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作家冷眼旁观与自我审视-创作论/魏鹏展(香港)

(2025-06-29 16:18:55)
标签:

投稿散文诗

投稿小说

投稿新诗

魏鹏展

小说与诗

分类: 魏鹏展新诗创作法

《小說與詩》編輯序:作家冷眼旁觀與自我審視          / 魏鵬展 (香港)

 

做學術研究,我們要避免感性,以冷冰冰的邏輯思維去研究學問;文學創作,作家要感性,但也要冷眼旁觀,否則情緒過於激動,也無助於抒情,而且讀者看到的可能只是作家在發牢騷,這樣的作品談不上藝術感染力,因此文學創作既要有感性思維,也要有理性思維。做學術研究的邏輯思維與文學創作的理性很不同,因為前者不需要情感,後者就要有敏銳的觸覺。有人說一個人不能同時做學術研究和創作文學。如果同時做學術研究和創作文學,可能兩方面都做得不好,因為感性思維多了,邏輯思維就變得不嚴謹;理性思維多了,心靈就會變得麻木。

 

著名作家白先勇在接受訪問時曾說過他很怕與人接觸,因為他看到人的內心世界後,自己容易感到難受。一位出色的作家必須有敏銳的心靈,但敏銳的心靈也是脆弱的心靈。作家與人相處,很容易就身同感受,別人內心世界的痛苦,在作家眼中看得很具體,而且身同感受,作家自己的內心世界也同樣感到痛苦。但這種內心的痛苦是必須的,因為文章有情,作品才能感動人心。但創作時,作家要冷眼旁觀,讓自己在激情中抽離,甚至要自我審視,不只審視寫作對象,也要審視作家自我,這樣才能更準確地寫出人性。文學是人學,作家要在激情中,理性地審視不同人物中的人性,包括作家自己的內心世界,這猶如作家有第三隻眼在抽身看別人,也看作家自己。

 

只有極少數作家能做到冷眼旁觀,自我審視,因為要審視別人容易,自我反省,自我審視,談何容易?人要理性面對自己的問題,是非常困難的;要從激情中自我審視,自我反省,看到別人的人性,也看到自己的人格;也就是作家應以同情與共鳴的心看世界,對人對物都有情;作家有情,作品才能感動人心。

 

2021718 下午

(刊登於《小說與詩》,32,香港,20217,1)

 

 

 

 

 

 

魏鵬展履歷 & 報紙專訪

https://blog.sina.com.cn/s/blog_cb8c7edc0102yrya.html

 

魏鵬展詩集https://blog.sina.cn/dpool/blog/poemnovel#type=9

魏鵬展新詩創作法》:https://blog.sina.cn/dpool/blog/poemnovel#type=10

魏鵬展facebookhttps://www.facebook.com/ngaipangchin

魏鵬展微信(WeChat): ngaipangchin

魏鵬展微博https://weibo.com/weipengzhan

 

魏鵬展詩集》Instagram (@ngaipangchin)

https://www.instagram.com/ngaipangchin

Threads | https://www.threads.net/@ngaipangchin

 

《小說與詩》稿約、稿例:

https://blog.sina.com.cn/s/blog_cb8c7edc0102yryd.html

《小說與詩》facebook專頁:

https://www.facebook.com/poemnovel

 

下載過期《小說與詩》電子檔pdf

https://ngaipangchin.wordpress.com/2020/08/28/小說與詩/

 

下載 香港小說與詩協會入會表格

https://ngaipangchin.wordpress.com/wp-content/uploads/2022/07/e9a699e6b8afe5b08fe8aaaae88887e8a9a9e58d94e69c83e585a5e69c83e794b3e8ab8be8a1a8-5.pdf

 

魏鵬展詩集《我看到天空的藍色很謙卑》售賣地點 & 網上訂購

https://blog.sina.com.cn/s/blog_cb8c7edc0102yrxq.html

 

主編小紅書https://www.xiaohongshu.com/user/profile/65a6893b00000000080093a9?xhsshare=CopyLink&appuid=65a6893b00000000080093a9&apptime=1705418558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