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新闻评论课程(选题、评论点、立意)练习题

(2013-05-10 21:11:29)
标签:

高东的新闻课堂

分类: 新闻评论课堂
发布者:高东 | 发表时间:2008-05-21 20:48  | 标签:学子出击  
 
新闻评论课程(选题、评论点、立意)练习题
 
 
一、阅读下列新闻评论作品,根据要求回答问题
1、新闻评论作品(一)
    我总在想,如果地震早来一点点,那些已在教室里上课的学生就本该走在来学校的路上,那该多好;那些已在教室里上课的老师,他们也同样走在路上,那该多好。可是,当灾难不可避免地发生时,人民教师,只能义无反顾地保护学生,甚至献出生命,也在所不惜。
  于是,我们记下这些教师的名字:谭千秋、严蓉、张米亚、吴忠红、汤宏、苟晓超、向倩、瞿万容、杜正香,他们用生命诠释了什么叫做责任,什么叫做人民教师!还有许多许多教师,当面临生死抉择时,他们也会如上面的教师一样,永远把生还的机会留给学生,把死亡留给自己。
  师者,不仅仅是传道授业解惑者,更应该是践行道的人。一场灾难,见证师动魂之伟大,也许,用这样的方式去见证,确实显得十分残酷,可是,当一切都要来的时候,人民教师,惟有用肩膀,将生还的希望留给学生,无怨无悔……浩劫式的“5.12”大地震让人们知道,在中国,教师的肩膀还是挑起学生困难的地方,教师的怀抱还是最温暖最安全的地方,教师的爱,还是满满地贯注在学生的身上……
  让我们记住这些教师的名字,记下这在2008年5月12日这一天,他们为了学生的生,自己选择了死!
  共和国,请为在“5.12”大地震中那些逝去的教师立碑吧!历史不会忘记“5.12”大地震,历史更不应该忘记在“5.12”大地震中那些逝去的教师,他们的生命,最应该生长成共和国最宝贵的财富。英魂已逝,薪已尽,火才点燃,这团永远燃烧的火,必将定格成共和国最温暖人心的火焰,这座用生命树立起来的丰碑,必将奏响教育的最强音,一个民族,不能缺失这种最强音!
  灾难过后,人民需要记住他们,历史需要记住他们。教师用大大的爱字爱着学生,人民同样需要用大大的爱字来爱着人民的教师,历史同样需要用大大的爱字来记录教师的历史。
  这座丰碑,激励着后来的教师,读懂真正的师爱是什么。
    这座丰碑,警醒着善良的人民,读懂真正的师魂是什么。
 
回答问题:
(1)这篇新闻评论的选题是什么?
 
 
 
 
(2)这篇新闻评论的“评论点”是什么(立意的方向)?
 
 
 
 
(3)这篇新闻评论的立意是什么(全文的中心观点、主张)?
 
 
 
 
2、新闻评论作品(二)
    截至20日13时,全国共接收社会各界捐赠款物139.25亿元,其中捐款125.16亿元。目前,审计署已开始进行救灾款使用审计。如何用好这笔数目不小的善款,逐渐成为人们关注的焦点。我认为,救灾款的使用,每一分钱都要公开透明,以告慰逝者,安抚生者。
  汶川地震后,海内外的善款源源不断,这些善款必将发挥重大作用。虽然国家也将投入大量人力、物力帮助灾区重建家园、恢复生产,但这些善款表达了捐赠者的善心和祈福,是对灾区人民的一种精神和物质的双重抚慰。所以,如何用好这些善款,既是对受灾人民负责,也是对无数捐赠者负责,更是政府的职责所在,来不得半点马虎。  
  国家民政局已经表示,救灾款要真正使用在灾区最困难的群众身上。这是大家都希望的结果,但如何保证每一分救灾款真正用到灾民身上?我认为,各级政府部门有义务张榜公布救灾款的具体用途和详细数目,并接受舆论的监督,让社会大众明白,让灾区人民满意。张榜公布必须做到明明白白、清清楚楚、实事求是、落到实处。  
  在如救灾款之类的专项资金的使用上,我们是有惨痛教训的。特大地震已经给灾区人民带来生理和心理上的双重痛苦,救灾款是恢复、重建的资金,是给灾区人民的抚慰金,是救命钱,我们千万不能再在他们伤口上撒盐,各级政府和部门必须严肃对待,不能搞虚晃一枪、暗渡陈仓,以各种借口和名目截留、挪用甚至贪污救灾款。而杜绝这类恶劣事件的出现,保证救灾款真正落实到位,真正用在灾民身上,就必须公开每一分救灾款的使用情况,使之透明化。  
    在此次抗震救灾中,公开透明是减少灾难蔓延的良方;而在救灾款的使用问题上,公开透明更是一颗灵丹,在阳光普照和众目睽睽下,就没有一只黑手敢伸向救灾款。唯有如此,不幸逝去的亲人才能安息,坚强活着的亲人才会更坚强。
 
回答问题:
(1)这篇新闻评论的选题是什么?
 
 
 
 
(2)这篇新闻评论的“评论点”是什么(立意的方向)?
 
