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律游霞浦“东海1号”风景道》及赏析
(2025-06-13 16:38:45)
标签:
旅游美景诗联文化 |
分类: 美丽霞浦 |
《七律 游霞浦“东海1号”风景道》及赏析
林承强 撰
世外桃源一线牵,四乡连袂绘长笺。
九弯涌翠峰藏雾,百里铺银浪拍天。
海尾堡前观落日,大京滩上枕流泉。
且将诗梦融山水,醉赏霞波不羡仙。
以下是对《七律 游霞浦“东海1号”风景道》的赏析,结合诗歌内容与「东海1号」风景道的实际景观特色进行解读:
一、诗歌结构与主题解析
首联:世外桃源一线牵,四乡连袂绘长笺
“一线牵”:呼应「东海1号」96.3公里的滨海观光道,将分散的景点串联成线,形成“山海画廊”的整体性。“四乡连袂”:指霞浦的松山、长春、下浒、北壁四个乡镇街道,带动区域旅游协同发展。“绘长笺”:隐喻公路如画卷铺展,暗合霞浦“摄影天堂”的文旅定位。
颔联:九弯涌翠峰藏雾,百里铺银浪拍天“九弯涌翠”:描绘观光道依山沿海的蜿蜒地势,沿线绿植覆盖、峰峦云雾缭绕的生态景观。“百里铺银”:特指霞浦漫长的银滩,如高罗沙滩、大京沙滩的细腻沙质与浪涛奔涌的壮阔画面,其中大京沙滩被誉为“福建夏威夷”。
颈联:海尾堡前观落日,大京滩上枕流泉“海尾堡”:实指海尾城堡观景台,白色地中海风格建筑,是观赏落日与海蚀礁石的网红打卡点。“大京滩上枕流泉”:既写沙滩踏浪的亲水体验,又暗喻露营者夜听潮声的休闲场景,呼应观光道配套的房车营地设计。
尾联:且将诗梦融山水,醉赏霞波不羡仙
“霞波”:双关霞浦地名与海天霞光,凸显当地“光影海岸”的摄影特色。“不羡仙”:升华主题,表达游客沉醉于山海交融的意境,体现文旅融合的沉浸式体验。
二、诗歌与实景的深度契合
景观的真实还原:诗中“浪拍天”“峰藏雾”等意象,精准对应下尾岛海蚀洞的惊涛拍岸、笔架山的云雾缭绕等实景,体现诗人对自然的细腻观察。文旅业态的隐喻:“枕流泉”暗含沙滩露营、民宿休闲等多元业态;“醉赏霞波”呼应霞浦“旅游+摄影”的产业特色。
三、艺术手法赏析
时空交织的构图:
以“落日”(时间)与“山水”(空间)构建诗意画卷,宛如游客沿观光道移步换景的游览过程。色彩与动态的碰撞:“涌翠”“铺银”形成青绿与银白的色彩对比,“浪拍天”“观落日”则通过动词强化视觉冲击力,还原霞浦海的活力。仙境意象的转化:尾联将传统“桃源”意象转化为现代旅游体验,体现生态文旅的升华。
四、诗歌的当代价值
此诗不仅是风景颂歌,更是霞浦文旅发展的诗意注脚:生态与人文共生:凸显观光道“人车分流步道”“观景台”等设计对生态的保护;产业赋能乡村:印证“四乡连袂”的乡村振兴实践,如海尾村借城堡观景台提升客流量。全诗以七律的严谨格律,将现代滨海公路转化为古典山水意境,成为“东海1号”风景道的最佳文学名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