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悦文摘》(高中版)2017年4月号参考答案及示例
 (2017-05-05 11:33:10)
	
			
					(2017-05-05 11:33:10)		第4期参考答案及示例
第8版
《微知识》栏目
诗经·郑风·溱洧(放博客)
溱与洧,方涣涣兮。士与女,方秉蕑兮。女曰:“观乎?”士曰:“既且。”“且往观乎!”洧之外,洵訏且乐。维士与女,伊其相谑,赠之以勺药。
溱与洧,浏其清矣。士与女,殷其盈矣。女曰:“观乎?”士曰:“既且。”“且往观乎!”洧之外,洵訏且乐。维士与女,伊其将谑,赠之以勺药。
赏析
这是一首描写郑国三月上巳节青年男女在溱河洧河岸旁游春的诗。当时郑国的风俗,三月上巳日这天,人们要在东流水中洗去宿垢,祓除不祥,祈求幸福和安宁,名为修禊。男女青年也借此机会互诉心曲,表达爱情。来自民间的歌手满怀爱心和激情,讴歌了这个春天的节日,记下了人们的欢娱,肯定和赞美了纯真的爱情。
《微讨论》
参考示例:完不成计划也是计划存在的意义之一。在执行计划的过程中,确实会有很多突发情况影响计划的实施,不过这又有什么关系呢?正是有了这些未完成的计划,我们才能对过去做一个梳理,更清楚地知道自己得到了什么,还需要去做些什么。接下来,我们才会更有目标和方向。只要我们坚持制订计划,一定能有所成就。
第9版
1.B 
2.①对比鲜明,表现手法巧妙。20年过去,江山依旧,但战争的阴影更加浓重,涌上词人心头的全是“新愁”,把具象的“旧江山”和抽象的“新愁”进行对比,手法巧妙,具有很强的艺术感染力。 
第10版
1. C(在中国古代,连坐是指一人犯罪,有一定关系的人,如亲属、邻里或主管者,连同受刑罚的制度)
2.(1)宋太初有任何计划安排必定询问陈恕,从来不曾自作主张(自以为是)争功,陈恕认为他很有德行。( 注意“规画”“咨”“尝”“自用”“德”的翻译)
(2)在这以前,查验弹劾(审查揭发)有罪的大臣必须预先请示朝廷的旨意,宋太初认为这样不符合御史的制度,在立案后才禀报皇上,当时的舆论认为他正确。(注意“是”“按劾” “狱”“闻”“韪”的翻译)
文言文参考译文:
宋太初,是泽州晋城人。太平兴国三年考中进士,初入仕担任大理评事、戎州通判,凭借良好的政绩而闻名。皇帝下诏褒奖赞美他,升任将作监丞,后来转任太常丞。雍熙三年,担任成都府通判,赐给他绯鱼袋。正赶上皇帝下诏征求直言,他就写了《守成箴》呈献。淳化初年,升任监察御史。当时北方正在打仗,选任他为雄州通判。淳化二年,他又担任京西转运副使。不久,调任河东。宋太宗至道初年,宋太初升任兵部员外郎,充任盐铁副使。
当时陈恕是盐铁正使,宋太初有任何计划安排必定询问陈恕,不曾自作主张争功,陈恕认为他很有德行。正巧西部边境有紧急情况,转运军粮艰难急切,宋太初就充任陕西转运使。至道二年,命令白守荣、马绍忠护送粮草,分三批运往灵州。转运副使卢之翰违背旨意一起运送,被戎人抢劫。皇上大怒,逮捕了宋太初和副使秘书丞窦玭,将他们关入狱中。宋太初被处罚为怀州团练副使,卢之翰、窦玭削职为民。第二年,朝廷重新起用宋太初为祠部郎中,让他做梓州知州。不久又恢复了他原来的官级。宋真宗即位后,把宋太初召回京城。咸平初年,宋太初官拜右谏议大夫,任江陵府知府。蛮寇骚扰入侵江陵,宋太初凭借便宜行事之权,制服了敌人,皇帝下诏褒奖了他。咸平三年,他再次担任梓州知州。