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转载]湖州古桥乡镇系列之十二:织里乡(24座)

标签:
转载 |
分类: 人文地理文化、文章 |
1、锁澜塘桥,大港村沈家坝自然村西北约 200米处,东西向,民国18年重建
织里位于本市北部,东邻轧村,南接晟舍,西连戴山,北邻太湖。政府曾驻地织里自然镇,西距湖州1 4 . 8公里。总面积约3 3平方公里,解放初,该辖区建为织里、织东两乡。1 9 56年,织里、织东与大河、云村四乡合建为织里乡。1 9 58年,织里、轧村、义皋三乡合建为太湖公社,辖区设为织里、织东两个生产管理区。1 9 6 1年,太湖公社划分成五个公社,该辖区建为织里公社,以驻地得名。地处水网平原,境内有谢、杨、许、金、幻、潘等溇港。有漾5个,总计漾水面约2 2 00亩,最大的清澄漾水面约1000亩。
织里集镇:为本乡经济、政治、文化中心。据清《乌程县志》卷十四第7 页引证《刘志》、《王府志》、《胡府志》关于" 王中立居小湖织里精于孺婴方脉,求治如市"一语,在清代汉前,织里的规模,比起小湖要小些,从"居小湖织里"一语来看,织里似隶属小湖。从织里自然镇老街的规模看,东西长8 00米,临港建屋,形成为较大的集镇,其时间当始于近代。据传,其地在往日因多织造业,故有织里之名。"里"为古行政区划通名,乡辖里。据查,清初曾划三千亩为"一里"之地,里之范国盖如是。
晓河:位于织里东南2公里。本名小河。清《乌程县志》卷四第2 3页记述: "小河一作小湖" ;卷十四第4页有"赘于小湖王氏"的文句。根据"" 王中立居小湖织里精于孺婴方脉,求治如市"(十四卷第7页)的记述,该村在明代的规模已经很大。晓河一名,系由"小河"演化而来,启用时间尚近。
虽然织里城市化步伐很快,但老的织里乡范围内还保留着20多座,真的是很不容易的。
2、安农桥,俗称砖桥,凌家汇村砖桥头自然村中,东西向,民国32年重建
3、安云桥,凌家汇村麦汇自然村。东西向,民国11年重建
4、白云桥,郑港村白云桥自然村南北向,同治十三年重建
5、打子桥,郑港村甄家门自然村西部。东西向,民国念六年重建
6、东庆桥,晓河村环桥北自然村中。南北向,同治年间重建
7、敦善桥,大港村重兴港自然村中。东西向,清光绪丙戍年(1886年)六月重建
8、福绥桥,晓河村福绥桥自然村东,东西向,同治壬申年,1872年重建
9、旯龙塘桥,秧宅村秧宅自然村北部,东西向,民国36年重建
10、鸾章桥,清水兜村村东约400米处。南北向,道光26年重建
11、双福桥,大港村沈家坝自然村中,东西向,民国11年重建
12、太平桥,秧宅村秧宅自然村西侧,东西向,民国10年重建
13、太平桥,晓河村西桥自然村中。东西向,晚清重建
14、通济桥,晓河村环桥北自然村中。南北向
15、益丰塘桥,大港村大河港自然村南部,南北向,民国16年重建
16、永成桥,联洋村蚕田圩自然村和大港村庵背后自然村之间,东西向,民国年间和1958年重建
17、约束桥,郑港村甄家门自然村南部。南北向,民国13年里人公建
18、竹圆塘桥,联洋村栅里自然村中,东西向,民国20年重建
19、白龙塘桥,后林村与织里秧宅村交界处,民国十九年(1930)重建,2003年被列为市文保点。(与戴山交界)
20、太平塘桥,大港村下山自然村北约200米处,横跨北塘河。南北向,道光26年重建
21、元通塘桥,元通桥村常田圩自然村北面约300米处,南北向横跨北塘河,清光绪年间丙辰年(1916年)重建(与太湖交界)
22、永济桥,织里村姚家甸自然村。
23、积善桥,大港村下山自然村。
24、余庆桥,大港村白地头自然村北200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