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三蹻”考(一)

(2013-05-26 13:25:30)
标签:

国学

历史

文化

哲学

宗教

分类: 琅简蕊书

见载于典籍之中的三蹻”,通常指龙蹻、虎蹻、鹿蹻。如《抱朴子内篇·杂应》云:凡乘蹻道有三法:一曰龙蹻,二曰虎蹻,三曰鹿卢蹻”;《遐览》记载有《龙蹻经》《鹿卢蹻经》;《云笈七籖》卷六有《灵宝龙蹻之经》”,卷一百二十有青城丈人授黄帝龙蹻并降雨验;等等。而在《说文解字》段注引《抱朴子》中,却声称三蹻为龙蹻、气蹻、鹿虑蹻。考之经文,云:“夫虎蹻者,风之母,水之子。用之三载,其虎自乘风来来往往,如风动败叶飞空。聚则为形,散则为风,与天地正阳之炁混合为一。”据意可知,气蹻乃虎蹻之别称也。

《道藏》中有《太上登真三矫灵应经》一文(该经中“蹻”皆作“矫”),详尽介绍了三蹻术及相应的修炼方法。本文将以该经为主要参考对象,结合其他道教典籍,对三蹻进行简要的探讨。

关于“鹿蹻”之术,经文是这样记载的:“夫鹿矫者,常也,能功奉道之士,日行千里。遇鹿者,能采灵芝,自知其方位远近,鹿到有灵芝处地上,其鹿自经三遭,其芝草自不能走之,而依法采食其灵芝,自得长生不死。”而对于“鹿蹻”的驾驭之法,经文则是这样描述的:“周游行于天下,走及奔马,日行千里,徃来如飞。入山采灵芝,自在无忌。大凡用鹿矫,须用一物,隐之可用竹竿子,即用号竹安幕,幕上书马字一个,在竹内封之,了当其鹿入不能见之,常人只见是竹竿子,自见是白鹿一只。或曰荆木,亦得中书马字一个,在木上封了,不可教人见之,凡书字时,亦念前咒一遍,想鹿取炁一口,吹在笔上,后书其字。”

而在《三洞群仙录》中,亦有与此相类似的记载。“道义驯鹿”条转引《高道传》云:“道士王道义知终南山有尹喜真人登真之所。大和中,自姑射山将门弟子六七人,来居楼观。以永平三年,师羽化。白云满室,异香盈庭。有白鹿卧于庭中旬日,或隐或见,即殡乃绝。乡人见道义乘白鹿冲天矣。”

经过对比我们可以发现,王道义的白鹿已具备了鹿蹻的基本特征。“乡人见道义乘白鹿冲天”,这是鹿蹻“周游行于天下,走及奔马,日行千里,往来如飞”的功效。而此白鹿之所以“或隐或见”,有可能是王道义使用竹竿子之类“隐之”的结果。《高道传》虽不载王道义是否驾驭鹿蹻采芝养生之事,然其羽化后“白云满室,异香盈庭”,则有所隐指。而“有白鹿卧于庭中旬日”一语,则说明白鹿至此非朝夕之故,当与道义关系匪浅。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