第二年,益州长官雷有终以母亲年老为由请求还乡,皇帝下诏宋太初前往代理。当时把川陕分为四路,各路设置转运使。皇上认为情况紧急时,难以同心协力,就任命宋太初为四路的都转运使,紧要的事务让他统一协调规划。宋太初与钤辖杨怀忠很不和睦,当时蜀地刚刚安定,皇上担心他俩在处理事情时会有矛盾,就立即把宋太初召回京城。恰值御史中丞赵昌言等人因事获罪被弹劾,皇上就任命宋太初代理御史中丞的职务。在这以前,审查揭发有罪的大臣必须预先请示朝廷的旨意,宋太初认为有失御史的体制,在立案后才禀报皇上,当时的舆论认为他正确。
不久,宋太初出任杭州知州。宋太初患有久治不愈的疾病,以浙东地区地势低洼潮湿、身体不便为由,请求到近地就职,得任庐州。疾病缠身时间久了,糊涂健忘,不能够治理大郡,被接连调任到汝州、光州二州。景德四年,宋太初去世,享年六十二岁。
宋太初性格周密谨慎,所到之处有任职干练的美誉。曾经撰写了《简谭》三十八篇,自序大略说:“我用尽平生编纂汇集儒、道、释的学问,曾经认为《礼记》的中庸之道,道家的自然之理,佛家的无为之说,它们的思想宗旨都是一致的。我喜欢用古代圣贤的思想道理来契合当代的事情,然而担心学识不够广博,于是用笔有选择地记录下来,来防备脱漏遗忘。”
第11版
C(由原文“但是用书院来称呼私人创办的学校则起自唐代”可知,不是“唐代以前少有的事”,而是“唐代以前没有的事”)
第12版
瓜  
李 
南瓜仿佛是赶在阳光照上房门前的一个早晨,挂上院墙的。那天我推开吱呀响的木门,揉了揉蒙眬的睡眼,一眼就望见了院墙上挂起的两个南瓜。刚好,挂在出院子门口。父亲大摇大摆出了院门,南瓜摇晃着给父亲打了招呼。父亲像不理会我们对他的呼喊一样,没有理会两个南瓜兄弟。早晨的阳光金晃晃照上院墙,我清晰地看见两个南瓜兄弟身上的那一层薄灰,像还没有散去的一团薄雾附在上面,微颤、嫩气。
南瓜在村庄被随意种植在小路边,不问收成,更像是一种村庄的装饰。就像村庄里的孩子,都是在菜园子、庄稼地里随意带大的一样。那时候,五岁的我总是跟在母亲身后,母亲不理会我,我就蹲在小路上看蚂蚁赶场。小路边上长满了青草,开满了五颜六色的花,一窝南瓜沿着小路草地一路延伸出去。我扯下许多青草,采下许多五颜六色的花儿,甚至摘下一片一片的南瓜叶子,堆在蚂蚁身上,不一会儿,就把小路铺成了一条飘逸流动的彩带。阳光灿烂,照见各种植物上的经络,照见我脸上的绒毛,稚嫩、闪亮。
阳光里母亲在轻轻哼唱:“南瓜花,吹喇叭,吹吹打打结南瓜。南瓜面又甜,人人喜欢它。”南瓜藤儿在母亲的歌谣和阳光里爬行,它走过了小路的草坪,爬上了一棵小树,扯歪了小树的身子。小路那边院墙边,一窝南瓜也长得正旺,它寻思着要去院墙那边看看,它也想站在院墙上,望望院子里的小黑狗和小花猫,望望院子里屋檐下飞出飞进的燕子,望望院子里那一口清澈的老井。
没有人能够阻止南瓜藤赶路。终于,南瓜藤爬上了院墙,蓬勃的叶片和淡黄的花儿铺满了斑驳的墙身。整个夏天,母亲总有唱不完的歌谣:“屋檐后,沿角下,挖个洞洞种南瓜。一粒籽,一颗芽,长大开出一朵花。金黄花,开得大,花花落地结南瓜。瓜儿多,瓜儿大,秋后屋里装不下。”我在想,南瓜们其实也记住了母亲唱的那些歌谣。不信?不信看看盛夏里那些结出的瓜果们,个个是笑脸儿,个个敞开了身子。
母亲在一天中午,再次走进菜园子,忽然吃了一惊,高声喊我的乳名:“快来看,快来看,南瓜长得多像我娃,多像我娃儿的脸。”我跑过去,看到一个圆溜溜的南瓜,被母亲乐呵呵抱在怀里。
 
