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评:熟悉的陌生——读魏鹏展诗集《我看到天空的蓝色很谦卑》/周紫瑜

标签:
投稿散文诗投稿小说投稿新诗魏鹏展小说与诗 |
分类: 魏鹏展著作 |
熟悉的陌生
文/周紫瑜
“詩人是一隻夜鶯,棲息在黑暗裏,用美妙的喉嚨來慰藉自己的寂寞”,這是詩的藝術。飛過很年輕的樹,站在很年輕的墻上,聽見很多鳥聲飛過,仰起頭,很謙卑地仰望天空的藍色。詩人用詩的語言在這熟悉而又陌生的世界中突破程式化的期待,用狂熱的情緒和內斂的表達,書寫極緻的生命體驗,張揚心靈的創作。在整飭的溫柔、沉澱的哀婉、一種張錯中尋找絕望中的殺伐。
一、熟悉的詩韻
“空間全黑/閉上眼睛/可以看得更清楚/黑色的空間/我不敢伸手摸/我怕/摸不到的失落/不敢用心聼/我怕聽到/沒有聲音的/空虛/我沒有手杖/在空無一物的空間裏/我只能往前走”。有著研究古典詩的深厚底蘊,使詩人胸中有丘壑:將唐詩的神韻、意境帶到新詩之中,用具象化的表達,藉助敏銳的感官,在情緒的自然消長之間,關注一呼一吸與聲音的加重,有著延宕的極緻抒情。他的大部分作品在敘事,可就在日常見聞的寫作之中,以一種高峻的痙攣,把生命的情感定格,讓書寫在生命中不斷擴大。
行是延阻,段是停頓,節奏是行與段的間隙中的若隱若現。詩歌的分行極爲巧妙,四字、兩字,在短小的空白裏思索。讀詩時我在思索:詩是甚麽?是崇高如神靈附體的制藝?讀來宛如夢中音樂的流淌。還是樸實如肌質的體貼?在肉體的顫慄中創造感官的新奇,以貼實的書寫伸向無限的未知。詩歌雖小,但輕快的分行,洋溢有一種精緻的輕盈:很年輕,很熟悉,張揚在新詩裏;很古老,很陌生,氤氳著唐詩的質感。
詩,不是看的,是讀的。很想讀詩,因爲其中流溢著一種音樂的旋律。在詩人筆下,我看世間萬物、萬聲,均可入詩。我聽見了“紅綠燈破了 黑了”剩下“急速的聲音”;在張揚的歡笑中聽“喊”的聲音;還有在“自己刺耳的回聲”裏感受“每一寸醜陋的自卑”;即使“城市嘈雜變成無聲/沒有回音/也要在無聲的空室裏大叫”。
這是一種元詩的魅力,在聲音、色彩、情感的碰撞下,凝視著一種空白。
從《在最黑暗的地方尋找最美麗的疤》開始,十年的沉澱裏,詩人刪刪減減,增增補補,堅持創作,新成此百首詩,編輯成集,在敘事與抒情的天然之中吟詠。詩裏有陳述的魅力,但更是其清醒意志與虔誠靈魂的融合。在如此冰冰冷冷的無常世界中,詩中有韻調的和諧與生活的熟悉。讀著他們,仿佛在堆積的枯葉中找到一朵真實的紅艷艷的桃花。
二、陌生的張力
“我已在嘗試/回避聆聽/內心的聲音/我不敢凝望/身旁熟悉的陌生人/麻木的五官”。我們在不斷審視設個熟悉的世界,而世界太過於庸常以至於我們論陷入麻木的體驗。可詩人寫出了我們絕大多數疲憊與無法言説的不堪。他看見“汽車駛過/行人走過”,他説“我只想聼/聽聽/這個城市的聲音”。可是真正的城市的聲音,對於尋常人是陌生的。我們疲倦於這個熟悉而又陌生的世界,想在逃離裏摸索而又在猶豫——這是一種矛盾悖論的張力。詩人“很怕肌肉麻木”,所以他“一再尋覓生命的/痛楚”。
他在最尋常的人世間記敘,卻又張揚著感官的新奇。他説“雨水/酸溜溜的”,他言“綠葉/真空的翠綠”,他道“紅日/特別甜/特別香”,他甚至聽見“天空的呐喊聲”,他將五感打通、放大了感官的知覺,極力描摹一種生命的完整,以一種不及物的寫作體驗生命的動蕩。在詞語的縮減與跳躍之中形成邏輯的陌生,詩歌永遠新的組合突兀中修正彌補,實現馬拉美“我不用思想寫作,而用詞寫作”的空白詩學的沈默之境,而又有東方美學中“留白”的意境。
他滿足於還能感受,在閉上眼、看得更清楚的黑夜裏,尋找沒有聲音的空虛。
創造與破壞是一組矛盾,但詩人卻淋漓盡致展現這種悖論的張力——剝去了所有的理所當然與衆所周知,在“同一個時間的位置/我在創造和破壞”。他在給萬物進行一場新的命名,完成疲憊枯竭的語言復活任務。在“看不見光的環境裏/保持清醒/和乾淨”,他寫詩;“摸著平滑的玻璃寫詩”,如此美妙。他好奇,“在很黃,很乾的土壤裏/種了一棵小樹苗”。詩歌藝術是特殊的肖像符號,是一種矛盾與衝突的辯論。精緻的驕傲,輝煌的決裂,是不尋常的,詩人以意下之象,寫心中之意。我仿佛能看見他在深夜時的苦惱,在霓虹燈下的無措,以一種亡靈式的書寫,在生活這場不知所終的旅行之中,對抗著命運的亡靈。最終徐徐回歸到現實的不完滿,在詩歌當中,傳達時空的思考。
生活是創作的沃土,詩人創作的素材源於生活:在維港、在馬路上、在紅綠燈下、在陽台……他都若有所思。這是生命的真實——寫作是一種記錄。他坦言“寫詩不能寫得太多,要積累感受;又不能太懶惰,幾年才寫一首。”所以他始終堅持一月一詩——創作的生命不能停止。他在書寫對這個世界的謙卑,以一個平常心寫作,始終保持著人世間的真誠。這是靈性的揣摩,也是創作者的熱情。寫詩不單是一種年輕的靈感澎湃,更是一種中年時沉澱的積累。
