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比例函数图像与性质

标签:
情感 |
作者:雷江权
邮编:725000
教 |
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人教版)《数学》八年级上册14.2.2 |
||
设计理念 |
所谓“三部五环”教学模式,就是按照“教学设计问题化,教学过程活动化”理念要求,以问题为载体,活动为依托,以最大限度地调动学生的学习主动性、培养自主探究能力和创新意识为目的,此模式旨在优化课堂结构、提高课堂教学效益,整个课堂教学过程划分成“问题、诱思、活动”三个部分,而所有这些部分的课堂实施需要五个环节,即:导课、探课、练习、结课、作业,这五个环节构成了课堂教学的基本流程,同时也支撑起课堂教学的基本架构,是建构课堂教学的部件和要素,在教学流程设计中,以“问题情境”、“师生互动”、“设计意图及媒体运用”三栏并行;在课堂教学活动进程中,以“创设情境,导入新课——诱思探究,获取新知——变式训练,巩固新知——全课小结,细化新知——推荐作业,延展新知”等五个有层次梯度的活动序列展开。
|
||
学情分析 |
在学习正比例函数的图像和性质以前,学生已经学习了函数的定义,函数的图像及函数的三种表示方法,还有正比例函数的定义,学生初步掌握了函数图像的画法,了解了常见的一些函数的图像。 |
||
教材的地位和作用 |
|
||
学 习 目 标 |
知识与技能 |
1、会画正比例函数图像; 2、掌握正比例函数的图象和性质。 |
|
过程与方法 |
通过画函数图象的一般方法,采用列表、描点、边线画正比例函数的图像,再从中研究正比例函数的图象征和性质。 |
||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
渗透数形结合的思想,培养学生多种途径解决实际问题的思维方式。 |
||
教学重点难点 |
重点 |
正比例函数的图像和性质。 |
|
难点 |
正比例函数的图像和性质。 |
||
教学方法 |
以“尝试指导,效果回授”教学法为主,教师指导法为辅。 |
学法指导 |
构建师生合作的教学模式,创设问题情境,引导学生自主探究,通过学生自己画正比例函数图像,自己总结正比例函数y=kx(k≠0)的性质,培养学生的总结概括能力,从而学生锻炼学生的思维能力,让学生从探索中发现规律、掌握方法,再从感性到理性认识的过程。 |
|
教学资源 |
多媒体课件,电子白板。 |
|
教 学 流 |
活动流程 |
活动内容及目的 |
活动一 |
从回顾已学的本章学习的函数知识,感受数学普遍存在的联系,提出挑战问题,激发学生学习的主动性。 |
|
活动二:诱思探究,获 |
在同一平面直角坐标系中,别作出两个不同的函数图像,观察它们的图像,找出它们的异同点。 |
|
活动三:变式训练,巩固新知 |
反馈练习,加深对正比例函数图像性质掌握和理解。 |
|
活动四:全课小结,内化新知 |
回顾本节课知识,将所学纳入学生的认知系统。 |
|
活动五:推荐作业, |
复习巩固所学知识,并为下一节课学习一次函数打下基础。 |
|
教 |
问题与情境 |
师生互动 |
媒体使用与设计意图 |
活动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5-6分钟) 问题一:你还记的正比例函数的概念及解析式; 问题二:假定甲、乙两人在一次赛跑中,路程S(米)与时间t(秒)的关系如图所示,请你判断下列说法的正误,并说明理由。
a)
b)
c)
解:a)、b)、c)错误,d)正确。 |
【教师行为】 1、引导学生回忆正比例函数的概念及解析式; 用幻灯片出示问题二,学生先思考,自己解答,然后师生共同解答问题,在学生解题过程中,教师引导学生利用数形结合的方法解决实际问题的方法。 【学生行为】 (1)在教师的引导下,学生回忆已学过的知识; 2、学生在自己理解的基础上,独立完成问题二, 3、学生体会数形结合的思想。 |
【媒体应用】 1、用多媒体课件出示正比例函数的概念和一般解析式; 2、用幻灯片先出示问题二,然后出示图像,再依次出示四个问题。 【设计意图】 明晰正比例函数概念及解析式,体会数形结合的思想。 |
活动二:诱思探究,获取新知(10-12分) 问题:
(1)
(2)
(3) |
【教师行为】 1、教师让全体学生在事先准备好的坐标纸上,用列表、描点、连线三步画出y=2x和y=-2x的图象,并安排一名学生板演,教师用幻灯片演示结果; 2、教师进行点评;
