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沁园春霞浦水门畲乡茶岗新貌》及赏析

(2025-06-05 21:01:09)
标签:

旅游

美景

诗联

文化

分类: 美丽霞浦

《沁园春 霞浦水门畲乡茶岗新貌》及赏析

林承强

 

千亩茶园,绿漫丘陵,翠影映天。

看霞山佳茗,芽肥叶嫩;梯田香雾,梦绕云牵。

畲寨风柔,茶歌韵远,四海宾朋聚岭前。

采茶季,见茶农忙碌,画卷如仙。

 

遥思往昔荒川,忆草岗、今朝变乐园。

喜茶香传誉,声名鹊起;村财渐富,日子甜绵。

蓝黑红装,歌吟舞悦,文化交融岁月妍。

待明日,展茶乡盛景,再谱新篇。

 

以下是对《沁园春·霞浦水门畲乡茶岗新貌》的赏析,结合畲族文化、茶产业特色及茶岗村的变迁展开分析:

一、地理意象:茶乡生态画卷

茶园盛景。“千亩茶园,绿漫丘陵,翠影映天”描绘茶岗村连绵的茶山景观。水门畲族乡是霞浦县茶园面积最大的乡镇(占全县22.3%),诗中“梯田香雾”对应当地海拔400-800米的云雾茶园生态。“芽肥叶嫩”突出茶质优异,暗合水门乡茶产业优势——福鼎大毫、福鼎大白等品种屡获茶王赛金奖。畲乡人文符号。“畲寨风柔,茶歌韵远”呼应三月三畲族文化周活动:畲歌对唱《茶韵畲乡》、民俗舞蹈等展演成为文化名片。“蓝黑红装”(畲族传统服饰色彩)与“歌吟舞悦”,再现节日中身着民族服装的村民歌舞场景。

二、时空对比:荒原变乐园的振兴之路

历史蜕变。“遥思往昔荒川,忆草岗”指茶岗村旧名“草岗”的由来——建国前因交通闭塞、杂草丛生得名。“今朝变乐园”标志产业转型:1958年全国茶叶现场会后更名“茶岗”,通过垦荒植茶实现经济崛起。产业赋能民生。“茶香传誉,声名鹊起”对应水门茶叶品牌化成果(如“天然峰”获全国白茶金奖)。“村财渐富,日子甜绵”体现现实成效:合作社集中管理模式助农年均增收万元,茶产业年产值达1.5亿。

三、文化融合:茶旅共生新格局

节庆引力。“四海宾朋聚岭前”实写三月三歌会盛况:台湾非遗文创参与、长桌宴待客、民族体育游戏等吸引游客数万。文旅创新。“文化交融岁月妍”涵盖畲汉共庆、霞台书画联展等实践,而“待明日,展茶乡盛景”指向茶旅融合规划——茶园观光、亲子民宿、茶研学基地正逐步落地。

四、艺术手法赏析

双线结构。上阕以空间为轴,渲染茶园风光与畲俗风情;下阕以时间为脉,对比今昔之变,突显乡村振兴主题。意象象征。“绿漫丘陵”既是生态写照,亦隐喻产业生命力;“香雾梦绕”将茶韵升华为乡愁载体。“画卷如仙”收束采茶季繁忙场景,将劳动诗化为审美意境。

总结:词作的时代价值。此词不仅是茶岗村“因茶而兴”的文学注脚,更浓缩了畲乡“以茶为媒、文化赋能”的振兴路径——从单一茶园经济(“茶农忙碌”)到多元文旅生态(“宾朋聚岭”),印证了“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实践真谛。未来“再谱新篇”的期许,正与水门乡打造“霞浦茶叶集散中心+茶旅综合体”的蓝图形成跨越文本的现实呼应。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