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转载]老子《道德经》中的“道”竟是上帝?

(2014-01-01 21:47:56)
标签:

转载

老子《道德经》中的“道”竟是上帝?

 

  圣经约翰福音开篇说:太初有道,道与神同在,道就是神。这道太初与神同在。万物都是藉着他造的,凡被造的,没有一样不是藉着他造的(约1:1-3)。
    《道德经》开篇说:“道可道,非常道。名可名,非常名。”意指:“道如果是可以轻易说清楚的,就不是永恒的道了;如果是可以轻易命名的,就不是永恒的名了。”这是老子首先向读者指出,他的《道德经》所要讲说的道是永恒之道,无限之道,是人的智慧和言语难以讲明白的。他接着吾不知谁之子,象帝之先”(4章)是说:我不知道他(道)是谁的儿子,有帝王的气象,却在一切的帝王之先。而在老子之前二百年左右,《圣经》中的先知以赛亚就预言说:“因有一婴孩为我们而生,有一子赐给我们。政权必担在他的肩头上;他名称为‘奇妙、策士、全能的上帝、永在的父、和平的君。(赛9∶6)。这“婴孩”显然超出了人类的理解力,因为他既是“子”,却又是“永在的父”,从永恒的过去就存在。可这“婴孩”又是“全能的上帝”,他的名字又叫做“奇妙策士、和平的君”。何等不同寻常的名字啊!难怪老子不知其名。这里的“神”就是上帝,在希伯来原文中是一个众数名词,意味着有三个位格,是指圣父、圣子、圣灵三位一体的独一真神。这儿子就是其中的圣子耶稣基督,起初与神同在的那个“道”。《圣经》记载:道成了肉身,住在我们中间(约1:14)。指的也是耶稣。耶稣在教训他的门徒时说:“我就是道路、真理、生命,若不藉着我,没有人可以到父那里去(约14:6)。”有趣的是,中文的“道”字,既有“言”,又有 “道路”与“真理”的意思。一个“道” 字,正与《圣经》所说耶稣的多种身份相吻合。

  再看《道德经》第14章∶视之不见,名曰夷;听之不闻,名曰希;搏之不得,名曰微。此三者不可致诘,故混而为一。其上不明,其下不昧。...... 执古之道,以御今之有。能知古始,是谓道纪。意指:看见却不能看得分明超乎于形(夷);听见却不能听得分明超乎于声(希);摸,却握不住,也不可捉摸(微)。这三者不可思议,联合在一起。 ......与亘古之道同在,与今时同移。知道远古之始,才是道的真谛。那么老子是如何得见,得听,得以捉摸的呢?这的确是个谜,说老子的《道德经》是或者不是神所启示的似乎都缺乏足够的证据。使徒保罗曾描述到自己的经历时说:“我认得一个在基督里的人,他前十四年被提到第三层天上去。或在身内,我不知道;或在身外,我也不知道,只有上帝知道。”(林后12∶2-3)很明显,保罗所描写的经历超出了人的正常体验,这是从上帝得启示与异象的特征之一。

老子所说的道是否为造物主呢?
    道德经》第25章,原文∶有物混成,先天地生。寂兮寥兮,独立而不改,周行而不殆,可以为天地母。吾不知其名,字之曰道,强为之名曰大。意思是说:有物很奇妙地形成,在天地之前就存在,在沉寂与虚空中,独立而不变,不停的运行而不疲倦,可以称之为万物之源。我不知他的名,给他一个字为“道”,勉强为他起名叫大。比较《圣经》与《道德经》第25章,不难看出,两者所描述是同一件事。神既然创造万物,当然“可以为天地母”。在《圣经》中也记载,“上帝对摩西说∶‘我是自有永有的’(英文是 I am who I am.)。很明显,老子正确的用“道”来指创造天地的主。而且,一个“大”字也是用的好生了得。《易经》中有“大哉乾元”,以大来描述乾元,即天。孙希旦《礼记》集解∶“大者,极至之名。”这一个“大”字,说明了“道”至高无上的地位。老子在给出了“道”与“大”的名与字之后,继续说∶ “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圣经》中所说的耶和华,就是“自有永有”的意思。是取法于自我,以我为法的自有永有的自在体。与《道德经》这里所说的“道法自然”,都是“自在的立法者”。