3、教师引导学生观察y=2x,y=-2x的图像,进而引导学生总结正比例函数的性质; 4、引导学生总结两点法画正比例函数的图像; 【学生行为】 1、在教师的引导下,通过画y=2x,y=-2x这两个正比例函数的图像,并试着自己总结正比例函数的性质,培养自己的概括总结能力; 2、用两点画正比例函数的图像,理解简化方法画正比正比例函数的图像。
|
【媒体应用】 1、教师用多媒体课件出示y=2x,y=-2x函数的图像; 2、在学生总结的基础上逐步出示正比例函数的性质,引导学生在理解的基础上识记; 3、课件出示用两点法画正比例函数图像的步骤。
【设计意图】 1、通过画y=2x,y=-2x的图像,从而比较两函数图像的不同,引导学生总结出正比例函数y=kx(k≠0)的性质,加深对正比例函数性质的理解,为后面学习一次函数打下基础; 2、通过问题(3)让学生进一步理解正比例函数的图像,潜移默化地对学生进行了概括、归纳、比较、分析的思维方法的培养,提高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并能体会数形结合的思想,体会数学中的美。 |
活动三
题组一:基础练习 1、在同一平面直角坐标系中,分别作出下列函数的图像: (1)y=3x (2)y=-3x 2、观察你所画的正比例函数y=3x与y=-3x的图像,回答下列问题: ①y=3x的图像是 ,它经过 点,图像经过第 象限,y随x增大而 ,从左向右成 趋势。 ②y=-3x的图像是 ,它经过 点,图像经过第 象限,y随x增大而 ,从左向右成 趋势。 归纳: ①正比例函数y=kx的图像是一条经过 的 ; ②当k>0时,直线经过 象限,y随x增大而 ; 当k<0时,直线经过 象限,y随x增大而 ; ③画正比例函数的图像可以用
法画,通常选择点(
, 题组二:变式训练 1. 2. 3. 4. 5. ①若y随x增大而增大,求k的取值范围; ②若y随x增大而减小,求k的取值范围
题组三: 1、已知点(2,-4)在正比例函数y=kx的图像上, (1) (2) (3)
2、已知y与x成正比例,且当x=-2时y=-4
(1)
(2)
(3)
(4)
|
【教师行为】 1、题组一画正比例函数的图像,让学生熟练掌握用列表,描点,连线的方法画正比例函数的图像,在此基础之上运用正比例函数的性质。
【学生行为】 学生通过自己画图,填空,运用所学知识。
【教师行为】 2、变式训练加强了学生对本节课知识的灵活运用,达到举一反三的效果。
【学生行为】 学生通过变式训练能够灵活掌握所学知识,加深对所学知识的理解和运用。
【教师行为】
3、拓展运用试题为优等生学生的学习提供了空间,提高了他们的数学水
【学生行为】 通过拓展运用的训练,为学生在以后及中考的复习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
【媒体应用】 用幻灯片出示练习题,然后相机出示练习题答案; 【设计意图】
1、通过不同梯次的题组训练,使 2、通过不同的练习,突出了本节课的重点,突破了难点; 3、通过互相帮助,体现同学之间团结互助的精神。 |
活动四:全课小结,内化新知
1、对自己说,你有什么收获? 2、对老师说,你有什么疑惑? 3、对同学说,你有什么温馨提示?
概括小结:教师引导学生总结本节课的内容,本节课通过学习正比例函数图像和性质,掌握了
|
【教师行为】 1、教师先让学生自己总结,其他学生补充; 2、然后在学生总结的基础之上大屏幕出示本节课的主要内容。 【学生行为】 1、通过学生自己对本节课知识点的总结和概括,培养学生归纳能力; 2、通过学生的总结,让所有学生明白本节课所学的内容。 |
【媒体应用】 用幻灯片出示本节课的知识点。【设计意图】 通过总结使学生熟练掌握本节课的知识,由感性认识到理性认识。 |
活动五 1、必做题: 教科书120页习题1、2、8题 2、选做题:
(1)某水果批发市场规定,批发苹果不少于100千克时,批发价为每千克2.5元,小王携带现金3000元到这市场购苹果,并以批发价买进,如果购买的苹果为
(2)已知一次函数的图象经过点A(-1,3)和点B(2,-3),(1)求一次函数的解析式;(2)判断点C(-2,5)是否在该函数图象上.
|
【教师行为】 教师布置作业: 1、必做题的完成,有利于学生控固所学知识; 2、选做题提升了中等学生的数学技能,为中考打下的基础。 【学生行为】 学生记录并认真完成。
屏 |
【媒体应用】 课件出示作业要求,学生记录。 【设计意图】 巩固本节课所学的知识,及时差补缺漏、反馈补救,并为下节课的学习做准备.
|
板书设计 14.2.2正比例函数的图像和性质 正比例函数------过原点的直线-{
k>0 K<0 |
例题、练习题解题分析及过程
学生练习 |
|
教学反思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