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霞浦葛洪山美景(联)

(2025-04-30 09:25:40)
标签:

旅游

美景

诗联

文化

分类: 美丽霞浦

霞浦葛洪山美景(联)

林承强

 

葛洪烟湿水,起落顺潮流,浮沉归洞壑,山高不碍白云过;

紫府月照禅,听涛风雨频,望海乾坤小,心静方知大道存。

 

简介:葛洪山位于福建省宁德市霞浦县东冲半岛北端,濒临东海,主峰海拔约605米,是霞浦县境内的重要山峰之一。其山势巍峨,植被茂密,以奇石、幽洞、古树为特色,兼具山海景观——登顶可俯瞰东海碧波与星罗棋布的岛屿,晨昏之际云雾缭绕,宛如仙境。葛洪山得名于东晋著名道教理论家、炼丹家葛洪(284-364年)。相传葛洪曾在此采药炼丹、修行布道,山中现存“葛洪仙洞”“丹井”等遗迹,部分道教文化遗址仍保留唐代至明清时期的石刻与建筑痕迹。山脚村落保留民间祭祀传统,每年农历特定节日有祈福活动,体现道教文化与闽东民俗的融合。主要景点与特色:葛洪仙洞:天然岩洞,传为葛洪炼丹之所,洞内清凉幽深,石壁有历代题刻。望海台:山顶观景平台,可远眺福宁湾、四礵列岛,是摄影爱好者的日出拍摄胜地。千年古刹:山腰处的“葛洪观”(或“青云宫”)为明清重建道观,香火绵延,建筑古朴。生态资源:盛产山茶、草药,春季杜鹃遍野,秋季红叶漫山,生物多样性丰富。近年霞浦县政府逐步完善登山步道、观景设施,结合“滩涂摄影”与“山海康养”主题。

 

对联赏析:这副对联以霞浦葛洪山的自然景观与道教文化为背景,通过凝练的意象和深邃的哲理,展现了道家“天人合一”的境界。

上联写山水动态,下联抒禅意静观,形成动静相映、虚实相生的艺术效果。以下从意象运用、语言技法、思想内涵三个层面展开赏析:

一、意象组合:山海、道法与心境的交织

葛洪与紫府的象征,“葛洪”直接点明道教祖师,暗喻炼丹修行的历史痕迹;“紫府”为道教仙居,与“葛洪”呼应,强化仙山灵韵。“烟湿水”“月照禅”将自然现象(山雾、潮汐)与宗教意境(丹烟、禅心)融合,虚实相生。动静对比的构图,上联动态:“起落顺潮流”“浮沉归洞壑”描绘海浪与山势的起伏,暗合道家“顺应自然”之理。

下联静态:“听涛风雨频”“心静方知大道存”以观者视角凝练外物,体现“以静制动”的修为。空间与境界的拓展,“山高不碍白云过”化用禅宗“青山不碍白云飞”,既写山势之高,又喻修道者心胸开阔;

“望海乾坤小”则以海天浩渺反衬人之渺小,引出“心静悟道”的升华。

二、语言技法:对仗、用典与音律之美

工稳的对仗,词性精准对应:“葛洪”(人名)对“紫府”(地名),“烟湿水”(主谓宾)对“月照禅”(主谓宾)。句内自对:“起落”对“浮沉”,“听涛”对“望海”,增强节奏感。典故的化用,“白云过”典出《景德传灯录》,喻自由无碍;“大道存”引自《道德经》“大道至简”,点明主旨。“紫府”为《抱朴子》中仙人居所,与葛洪的炼丹背景暗合。

音韵的和谐,平仄相协:上联尾字“过”(仄)与下联尾字“存”(平),符合“仄起平收”传统;叠词与节奏:“湿水”“照禅”短促清越,形成声律张力。

三、思想内涵:道家哲学的诗意阐发。顺应自然的生存智慧,“顺潮流”“归洞壑”体现道家“无为而治”思想,如水流般不争却包容万物。超脱物外的精神境界,“白云过”“乾坤小”以物象喻心境,强调修道者需超越世俗局限,抵达空明之境。修心悟道的终极追求,结句“心静方知大道存”为全联点睛,呼应葛洪《抱朴子》中“静寂无为”的修炼法门,揭示“内在安宁是悟道前提”的哲理。

总结:一副融景、情、理于一体的佳联

此联不仅生动刻画了葛洪山的山海奇观与仙道遗韵,更通过精妙的艺术手法,将道家思想转化为可感可悟的审美体验。其价值在于:地域文化的诗性表达:霞浦的潮汐、丹井、云雾等元素被赋予宗教神秘感;传统哲学的当代诠释:以对联形式传递“天人合一”的永恒命题,对现代人的精神困顿仍有启示意义。

霞浦葛洪山美景(联)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