钢筋进场需要复验的内容包括屈服强度、抗拉强度、伸长率和单位长度重量偏差。其中关于重量偏差的计算,教材没有作任何的说明,需要我们查《混凝土结构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规范》,我们就来谈谈重量负偏差的计算。
重量负偏差(%)按(W0 -Wd )/W0 ×100 计算;其中 W0 为钢筋理论重量(kg),取理论重量(kg/m)与 3
试样调直后长度之和(m)的乘积;Wd 为 3 个钢筋试件的重量之和(kg);重量负偏差的标准参照下述表格
http://s4/mw690/003JsKzWzy7aNWJSUMjb3&690
注:上述表格来自GB50204-2015《混凝土结构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规范》。与2011年版规范是有出入的,具体通过2014年一建实务考试案例真题来解析。
【2014年一建建筑实务案例题节选】
事件一:项目部按规定向监理工程师提交调直后的HRB400E、直径12mm的钢筋复试报告。检测数据为:抗拉强度实测值561N/m㎡,屈服强度实测值460N/m㎡,实测重量0.816kg/m。(HRB400E钢筋:屈服强度标准值400N/m㎡,抗拉强度标准值540N/m㎡,理论重量0.888kg/m)。
问题:事件一中,计算钢筋重量偏差(保留两位小数),并根据计算结果分别判断该指标是否符合要求?
解析:
重量偏差(%):(理论重量-实际重量)/理论重量×100=(0.888-0.816)/0.888×100=8.11
情况一:若参考《混凝土结构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规范》(2011版),6-12mm直径钢筋重量负偏差≤8;故重量偏差指标不符合要求。
情况二:若参考《混凝土结构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规范》(2015版),6-12mm直径钢筋重量负偏差≤7;故重量偏差指标不符合要求。
注:情况一属于在2014年度时答题的标准答案,只能参考2011版规范;情况二是放在今年(2017年)答题时的标准答案。
(码字不易,转载请注明版权。)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