即使生活如眼前飄渺,但依然“摸了摸生活的痕跡/我努力凝視 尋覓/封塵已久的記憶”,這個珍貴的記憶“不能水沖/更不能擦拭”。寫詩,其實是在寫記憶,詩人在回憶裏成長,“盡量回憶每個塵埃下面/可能的顔色和故事”——我們都是靠記憶哺育的人,在陌生化語言的去魅中,痛感最終轉變爲快感,以一種語感激活的親近,喚醒原始的感受力。
三、在同情與共情之間
“作爲創作者,我們以同情和共鳴的心看世界,希望作品能夠增進人與人之間心靈的感通”詩人如是說。他漫遊於世,走走看看,積學儲實,寫著有質感的作品。仰頭看見蔚藍天空中的鳥聲,他在思考人性的劣根——在這樣廣闊中也時刻保持謙卑,是對生命的尊重與誠懇,實在黑暗中保持自己。上天會眷顧每一個善良而又努力的人,我們仰頭張望著天空的純粹,而又低頭俯視著自己的土地,因爲路在腳下,要寫出觸動人心的心境。
詩人的創作心得許是與其人生經歷相關,求學、執教、編輯與創作,日常的豐富滋養了他的性情。當我們在這個喧囂的世界日益浮躁時,卻有一顆心想要寫詩,用一種超乎尋常的超人般的想像力在渴求“生命的持續”,“尋覓令人痛的感覺”,這是香港詩人的堅守。
在平淡日常中書寫出生活的嚮往是可貴的,這是文字的共通與內心的共鳴。詩人告訴我們,生活並不乏味。儘管世界這樣複雜,但“只要一試再試/再試/耳中的旋律/就是/心中的節拍”。生活是好玩兒的,無論社會多麽多變、生活多麽繁忙,但也要一直堅持,熱愛著創作的熱愛。
“猶豫”“沉思”“摸索”是詩人常用的意象,同樣也是當代人現實的彷徨與遲疑、生活的失落而又無措。他將自己的心境訴諸筆尖,他一直在問自己“我爲甚麽/一再猶豫?”;在大手牽著小手時,他“一再摸索/可能的旋律”。我仿佛也看見了自己的荒蕪,在這個世界裏我孤獨地行走,想要尋覓玫瑰的刺,想用一種帶刺的痛感喚醒痛楚的錯覺。可是“葉子修剪得太整齊”,這個世界已經太難看;我想伸出手,但手指的肌肉已經麻木;滿眼的街道人煙,讓我寂靜中聽不見葉的聲音。每一天如履薄冰的我,就像坐在木板上的釘,所以看見“靜聽錶針的聲音”時,我在回味著夜深人靜中指針的滴答,回憶著曾經善解人意的沈默;欣賞著詩人“只要有光/我就要看/看看我城的/美麗”。他在很深的海裏,摸到了自己的詩集,而我在這樣熟悉的詩行裏,聼到了熟悉的呼喚——一種生命持續的張錯。
詩歌的魅力在於多元,他像是一堆烈焰的遺存,內心的跳動與自然之外並置,這是一種自然而然的寫作,有著雲石一般的溫柔,花夢一般的向暖,月落一樣的清涼肉感。詩人一直在尋找,通過一個東西來尋找另一個東西,以一種靜穆的崇高,在綠色與荒蕪的色彩張力懸殊閒,尋找靈魂擴展的追求,與向外的訴求。
在熟悉與陌生的張錯閒,詩人謙卑地仰起了頭,來眺望天空的蔚藍。在宇宙的邈遠之中,吸收古典的多元,深入語言的神秘,走向真實、複雜、完整的世界。仿佛在沒有對話的海洋裏獨白的鯨魚,向著午夜藍的天空,在摸不到的空間裏偷走了一點黑色,尋找那些看不見的光。
我們都在努力採集那一束熟悉而又陌生的光。
魏鵬展履歷 & 報紙專訪
https://blog.sina.com.cn/s/blog_cb8c7edc0102yrya.html
《魏鵬展詩集》https://blog.sina.cn/dpool/blog/poemnovel#type=9
《魏鵬展新詩創作法》:https://blog.sina.cn/dpool/blog/poemnovel#type=10
魏鵬展facebook:https://www.facebook.com/ngaipangchin
魏鵬展微信(WeChat): ngaipangchin
魏鵬展微博:https://weibo.com/weipengzhan
《魏鵬展詩集》Instagram (@ngaipangchin)
https://www.instagram.com/ngaipangchin
Threads | https://www.threads.net/@ngaipangchin
《小說與詩》稿約、稿例:
https://blog.sina.com.cn/s/blog_cb8c7edc0102yryd.html
《小說與詩》facebook專頁:
https://www.facebook.com/poemnovel
下載過期《小說與詩》電子檔pdf:
https://ngaipangchin.wordpress.com/2020/08/28/小說與詩/
魏鵬展詩集《我看到天空的藍色很謙卑》售賣地點 & 網上訂購
https://blog.sina.com.cn/s/blog_cb8c7edc0102yrxq.html
主編小紅書:https://www.xiaohongshu.com/user/profile/65a6893b00000000080093a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