撰
翠屏朝凤,铺就芦峰成画卷;
古桧盘龙,煊烘阳燧遍瑶台。
简介:芦阳村坐落于水门畲乡东北部,村域以丘陵地貌为主,耕地1867亩,山林7946亩,茶叶种植面积达4945亩,森林覆盖率40%,西瓜、盘菜、茶叶及药材等经济作物广受青睐。村内明清古建筑群与芦阳观、百丈硖等自然景观相映成趣,"芦洋十景"经黄寿祺题咏更显人文底蕴。郑氏宗族自元末迁居此地,繁衍六百余年,人才辈出,2018年重建的郑氏宗祠前千年古桧成为文化地标。近年来,该村以牡丹产业为核心,推动生态旅游与特色农业融合发展,实现文化古村向现代经济实体的转型,展现出乡村振兴的蓬勃活力。
对联赏析:“翠屏朝凤,铺就芦峰成画卷;古桧盘龙,煊烘阳燧遍瑶台”这副对联生动描绘了芦阳村的自然风光与人文底蕴,展现出村庄的独特魅力与发展活力。以下从对联的意象、意境、文化内涵与对仗工整四个方面进行赏析。
一、意象选取精妙,展现自然与人文特色
对联中选取了“翠屏”“芦峰”“古桧”“阳燧”等典型意象。“翠屏”形象地描绘出芦阳村周边如翠绿屏风般环绕的山峦,展现出村庄优美的自然环境。“芦峰”点明了芦阳村的地域特色,“朝凤”赋予山峦灵动的姿态,仿佛群峰朝着凤凰的方向汇聚,增添了画面的动态美感。下联的“古桧”是芦阳村千年历史的见证,“盘龙”形容古桧枝干蜿蜒曲折,如同巨龙盘绕,凸显其古老与苍劲。“阳燧”在古代是利用日光取火的工具,这里象征着光明与希望,寓意芦阳村充满生机与活力。这些意象的组合,将自然景观与人文元素巧妙融合,使读者能够直观感受到芦阳村的独特风貌。
二、营造优美意境,体现乡村发展活力
上联“铺就芦峰成画卷”,将芦峰比作一幅展开的画卷,生动地展现出芦阳村美丽的自然风光。翠绿的山峦、广袤的田野、茂密的山林,构成了一幅如诗如画的田园风光图。下联“煊烘阳燧遍瑶台”,“煊烘”有温暖、光明之意,“瑶台”则象征着美好的仙境。此句寓意着芦阳村在现代发展的浪潮中,如同被阳光照耀的瑶台,充满了希望和活力。近年来,芦阳村以牡丹产业为核心,推动生态旅游与特色农业融合发展,实现了文化古村向现代经济实体的转型,这种乡村振兴的蓬勃活力在对联的意境中得到了充分体现。
三、蕴含丰富文化内涵,彰显村庄历史底蕴
芦阳村有着悠久的历史和深厚的文化底蕴。明清古建筑群、芦阳观、百丈硖等自然景观与人文景观相映成趣,“芦洋十景”经黄寿祺题咏更显人文气息。郑氏宗族自元末迁居此地,繁衍六百余年,人才辈出,千年古桧成为文化地标。对联中的意象不仅是自然景观的写照,更是芦阳村历史文化的象征。“翠屏朝凤”“古桧盘龙”体现了传统文化中对自然与生命的敬畏和赞美,也反映了芦阳村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和追求。
四、对仗工整严谨,体现对联艺术魅力
从对联的对仗来看,上下联在词性、结构和意义上都严格对应。“翠屏”对“古桧”,均为名词,且“翠”与“古”分别从颜色和时间上修饰后面的名词;“朝凤”对“盘龙”,都是动宾结构,描绘了两种不同的动态形象;“铺就”对“煊烘”,为动词,且语义相近;“芦峰”对“阳燧”,名词相对;“成画卷”对“遍瑶台”,动宾结构对应,句式整齐,节奏和谐。这种工整的对仗不仅体现了对联的艺术魅力,也使对联在形式上更加美观,读起来朗朗上口。
总体而言,这副对联以其精妙的意象、优美的意境、丰富的文化内涵和严谨的对仗,生动地展现了芦阳村的自然风光、历史文化和发展活力,是对芦阳村乡村振兴成果的生动写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