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大安法师
大安法师 新浪个人认证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0
  • 博客访问:3,882,988
  • 关注人气:3,633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庐山创兴莲社,一倡百和

(2022-10-01 08:00:00)
标签:

大安法师

东林寺

分类: 高洁大行

粤自大教东流,庐山创兴莲社,一倡百和,无不率从。

——《与大兴善寺体安和尚书》

 

这个“粤”字是一个发语词。就是“大教东流”,指释迦牟尼佛的一代时教在东汉明帝年间传到中国。这也是一个大事因缘。明帝是汉光武帝的儿子,这个汉明帝很有道德涵养,对父母很孝顺,对师长很恭敬,即便做了皇帝,对原来的老师都执弟子礼,让老师坐着,他站着。也正因为他有这种涵养,他就有一个感应,有一天做梦,夜梦金人,飞腾宫廷之中。他第二天上朝就询问这个梦中的情形吉凶如何,就有太史奏这个金人就是古印的佛。原来就有一个预测,就是佛教千年之后,圣教传到中国。正好到汉明帝的时候,距离释迦佛涅槃一千年。这样汉明帝就派朝廷官员去到古印、西域求取佛经。那早先过来的就有竺法兰、摄摩腾两位尊者,白马驮经,就建立白马寺。白马寺也是汉明帝当年读书的地方,现在还有他读书的院子。所以这是一个大事因缘。


 

庐山创兴莲社,一倡百和

大教东流,首先就是面临着翻译,把佛典翻译出来。早期的翻译家以安世高和支娄迦谶为代表,安世高主要翻译小乘的经典,支娄迦谶主要侧重在大乘经典的翻译,但这两位大译经师都同时翻译了《无量寿经》。现存的五种原译本,只是支娄迦谶的译本,叫汉译本,流传下来了。从《无量寿经》的翻译来看,到了魏晋南北朝已经有过十次的翻译。这说明这些译经师来到中土,他为什么会侧重翻译《无量寿经》?这里面给人的启迪甚深。这一则是这些译经师要把佛经当中最好的翻译出来,那最能体现佛教精髓、出世本怀的就是净土法门,而净土法门主要集中在《无量寿经》。这是第一个他要选择《无量寿经》来翻译。 

 

 

第二,也说明我们东土的众生的出世的善根成熟了。那佛教从东汉明帝年间东流中国之后,到了魏晋南北朝兴起高潮,唐初八个宗派的建立,可以说在公元六七世纪,印度的佛教整体地移植到了中国,反而佛教在印度逐步地消亡。那这也是一个法运,就好像中国的儒家文化在鼎盛时候慢慢衰落,衰落以后,这种文化就会流向周边的国家,这叫“礼失求诸野”,礼仪文化在核心地区失去了,反而在边远的国家能够承续。那佛教也有这样的情况,那实际上传到中国,它是一个历史的必然。所以,魏晋南北朝时期、唐初的很多祖师大德,不是一般人,能够创教的祖师,哪是一般人能做得了的啊?这也是佛教法运要到中国来,一定要有这方面的人才。这方面的人才,也许就有诸佛菩萨应运而生。


庐山创兴莲社,一倡百和

这里就提到庐山的慧远大师,他就不是一般人。为什么呢?鸠摩罗什大师早年读经读了很多,记忆力非常强,他所了解的佛经在他手上翻译的,只不过是微小的一部分。就说《大智度论》,虽然一百卷对于我们是皇皇巨著,我们都觉得读不过来,但是《大智度论》实际上他是略译,实际上是有一千卷,只翻译了十分之一。所以佛法浩瀚。那鸠摩罗什大师在他看到的佛典当中,佛就有过悬记,在末后震旦国,有护法菩萨示现。那鸠摩罗什大师根据菩萨的五个条件,就认证慧远大师就是护法菩萨,就是佛已经悬记了的护法菩萨,出现在震旦国。所以才能解释为什么印度的那些比丘每天要向庐山顶礼,说庐山有大乘开士在这里应化。那古代交通不便了,信息不通,为什么印度的比丘向庐山顶礼?这就是一种超时空的感应,也是印度那时候估计也有些证果阿罗汉,知道这些情况,他才向这里顶礼。

  

 

慧远大师在公元402年启建白莲社,所以距离这个《无量寿经》的翻译,也就是二三百年的时间。这净土法门,随着经典的翻译,也有在民间个体的或者部分的,修行净土法门。然而净土法门作为一种引人注目的法门的呈现,还就是从慧远大师开始的。启建白莲社,有一百二十三人专修念佛三昧,求生净土,每个人都有往生的瑞相。慧远大师本人也有定中三次见佛的宗教体验,刘遗民居士也有定中见佛的体验。所以这个白莲社在中国的净土史上具有划时代的、里程碑的价值。这只有一位示现的四依菩萨才有这种道德的感召力。这就叫“创兴莲社”,这是结社念佛的开始,起端。那这样莲社的这种创立,往生的瑞相,才从这开始,净土法门家喻户晓。


“一倡百和”,就是登高一倡,所有的天下的佛弟子都应和,都在依托、仿效慧远大师的德业来修行净土。其影响力那是非常深远,不仅影响当时,后代都有影响。比如很多的祖师大德都到过东林寺,包括善导大师。善导大师出生的年代到了隋末唐初了,距离东晋也有二百年左右。善导大师就仰慕慧远大师的德业,到东林寺去寻访芳踪。智者大师也去过东林寺,就是像印光大师,他的法号都叫“继庐行者”。这样就一倡百和,无不率从慧远大师的德业,万代之后都影响众生甚重。唐代的“家家阿弥陀,户户观世音”这个盛况,其源头就是来自于慧远大师。从这个意义上来说,慧远大师作为净土宗第一代祖师,名实相符。“无不率从”,是从后代诸多的祖师大德,以及四众弟子对慧远大师莲社遗风的这种崇仰和修学相关。

 

 

——节选自《与大兴善寺体安和尚书》讲记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