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转载]太湖之滨的灵山胜境【浙皖苏看秋】

(2022-03-18 10:54:48)
标签:

转载

分类: 人文地理文化、文章

太湖之滨的灵山胜境浙皖苏看秋

[转载]太湖之滨的灵山胜境【浙皖苏看秋】


    久闻灵山胜境之大名,碍于太贵的门票,我一直不敢去看一下。

   1126日我在泾县查济古村听说沪上出了YQ后,后到宣城、芜湖遇到小麻烦,金陵还是很大度的(看了行程码马上放行)。但从微信上得知梁溪有个别宾馆居然不给申城人住宿,有点怕怕。于是我在金陵多住了一晚,不打算在梁溪住宿,仅停留六个多小时,去看一下灵山胜境。

    但还是好事多磨,在梁溪出站时受阻,被免费做了核试,然后放进梁溪。一做核试,使本来就比较紧张的时间更少了,于是急速乘坐公交车赶到灵山。

[转载]太湖之滨的灵山胜境【浙皖苏看秋】


    灵山胜境位于江苏省无锡市的太湖之滨,是国家AAAAA级旅游景区,由小灵山、祥符禅寺、灵山大佛及分布于其间的其他景点所组成的,可简单概括为一山、一寺、一佛。 

[转载]太湖之滨的灵山胜境【浙皖苏看秋】


    灵山胜境于1997年建成,占地面积约30公顷,集湖光山色、园林广场、佛教文化、历史知识于一体,是中国最为完整、也是唯一集中展示释迦牟尼成就的佛教文化主题园区。

[转载]太湖之滨的灵山胜境【浙皖苏看秋】


[转载]太湖之滨的灵山胜境【浙皖苏看秋】


[转载]太湖之滨的灵山胜境【浙皖苏看秋】

    灵山五智门是一座具有深刻佛教文化内涵的大型石牌楼,用去花岗岩石材1000余吨。其南北面刻有佛教“六度”之“布施、持戒、忍辱、精进、禅定、般若”六组大字。“六度”通俗的说就是学佛之人达到佛法大智慧的六种行为准则。五智门门柱由整根花岗岩雕琢而成的,每个石柱上都有一只威武的石狮子,狮子吼在佛教中是法音传播四方的象征。门柱两面还有名人名家的对联。

[转载]太湖之滨的灵山胜境【浙皖苏看秋】


[转载]太湖之滨的灵山胜境【浙皖苏看秋】


[转载]太湖之滨的灵山胜境【浙皖苏看秋】


[转载]太湖之滨的灵山胜境【浙皖苏看秋】

[转载]太湖之滨的灵山胜境【浙皖苏看秋】


[转载]太湖之滨的灵山胜境【浙皖苏看秋】


[转载]太湖之滨的灵山胜境【浙皖苏看秋】


[转载]太湖之滨的灵山胜境【浙皖苏看秋】


[转载]太湖之滨的灵山胜境【浙皖苏看秋】


[转载]太湖之滨的灵山胜境【浙皖苏看秋】


[转载]太湖之滨的灵山胜境【浙皖苏看秋】


[转载]太湖之滨的灵山胜境【浙皖苏看秋】


[转载]太湖之滨的灵山胜境【浙皖苏看秋】


[转载]太湖之滨的灵山胜境【浙皖苏看秋】


    降魔浮雕记载着佛祖降魔成道的故事,整壁由紫铜锻造而成,宽26米,高8米。相传释迦牟尼在长达六年苦行后,在菩提树下打禅静思,并发誓“若不能洞悉宇宙万物的道理,永远不离开此座”。雕塑中间佛祖端坐,一手触地,为“降魔印”,佛祖两面分别展示了魔王分别用权欲、财宝、美色来引诱佛祖,用诽谤诬蔑佛祖,用魔兵魔将恐吓佛祖的场景,佛祖威然不为所动,将魔王的攻击一一击溃, 经过七天七夜,终于克服了金钱、权力、女色、恐惧、诽谤等等障碍,终大彻大悟,成为真正的大觉者,天地都为之震动。佛祖的前下方,土地神跪在佛祖面前,向当地猎户诉说释迦牟尼成佛的事迹。

[转载]太湖之滨的灵山胜境【浙皖苏看秋】


[转载]太湖之滨的灵山胜境【浙皖苏看秋】


[转载]太湖之滨的灵山胜境【浙皖苏看秋】


[转载]太湖之滨的灵山胜境【浙皖苏看秋】


[转载]太湖之滨的灵山胜境【浙皖苏看秋】


[转载]太湖之滨的灵山胜境【浙皖苏看秋】


[转载]太湖之滨的灵山胜境【浙皖苏看秋】


[转载]太湖之滨的灵山胜境【浙皖苏看秋】


[转载]太湖之滨的灵山胜境【浙皖苏看秋】


[转载]太湖之滨的灵山胜境【浙皖苏看秋】

[转载]太湖之滨的灵山胜境【浙皖苏看秋】

    千年古刹祥符禅寺始建于唐贞观年间,历史上香火旺盛,高僧辈出,素有“山连鹫岭,法继慈恩”之誉。据传说,唐代玄奘三藏法师曾游于此,因见寺后主峰与西天取经的灵鹫山颇为相似,遂赐名为“小灵山”,杭恽将军见玄奘法师如此喜欢这块“风水宝地”,就出资在山脚下修建了“小灵山刹”, 并由玄奘的大徒弟窥基出任第一任主持。从唐代以来,这一历史佳话一直在当地广为流传。到了北宋祥符年间,寺庙改名为“祥符禅寺”。然世事沧桑,祥符寺于二十世纪三十年代毁于战火。改革开放后,这一有着一千三百多年历史的古刹才得以重建,并由高僧住持,香火日益兴旺,成为太湖沿岸重要的佛教圣地。寺内现存的古井莲池、银杏梅桩等成为历史文化的遗存和古刹千年风雨的见证,睹之使人顿生思古之幽情。

[转载]太湖之滨的灵山胜境【浙皖苏看秋】


[转载]太湖之滨的灵山胜境【浙皖苏看秋】

    “容天下难容之事,笑世间可笑之人”的笑口弥勒的形象,是人人所熟悉和喜爱的。大型青铜艺术珍品 “百子戏弥勒”,斜倚而卧的弥勒神情和蔼,笑容可掬。在弥勒硕大的身体上,塑有整整一百个正在嬉戏耍闹的小顽童,各个形神各异,栩栩如生。相传,这些小顽童是在考验弥勒的肚量,是否真如世人称道的“大肚能容,容天下难容之事;慈颜常笑,笑天下可笑之人。”有的在叠罗汉,有的在拔河,有的在拿小树枝捅弥勒的肚脐,更有调皮的在弥勒身上撒尿。但弥勒一点也不为所动,依旧乐呵呵,故为弥勒。

[转载]太湖之滨的灵山胜境【浙皖苏看秋】

    天下第一掌为灵山大佛右手的复制件,它与灵山大佛右手形状、大小完全一样,以11的比例复制而成。手掌高达11.7米,相当于三层楼的高度,宽5.5 米,手指直径就达1米,总重量达13吨。佛掌的印相为“施无畏印”,寓意驱除众生痛苦,令众生无畏无惧。

[转载]太湖之滨的灵山胜境【浙皖苏看秋】


[转载]太湖之滨的灵山胜境【浙皖苏看秋】


[转载]太湖之滨的灵山胜境【浙皖苏看秋】


[转载]太湖之滨的灵山胜境【浙皖苏看秋】

[转载]太湖之滨的灵山胜境【浙皖苏看秋】

有关资料取自网络                        摄影于202111月30日

0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