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香子霞浦芦阳新象(依晁补之体)》及赏析
(2025-06-08 15:23:52)
标签:
旅游美景诗联文化 |
分类: 美丽霞浦 |
《行香子 霞浦芦阳新象(依晁补之体)》及赏析
林承强 撰
雾锁茶岗,霞蔚芦阳。 看山间农舍新妆。
千畦翠浪,万盏琼浆。 正风吟古,月吟曲,客吟芳。
畲歌袅袅,流泉恰恰。 引八方商贾徜徉。
春茶富庶,秋果安康。 绘村中画,画中景,景中乡。
以下是《行香子·霞浦芦阳新象》的赏析:
一、意象组合:自然与人文的交融
自然意象的灵动性
词中以“雾锁茶岗,霞蔚芦阳”开篇,云雾与霞光交织,赋予静态茶山动态美感。“千畦翠浪”以海浪喻茶田绿意,“万盏琼浆”暗喻茶香醇美如酒,呼应苏轼“酒斟时、须满十分”的物象提炼手法。
人文意象的生机感
“山间农舍新妆”“畲歌袅袅”展现畲族文化风情,“商贾徜徉”暗写乡村振兴的繁荣。类似秦观“飏青旗,流水桥旁”中对市井气息的捕捉,但更突出当代特色。
二、结构艺术:三叠句的递进升华
上阕结句三叠
“正风吟古,月吟曲,客吟芳”以拟人手法串联风、月、客,声音(吟古、吟曲)与嗅觉(吟芳)交融,如秦观“有桃花红,李花白,菜花黄”的铺陈技法,但更重意境叠加。
下阕结句三叠
“绘村中画,画中景,景中乡”采用顶真连环,层层递进:从实景(村画)到虚境(画景),最终归于乡土情怀(景中乡),深化主题。此手法类同苏轼“过沙溪急,霜溪冷,月溪明”的时空流转设计。
三、主题表达:传统词牌的新时代回响
乡村振兴的诗意写照
全词突破古典《行香子》多写隐逸(如苏轼“几时归去,作个闲人”)或离愁(如李清照“草际鸣蛩”)的范式,以“春茶富庶,秋果安康”直抒产业兴旺、民生安康的现代主题,赋予词牌时代生命力。
文化传承的巧妙融合
“畲歌”“流泉”保留地域文化符号,“商贾徜徉”引入经济发展元素,延续了秦观词中“青旗流水”的田园烟火气,却更显开放格局。
四、与古典名作的对比创新
对比维度,古典范例,本词创新点
核心意境,秦观“树绕村庄”的静谧田园,雾霞茶岗的生态旅游图景。叠句运用 苏轼“隙中驹,石中火,梦中身”的哲思。“村中画,画中景,景中乡”的乡土升华。
社会关怀,苏轼“浮名浮利,虚苦劳神”的慨叹,“春茶富庶,秋果安康”的务实颂扬
结语
此词在形式上承袭《行香子》词牌特有的流美音节与三叠句法(如秦观、苏轼的经典结构),内容上则突破古人框架,以“霞浦芦阳”为缩影,绘就一幅融合生态茶园、畲族风情、文旅经济的乡村振兴画卷。其创新在于:用古典韵律承载当代叙事,使千年词牌焕发新生,堪称传统文化与现代文明交融的典范之作。

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