黄瓜在乡村小路上翩然而至。放学回家的路上,我穿过一大片玉米林,看到了那带种在玉米林的黄瓜已经挂好了。在黄瓜叶掩映下或露出了一点屁股,在玉米林里或伸出一截指头。夏日的余晖透过来,阳光流金,叶绿如酥。那嫩嫩的新瓜儿,正是入时的美味。
我正要伸出手摘下那挂起的黄瓜,一刹那,一只瓢虫像是知道了我的想法,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势扑上挂起的那一枚新瓜,突突突扇动两扇翅膀。我的小手停在了半路上,再也不敢往前伸一寸。小时候的我,对自然的小虫子总有一种莫名的怜悯,我感觉那些小虫子就像我小小的身子,它们也渴望迎来更多的阳光和雨露。我要让着它们,我多想它们能知道我小小的心里,有着与它们一样简单而朴实的想法。
我蹲在玉米林里,望着小瓢虫在黄瓜的身上跑上跑下,黄瓜身上的小刺点,让它的跑动很不顺当,它有时候要扇动一两下翅膀,优美地跳跃。尽管我有小小的怜悯,但小孩子恶作剧的本性无法改变,我掏出一本书,猛然扇动起来,发动了一场狂风骤雨。小瓢虫哪里经得起我这般折腾,立马出丑了,慌乱挣扎中,它重重摔在一块石头上,它张开的翅膀被卡在了石缝里面。它还在努力扇动翅膀,把石缝拍打得扑扑的响。它扇动几下,又停下来歇一会儿。它太想挣脱出来了,也许是用力过猛,它的翅膀断了。小瓢虫一下子跌入到了石缝的深渊之中。我好像听见一个人影跌下山崖,悠长最后“啊”一样的叫喊声在我耳朵里久久回响。我落下了悲伤的眼泪。
此后,每每夏天去乡下,看见园子的黄瓜,就蓦然想起这好几十年前的事儿,虽然早没有了那种与小虫子打斗的兴致,但也禁不住心热,摘了一枚新黄瓜,几下捋了黄瓜身上的小刺,吃得满嘴清香,让人格外心定。
 