 
 
 
(3)这篇新闻评论的立意是什么(全文的中心观点、主张)?
 
 
 
 
二、阅读下列新闻报道作品,根据要求回答问题
1、新闻报道作品(一)
   在什邡龙居小学的废墟中,一位年轻女教师的身体断成两截,脸部血肉模糊,可她的双手仍紧紧地拥着两个学生!人们怎么掰,也无法掰开她紧紧搂住学生的双手。这位老师名叫向倩,2007年大学毕业,到什邡龙居小学当英语老师。地震发生时,她正在疏散学生离开教室。看到有两个学生手足无措,她大步跑过去,一手搂住一个,朝门外冲。教学楼突然垮塌,她和几名学生被埋在废墟中……
  在汶川县映秀镇垮塌的镇小学教学楼的一角,救援的群众被眼前的一幕惊呆了:一名男子跪仆在废墟上,双臂紧紧搂着两个孩子,像一只展翅欲飞的雄鹰。两个孩子还活着,而“雄鹰”已经气绝!由于紧抱孩子的手臂已经僵硬,救援人员只得含泪将之锯掉才把孩子救出??29岁的老师张米亚,在关键时刻用自己的血肉之躯为学生牢牢把守住了生命之门。
  在绵阳市平武县南坝小学废墟下,一位死去多时的女老师趴在瓦砾里,头朝着门的方向,双手紧紧地各拉着一个年幼的孩子,胸前还护着三个幼小的生命。参与搜救的解放军战士说:“看得出她是要把这些孩子们带出即将倒塌的教学楼,她用自己的肩背为孩子们挡住了坠落的横梁。”48岁的代课教师杜正香,在生死攸关的一刹那,用自己的无私无畏向世人展示着她对学生最深挚的爱。
  还有绵竹市遵道镇欢欢幼儿园的瞿万容老师“用后背牢牢地挡住了垮塌的水泥板,怀里还紧紧抱着一名小孩”;德阳市东汽中学遇难教师谭千秋“双臂张开着趴在课桌上,身下死死地护着四个学生”,4个学生都获救了,他却不幸遇难;什邡市师古镇民主中心小学一年级女教师袁文婷,为了拯救学生,青春定格在了26岁……
    这些可亲可敬的老师,在生死关头用鲜血和生命保护学生的壮举,给我们上了最后一堂无声的课。他们无愧于人民教师的光荣称号,是新时代最可爱的人!
 
回答问题:
(1)你准备选择什么内容作为评论的选题(你打算进行评论的对象和范围)?
 
 
 
 
(2)围绕这个选题,你的“评论点”是什么(立意的方向)?
 
 
 
 
(3)这篇新闻评论的立意是什么(全文的中心观点、主张)?
 
 
 
 
 
2、新闻报道作品(二)
  当抢救人员发现她的时候,她已经死了,是被垮塌下来的房子压的,透过那一堆废墟的的间隙可以看到她死亡的姿势,双膝跪着,整个上身向前匍匐着,双手扶着地支撑着身体,有些象古人行跪拜礼,只是身体被压的变形了,看上去有些诡异。救援人员从废墟的空隙伸手进去确认了她已经死亡,又在冲着废墟喊了几声,用撬棍在在砖头上敲了几下,里面没有任何回应。
  当人群走到下一个建筑物的时候,救援队长忽然往回跑,边跑变喊“快过来”。他又来到她的尸体前,费力的把手伸进女人的身子底下摸索,他摸了几下高声的喊“有人,有个孩子 ,还活着”。
  经过一番努力,人们小心的把挡着她的废墟清理开,在她的身体下面躺着她的孩子,包在一个红色带黄花的小被子里,大概有3、4个月大,因为母亲身体庇护着,他毫发未伤,抱出来的时候,他还安静的睡着,他熟睡的脸让所有在场的人感到很温暖。
    随行的医生过来解开被子准备做些检查,发现有一部手机塞在被子里,医生下意识的看了下手机屏幕,发现屏幕上是一条已经写好的短信“亲爱的宝贝,如果你能活着,一定要记住我爱你”,看惯了生离死别的医生却在这一刻落泪了,手机传递着,每个看到短信的人都落泪了。(注:后来被确认,这则新闻为彻头彻尾的假新闻)
 
回答问题:
(1)你准备选择什么内容作为评论的选题(你打算进行评论的对象和范围)?
 
 
 
 
 
(2)围绕这个选题,你的“评论点”是什么(立意的方向)?
 
 
 
 
 
(3)这篇新闻评论的立意是什么(全文的中心观点、主张)?
 
 
 
 
三、命题作文:请以大地震中诸多感人事迹为论据,以《大爱》为题写作一篇300字左右的新闻短论,文章应围绕一个比较新颖、能启人思索的中心观点(立意)来议论

 

原东方网博客浏览记录:

类别:新闻评论学课堂 | 浏览(1431) | 评论(2) | 评分(0)
网友评论:
1.
网友:
游客
2009-02-23 15:24
谢谢 希望以后还能看见其他新闻方面的题型
博主回复

 
2.
网友:
游客
2008-07-23 16:15
这套题还不错,能紧扣时事。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