    综合上述,可以看出《道德经》里的“道”,就是造物主,也是《圣经》中的三一真神!至少可以说,老子是想描写这样的一位真神。

道是如何创造万物的呢?
  看《道德经》第40章“万物生于有,有生于无。”所谓“有生于无”,按照中国哲学的理解,乃是从“有”自身而生,并不是假藉于外物。《圣经》记着说∶“我们因着信,就知道世界是藉着上帝的话造成的;这样,所看见的即有),并不是从显然之物出来的即无)。”(来11∶3)。而《道德经》第42章最著名最神秘的一句话就是:“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这句话看似简单,其真意却是少有人能说清楚。许多人解释过,却大多不满意。而以上所述老子对道以及《圣经》中对上帝的认识,我们说,上帝(道)是独一的真神,圣父生圣子,圣父、圣子差遣圣灵(即圣灵是从圣父、圣子出来的),三位一体的上帝创造万物,即“三生万物”。

老子与基督
    老子其人神秘莫测。据说老子骑青牛西行,出幽谷关,守关人尹喜求老子留下真言才肯放行,于是老子写下五千字的《道德经》离去,然后不知去向。《道德经》一书虽不像作者一般影影绰绰,却也是独特奇妙,深藏玄机,它俨然一副“从天而降、超越时空”的气势,可谓是人类智慧中对上帝的描述最接近《圣经》真理的(因为《圣经》是神自己所默示的)。老子同孔子,墨子一样,为那个背离大道的时代而叹息,而寻求。不同的是,第一,老子丝毫不借助于仁、德、礼、法,只求助于道。他认为天下若离了道,仁、义、礼、法都是无法补救的。他说:大道废,仁义兴;失道而后德;礼与法不过是祸乱的先兆。唯有道,有恩典给人美善之心,又有能力成全美善之行。顺从道,才是最高的道德形态;不顺从道,则早已注定要灭亡了。第二,老子丝毫不寄托于帝王、君子或贤士,只将拯救的盼望寄托在「道的化身」圣人身上。他认为世人皆有病而不自知有病。唯有圣人善于拯救世人,便能将众人从过犯中领回来。
老子的「道」。
    道就是先祖们所珍惜重视的那个天道,上帝。老子说,大道隐去了,并非不在了。道又真又切,古今如一,看起来无为,实际上无所不为,无所不至。老子说,正是道,使我信于道,且行在其中。道又称为「夷希微」;视之不见,听之不闻,搏之不得,是独一纯粹的光明。德国哲学家黑格尔说,「夷希微」就是《圣经》「耶和华」的传音,专称上帝。

