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个修行人修福要有忍性

标签:
大安法师东林寺 |
分类: 修学导航 |
一个修行人修福要有忍性,忍一般分为法忍和生忍。
生忍就是对一切有情众生对不起我们、诽谤我们、打骂我们的都能忍。这个忍为什么称为忍辱?因为人最难忍的是侮辱,你连侮辱都能忍,那就好办了。
我们很多人都读过《金刚经》,《金刚经》里的那个忍辱仙人,他遭受着歌利王片片割他的肉的时候,实际上是冤枉他——那个歌利王带着一批宫女出来打猎,忍辱仙人正在打坐,由于宫女看到这个仙人在那里修道很庄严,就主动围上来,问他一些法上的事情。歌利王一看自己旁边的宫女不见了,都围着忍辱仙人去了,就对这个忍辱仙人生起瞋恨心,骂他说:“你怎么引诱我的宫女呀?你修行怎么样?你能忍吗?”他就片片割他的肉。在这种情况下,忍辱仙人没有生瞋恨心,反而生起悲悯之心说:“我成道之后,最先度的就是你”。
这个忍辱仙人就是释迦牟尼佛的因地。等他成佛之后,那个歌利王已转为憍陈如,真的是佛最早在鹿野苑度的第一个弟子。憍陈如就是前生的那个国王。所以一个菩萨在遭受这样的侮辱,这样的摧残的时候,他能够如如不动,还能生起悲心,这就是忍辱到达波罗蜜的程度,到家了,到彼岸了。
那么我们这个世间的众生在人际关系当中,在怨憎会当中,会碰到这样那样对我们不如意的人和事,怎么办?佛教徒要忍。不能怨怨相报,不能意气用事,血气之勇是不足提倡的。能忍辱者就有大的力量,是“大”人才能做得到的,一般的人都做不到忍的功夫的。这是生忍。
法忍,就是对一切无情的状态,比如天气热,天气冷,饥饿,干渴,这些能够忍。实际上这些感受都是虚幻的。如果我们当下这一念心回归到我们的自性清净,哪怕是趋近清净,就能对这些饥渴、寒热的状态超越。包括疾病的疼痛,当你疼痛的时候,你在思惟当下有一个不疼痛的东西,八苦交煎也无妨。
这是忍辱的功夫,能够修到福报。能忍辱者,他的长相就会庄严。瞋恚的人,他的长相就会丑陋。
——节选自《求福求慧求生净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