我还做过一件送瓜给女孩的事情,在我是个半大小子的时候,突然看见吊在猪圈房背上的冬瓜甚是可爱,一抹阳光打在长冬瓜灰扑扑的身上,闪烁、水灵。灵机一动,想要摘下来送给邻村的女孩。于是,跳上房背,摘下冬瓜抱在怀里。
抱着冬瓜走三四里山路,心里一直想着女孩红扑扑笑脸的样子。冬瓜无心,无心恰是有心的,我突发奇想,在冬瓜的身上写了一句话:冬瓜汤,心灵汤。其实我是没有胆量见那个女孩,我偷偷把冬瓜放在女孩的院子就一股风走了。
回到家的时候,我就看见母亲在抱怨:哪家龟儿子摘冬瓜,不断手爪爪嘛?
看着母亲心疼的样子,我上前搭话:不就是一个冬瓜吗。
“说得轻巧,一个瓜,不劳神费力?”
现在回想起那摘瓜送瓜的日子,眼前就清晰地浮动起老屋前的菜园上,阳光闪烁着那种炫目光斑。母亲在菜园来回走动,一会儿弯腰锄草、培土,一会儿直起身子用手擦擦汗水、望望蔚蓝的天空。菜园子里的南瓜、黄瓜、冬瓜们,长势良好。母亲在菜园子慢慢移动的身影,瓜们在阳光里一明一暗。
此时,我想这日子的安稳,其实简单得很,有母亲,有一亩菜园子,有满架满藤的瓜们,足矣。
(摘编自《人民日报》2016年6月18日)
精评
这一篇充满生活情趣的文章。文章记述了农村常见的南瓜、黄瓜和冬瓜,通过对“我”童年时在菜园的见闻和与母亲摘瓜、送瓜的往事的描写,表现了“我”对儿时生活的怀念之情和对质朴、勤劳、节俭的母亲的挚爱。
悦写提示
每个人有与昆虫相遇的经历,你与它们之间发生过怎样的故事?细读文中画线部分的内容,写下你与昆虫的恩怨情仇。
第13版
《冬之丢失》
1.长句与短句相结合。如“写着写着,我迷路了,我走失了,我不知不觉之间把冬天给弄丢了”与“请广西和南宁,羊蹄脚和棕榈科植物,请织布机的太响的闹嚷和金红灿灿的橘、橙代我作个检讨吧”将长短句交叉使用,写出了自己对祖国永恒的春的感叹与赞美。
2.多处运用修辞。如“我时时用朔方原野上的风,用难以逾越的冰山,用呼呼叫的炉火和铜铃叮咚响的马拉雪橇提醒我自己”运用了排比的修辞手法,列举北方冬天典型的意象,突出南国之冬的春意;“你们把我的冬天拐走了,你们把我搞乱了,使我困惑了”运用了拟人的修辞手法,表达了对南国之冬春意盎然、生机勃勃之美的喜爱和赞美之情。
3.含蓄蕴藉又富含哲理。如“笔底下走出来的不是冬天,而是春天”等句子优美抒情、意蕴深沉,写出了对祖国南方虽为冬天却春意盎然的感叹。
《百年震柳》
1.从主题角度看,“百年震柳”是人类灾难的见证者,为我们定格了一段难忘的岁月。
2.从表现手法的角度看,“百年震柳”承受了巨大灾难,历经百年后,顽强地活了下来,是顽强生命力的象征。“百年震柳”是民族精神的象征,至柔至坚,适应性强,能应对突如其来的灾难。
3.联系个人的生命体验,“百年震柳”给经历灾难、痛苦后的人们以强大的希望和动力。它告诉我们,战胜灾难,唯有坚守,这个世界上没有什么能够扼杀生命。
《学以致用》栏目
一、1.运用第二人称,像同朋友对谈一般,有一种亲切感。2.便于更好地抒发对广西南宁生机勃勃的景象的欣喜之情。
二、1.从浅层意义上看,地震是自然界不可阻挡的力量,会带来不可避免的伤害。2.从深层意义上看,地震可象征人生路上不可避免的灾难、挫折、打击等,也可象征民族创伤等。
第14版
一、1.求知欲强,刻苦钻研。2.不惧风险,勇于实践。3.聚焦前沿,开拓进取。4.一丝不苟,科学实验。
二、1.学医报国的赤子之心。苏鸿熙不顾威胁利诱,辗转万里回国,将一生奉献给了新中国医学事业,这都源自他“学成归来酬故土”的报国志向和家国情怀。2.作为我国心脏外科学重要开拓者,苏鸿熙对我国心脏外科的发展做出了重大贡献。3.苏鸿熙具有医者仁心,有待患如亲的大医风范。4.苏鸿熙用一片诚心培养祖国医学的栋梁,是一位具有远见卓识的严师。
第18版
推理
王户和李户应该怎样分配9元钱
王李两户所做的工作中,除帮张户外,还有他们自己的任务。很明显,每户的工作量为3小时。王帮张干了2小时,李帮张干了1小时,王帮张的工作量是李帮张的2倍,得到的报酬当然也应该是李的2倍。因此,王应得6元,李应得3元。
 
求丢番图的寿命
丢番图的一生,幼年占1/6,青少年占1/12,又过了1/7才结婚,5年后生子,子先父4年而卒,寿为其父之半。计算丢番图的方程为:X/6 
 
一共有多少学生参加了活动
参加三项活动的学生总数是73名。具体见图:
 
脑洞大开
面对这六个图形,许多人都有些不知所措,因为似乎看不出什么规律,甚至连这些图形都让人觉得很陌生,除了第三个图案是“8”字形,最后一个是倒三角形,其余四个图案显得特别古怪离奇,所以许多考生无从下手。殊不知,这正是哈佛大学考查学生观察和分析能力的用意所在。
只要仔细观察和耐心琢磨,你很快会发现这六个图形的共同特点——都是轴对称图形,即左半边与右半边对称。沿着这个前提继续观察和深入分析每个图形,就不难发现问题的关键:图形的右半边,依次是数字1、2、3、4、5,最后一个数字是7。这样问题就迎刃而解了,题中这些图形符号存在的规律是:阿拉伯数字1~7和它们的轴对称图形的组合。
既然如此,第六个横线上方的空白处,应画的图形是数字6及其对称图形的组合。
 
 
 

 加载中…
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