道是造化养育者
    道造化了一切,是万物之宗。道无形无象,故又有「天下万物生于有,有生于无」之说。道养育着一切:道造化万物,又以恩德去蓄养,给它们平安稳定,对它们爱抚保护,然而他这样创造养育却不强行占有,他这样无所不为却不自恃己功,他是万物之主却不任意宰制,这可真是深不可测的恩德啊!
道是超越者
    道超越一切形象:大象无形:世人都说我的道太大,简直难以想像为何。正因为他大,才不具体像甚么。若具体像甚么,早就渺小了。老子又说,道作为一种存在,只是恍惚,恍惚之中有形象,恍惚之中有实在。在深远幽暗中,有灵存在着。这灵至真至切,充满了信实。庄子也说:「道,有情有信,无为无形,可传而不可受,可得而不可见。」道超越人的智慧:智慧出,有大为:为学日益,为道日损。老子在描述大道时候,常常使用下面一类词表示自己理智的无能为力:吾不知、孰知、似、若、不可名、强字之、强为之、多言数穷等等。老子又用下面一类词表达大道深不可测,难以把握:玄、妙、微妙、渊、湛、恍惚、绵绵、绳绳、不见、窈冥、寂寥、恢恢等等。显然,老子传达的是一个无限的道,是人有限的智慧所无法完全明白的。
2老子与基督!
    道超越人的德性:丧失了大道,才强调德行。圣人并不理会世上所谓仁义,而将百姓视为祭神用的稻草狗。这稻草狗在神的祭祀上极为尊贵圣洁,一旦离了祭坛不过是一捆稻草而已。
道是启示者
    人不能凭藉知识和理性来认识道,倒要绝学、弃智、致虚极、守敬笃,来领受道的启示。老子说大道可以,实际上也一直在将自己启示给人:从古到今,他的名字从不消失,好教人们看到万物之父。我之所以晓得万物之父的情形,也是由他而来。大道的启示,可以藉着先知的语言:大道出口成为话语,平淡无味,看起来不起眼,听起来不入耳,用起来确受益无穷。也可以是无言的启示,即「不言之教」,只是这种无言的教化,天下很少有人能得着啊!
道是生命之源
    道不是自然神,乃是有信实、有恩德、有大能、有慈爱、有权柄、有赏罚、有教化、有公义、有生命、有赦罪、有拯救的全善、全知、全能者。老子说人若入了道,就是复归本命了,因为道里有永恒的生命。老子恳切的劝勉世人:世界有一个开始,就是世界之母。既晓得有一位母,就知道我们是儿子,就应当回归,若是这样,纵然身体消失,依旧安然无恙,藉着大道洒下的光亮,复归其光明之中,就不会留下身后的祸殃了。这就是承袭永恒,得着永生的意思。为甚么世人不晓得大道有生命呢?因为:至高至善的掌权者,人们感受不到其存在。次一等的掌权者,赢得人们的亲近赞誉。再次的,使人们畏惧害怕。更次的,遭人们侮慢轻蔑。缺少信,才不信。悠悠然大道之行,无须发号施令,大功告成之后,百姓都视之为自然而然的事,说:我们本来就是这样的啊!
道是公义者
    老子说道是至高的掌权者,即太上。是至高的立法者,又是至高的司法者:冥冥永恒中,已有一位主宰生杀予夺的。企图起而代之去主宰生杀予夺的人,就好像外行人代替木匠砍削木头,少有不伤害自己手的。老子又说:天网恢恢疏而不失;天道无亲,常与善人。
道是拯救者
    老子论道的主旨,是大道的拯救。春秋时代,世人都沉沦了,人间没有美善:天下的人都知道以美为美,这就是丑了。都知道以善为善,这就是恶了:世上的善良与邪恶,两者的差别又在哪里呢?人们追求今生如此过份,以至于连死都不在乎。老子说,最大的祸害就是不知足,最大的罪过就是贪婪。他一再警告,罪的结局就是死:「人一生出来,就进入死亡。为甚么?世人太贪婪今生的享乐了!」老子用「壮、坚、强」来形容背离大道,自恃其能,偏行己路的人必死。敞开自以为是的感官,极尽聪明之能事,更不能得救了。老子用「止」、「反」、「复归」、「静」、「久」等概念,说明甚么是得救。
    
老子》第16章,完整的表明了大道的拯救:道为万物之主,是善人的宝贝,罪人的中保。美好的言词固然可以博取尊荣,美好的行为固然使人得到敬重,然而人的不善怎能被剔除弃绝呢?所以,就是立为天子,封为三公(太师,太傅,太保),财宝无数,荣华加身,还不如坐进这大道里呢!古时候为什么重视道呢?不就是因为在他里面,寻求就能得着,有罪能得赦免吗?所以道是天下最宝贵的啊!孔子说:“君子谋道不谋食。”“朝闻道,夕死可矣。”从此可见道之宝贵。
道的化身圣人
    大道拯救世人,似乎是藉着「道的化身」圣人。道无形无象,唯有圣人将道表明出来,普化人间。老子不是那圣人,老子只是指出那圣人。《老子》81章中,至少有26章29次描述了那位圣人,总是在讲完道体、道性、道像、道理之后,用「是以」(所以)将圣人引出来,不论不辩、直笔而出、言之凿凿、不容质疑,俨然是一个真实存在的人。值得深思的是,老子论道时,为甚么提出这个圣人来?为甚么老子反覆展示这样一个一直被学者们视为「莫须有」的人物形象?如果这位「圣人」真是一个虚构,那么必须要问,为甚么一字千金的老子竟然重笔墨的「虚构」他?不管理智上多么吃惊,不管听起来多么神奇,我必须说,老子笔下的圣人,非常像耶稣。请看:
    他是世人认识道的中介,是天下的牧者:他不行而知,不见而明;他秉持大道之像,吸引天下前往,得享安息太平;他承袭大道的光明,善于拯救世人,将众人从过犯中领回来;他知道荣耀所在,却甘守屈辱之境,知道光明所在,却甘守暗昧之地;他掌握着世人欠债的存根,却不强令世人偿还;他将自身置之度外,其身却永远长存;他受辱受难,却终为万王之王,万主之主。
    凡认识耶稣的一眼便认出,这酷似《圣经》旧约所预言、新约所展示和见证的耶稣。吻合之极,令人瞠目结舌。
   孔子逝世五百足年后,圣者耶稣开始传道。

(以上内容拷贝自http://apps.hi.baidu.com/share/detail/40594586,由博主修改)


0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