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数学分层设计练习的研究方案
(2013-12-20 19:15:33)分类: 过程资料 |
一、研究对象
“小学数学分层设计练习”
二、研究缘起
练习是课程中的一个有机组成部分,是课堂教学的进一步扩展,是巩固和提高学习效果的手段。根据国家义务教育的性质和任务,小学数学教学必须“面向全体学生,落实素质教育”,使每个学生通过努力,都能在原有基础上得到提高,实现“人人学有价值的数学”、“人人都能获得必需的数学”、“不同的人在数学上得到不同的发展”。
我校位于城市周边,生源差异大,因而班级两级分化严重,要想用统一标准要求学生就不利于所有学生在原有基础上得到发展;班级教学的统一性和学生的差异性阻碍着学生个性的发展。为有效地挖掘学生的潜能,促进学生的优化发展,解决“好学生吃不饱,学困生吃不了”这一课堂教学问题,我校数学教研组开会多次讨论认为分层设计练习十分必要,这也是新课程“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理念的具体体现,是“因材施教”教学原则的具体体现。教师每天布置的练习,应尽可能考虑不同学生的知识基础、思维能力、兴趣爱好,有针对性地设计不同层次、不同类型和不同水平的题目。学习困难的学生做基础题,达到教学的基本要求;学习能力较强的学生做综合运用知识的题目;学有余力的学生选做综合性更强拓展提高的题目。分层练习,最大限度地保护了学生的自尊心,激发他们的上进心,更有利于促进不同水平的学生上得到不同的发展。
三、研究目的
通过对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教师设计练习现状的调查及其分析,使教师知道教学中的问题所在,明确努力的方向,研究解决的方法与对策,从而形成一套数学分层设计练习的方法技巧以及策略
四、研究方法
1、调查研究法:采用问卷调查、个别谈话相结合的方法,了解学生对作业的认识、完成作业的态度,在作业完成过程中遇到的问题及学生理想中的作业结构形式,使课题研究更适合学生的具体情况,从而进行科学的调查研究。根据调查结果,分析如何对不同的学生划分层次,从而设计适合每一层次学生的练习,供学生学习。分析怎样选用最好的教学方法促进不同层次的学生得到最好的发展
2、文献资料法:主要收集以数学练习“分层布置”为主的相关理论及具体措施,拓宽思路,为课题研究提供更为完善的方法及理论依据。
3、行动研究法:在操作过程中及时了解、观察群体或个体的行为表现及变化。,研究学生在分层练习影响下变被动完成为主动的研究。学生在分层练习影响下提高学习兴趣的研究.教师在分层练习指导下改变学生评价方式的研究。学生的学习状况,可持续学习能力的效应,作反思性的应对与再研究,逐步深化。
5、案例研究法:研究初期把学生的学习情况写成案例,经过一定的教学实践后再对比分析。
6、经验总结法。及时总结教学经验和学习经验。
五、研究程序
(一)研究步骤
1、准备阶段(2013年5月—2013年9月)
(1)组建课题组,确定实验班,制定课题方案及实施计划。
(2)召开课题组会议,学习讨论研究方案,明确研究思路,落实研究任务。
(3)查看搜索相关文献资料,把握研究现状与发展趋势。
(4)调查教师练习设计现状及分析(学生问卷)(前测)
2、实施阶段(2013年10月—2014年12月)
(1)课题组教师按实施计划进行实验。
(2)课题组成员理论学习,召开课题组成员会议。
3、总结阶段(2014年1月—2014年3月)
(1)调查教师练习设计现状及分析(学生问卷)(后测)
(2)撰写研究报告
(3)为完成课题实验,完成各项成果资料工作,做好课题研究的结题和成果论证工作。
(二)具体措施
1、在准备阶段学习相关文献,通过相关文献的研究,为此课题奠定理论基础;同时,了解同类课题研究的现状,为本课题研究提供借鉴,为创新性研究奠定基础。
2、调查教师练习设计现状及分析(学生问卷)(前测)
3、通过主题阅读(包括网上搜索浏览),借鉴“他人经验”
4、教师坚持针对平时上课练习设计效果进行反思、总结。
5.通过搜集、整理研究资料,总结研究成果。
六、预期成果
1、通过课题研究希望所有学生能够养成及时完成作业的好习惯,同时也使拖拉作业的现象消失;激发每一位学生们的学习热情,挖掘每一个学生的潜能。使每个学生通过努力,都能在原有基础上得到提高,实现师生心情皆愉悦。全面提高教育教学水平,提高教学质量。
2、课题组教师的教学水平和研究能力得到提高。
3、研究成果集(论文、教学反思、教学设计、教学课件等
城关镇中心小学
2013年10月10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