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霞浦最高峰目海尖》及赏析
(2025-06-17 10:24:56)
标签:
旅游美景诗联文化 |
分类: 美丽霞浦 |
《题霞浦最高峰目海尖》及赏析
林承强 撰
善男信女虔诚拜,寻目海古今春,香火连三界;
奇石清泉自在吟,揽福宁山水色,风光醉九州。
以下是对《题霞浦最高峰目海尖》对联的赏析,结合对联内容与背景信息展开分析:
一、上联:人文信仰的时空画卷
"善男信女虔诚拜,寻目海古今春,香火连三界"
宗教场景的真实写照,对联中"善男信女虔诚拜"直接呼应目海尖(位于柏洋乡吴洋村)作为宗教圣地的核心特征。据记载,目海尖岩壁凹处建有道教供奉场所,佛像旁"岩缝插满密密麻麻燃尽或未燃尽的香脚",每年农历正月均有大量信众从柘荣、福鼎、霞浦等地前来祈福。此句以"香火连三界"的宏大意象,既描绘香火缭绕的实景,又暗喻信仰跨越天地人三界的深远影响力。历史与自然的交融,
"寻目海古今春"巧妙融合时空维度:"目海"点明霞浦地域特色("目海尖"为霞浦最高峰),"古今春"则赋予山峦以永恒的生命力。这一表述既呼应霞浦"千年古邑"的历史底蕴(晋代始建温麻县),又以"春"象征信仰与自然生生不息的传承。
二、下联:自然奇观的诗意凝练
"奇石清泉自在吟,揽福宁山水色,风光醉九州"。地质与生态的生动刻画,"奇石清泉自在吟"精准捕捉目海尖的标志性景观。山间有"巨大的岩石自然向前倾出",岩缝中渗出的泉水滴落声打破寂静,形成"清幽、宁静"之境。拟人化的"自在吟"将泉石之声升华为天地低语,凸显自然灵性。地域风光的全景浓缩,"揽福宁山水色"中"福宁"为霞浦古称(明代福宁府),而"山水色"暗合霞浦"山海相依"的地理特质——作为福建海岸线最长、岛屿最多的县份。末句"风光醉九州"以夸张手法,凸显目海尖作为旅游胜地的魅力,印证其"夏秋时节游人如织"的盛况。
三、整体艺术特色与价值
双重视角的平衡统一,上联聚焦人文信仰(香火、信众),下联铺陈自然景观(奇石、山水),形成"人天共景"的和谐构图,暗合目海尖"道教圣地与自然奇观并存"的双重身份。地域文化的诗意承载,对联嵌入"目海""福宁"等历史地名,将霞浦的海洋文化基因(如"海滨邹鲁"美誉)与山岳信仰结合,成为浓缩地域文化的文学符号。传统联语的创新表达,"寻古今春""醉九州"等句突破传统山水诗的静态描写,以动态视角拓展空间维度,呼应霞浦诗人"以诗歌打开大海、创造大海"的创作精神。
结论:山海之间的精神图腾。此联以36字勾勒目海尖的信仰内核与自然魂魄:上联——香火绵延,见证千年善信攀岩寻道的虔诚;下联——泉石交响,吟唱福宁山水醉倒九州的壮美。其价值不仅在于写景状物的精妙,更在于将霞浦"山海相融、人神共栖"的文化基因凝练为永恒的诗意坐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