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转载]回眸2015’——外埠走桥记(旌德蔡家桥篇)

(2020-07-23 10:25:52)
标签:

转载

分类: 人文地理文化、文章
[转载]回眸2015’——外埠走桥记(旌德蔡家桥篇)
[转载]回眸2015’——外埠走桥记(旌德蔡家桥篇)
[转载]回眸2015’——外埠走桥记(旌德蔡家桥篇)
[转载]回眸2015’——外埠走桥记(旌德蔡家桥篇)
[转载]回眸2015’——外埠走桥记(旌德蔡家桥篇)
蔡家桥镇位于旌德县中部,四周环山主要是低山丘陵和山间平畈区,一般海拔在200800米。境内主要河流有,发源于琢木岭的杨桥溪,发源于岩山北麓的横凫溪和发源于鸦雀山的大溪河,汇入徽水自南向北穿境而过。古石桥主要也及汇总在这几条主要的河流上,朱旺村、汤村、乔亭村都是其下辖的村落。

1)福成桥,俗称蔡家桥。徽水进入蔡家桥境内河水湍急,怪石嶙峋。在这里,又汇入了大溪河,气势上又增了三分。蔡家桥是泾、旌、太三县的必经之地。蔡家桥,正名福成桥。始建于清康熙初年,初名“定远桥”,朱旺村人朱士海创建,知县夏文炳有记。康熙五十七年(1718),山洪突发,徽水暴涨,这一年的洪水,是旌德县最大的一次,境内桥梁几乎全部被冲毁,定远桥同样未能幸免。到了雍正元年(1723),朱士海后裔朱振远、朱振达、朱为显合资重建时吸取了水患教训,加高加固,以后再没有发生类似事故了。五孔石拱桥建成后,易“定远”为“福成”。桥长88.8米,宽达7.1米,高9.8,每孔净跨13.6米。莲花形石柱嵌石板栏杆高0.8米。桥中竖一尊八面佛石像,桥南端有八角凉亭,供行人歇息,是往来泾县、太平和徽州的重要古道。1955年,蔡家桥在修建旌(德)三(溪)路时被利用通车,成了205国道上的一座交通桥。旌德1986年,旌德县人民政府将蔡家桥列为文物保护单位。以后,为保护老桥重建了公路桥,蔡家桥作为公路桥的历史画上了句号。现在桥面已经恢复,看起来非常恢弘。可惜的是桥的西侧是新建的公路桥,没法看清全貌,东侧两边都是杂木,无法下到河边,最后走到南侧一处河埠,才勉强拍到半座桥。相传朱旺的朱氏族人在徽水上架起了一座蔡家桥,猪(朱)过桥把菜(蔡)吃光了,使得蔡家衰落,蔡家人便请风水先生蛊惑,在朱旺村中间挖了一条河,将猪(朱)开了膛破了肚,以示报复。

[转载]回眸2015’——外埠走桥记(旌德蔡家桥篇)
[转载]回眸2015’——外埠走桥记(旌德蔡家桥篇)
[转载]回眸2015’——外埠走桥记(旌德蔡家桥篇)
[转载]回眸2015’——外埠走桥记(旌德蔡家桥篇)
[转载]回眸2015’——外埠走桥记(旌德蔡家桥篇)
[转载]回眸2015’——外埠走桥记(旌德蔡家桥篇)
[转载]回眸2015’——外埠走桥记(旌德蔡家桥篇)
[转载]回眸2015’——外埠走桥记(旌德蔡家桥篇)

2)望贤桥。蔡家桥镇大川村群山环抱,绿水萦绕,风光宜人。旧时曾有“大川八景”,曰石涌清泉、玉屏列翠、三峰挺秀,蟾墩曙霞、天池一碧、凤山松雪、水口关石、层峦烟雨,并附有咏景七绝诗。大川村东横凫溪不大,景却雅。一桥一亭,桥曰望贤,亭曰环翠。光这两名,就能让人嗅出斯文味来。桥与亭两边的稻田已经收割,如果来早10天,景致就更佳了。桥与亭均是乾隆年间大川人黄名宽、黄名仲筹划建造。建造者这样表白心迹:“非以私我村人也,凡以利济之功,当自近始顾予老矣,日月逾迈,人事难料,恐徒抱是区区之志而力有不及不能无重于后人之踵起者,他日子孙而贤或能善继我两人之志,则是桥之命名也。”行善者总希望自己的德行能在后代身上有所继承,这是乡村的传统,也是中国民间之精神。亭子中以为放鸭子的老人和同村的骑电瓶车的后辈聊得很是开心。其实桥南还有一小石梁桥,桥下沟通了两边的稻田,如果发大水这也可以成为一泄洪孔道。早先桥南桥北均为石板路,那种古朴难以想象。徽州五千村旌德卷,曾经把这一桥一亭作为封面的。

[转载]回眸2015’——外埠走桥记(旌德蔡家桥篇)
[转载]回眸2015’——外埠走桥记(旌德蔡家桥篇)
[转载]回眸2015’——外埠走桥记(旌德蔡家桥篇)
[转载]回眸2015’——外埠走桥记(旌德蔡家桥篇)
[转载]回眸2015’——外埠走桥记(旌德蔡家桥篇)
[转载]回眸2015’——外埠走桥记(旌德蔡家桥篇)
[转载]回眸2015’——外埠走桥记(旌德蔡家桥篇)

[转载]回眸2015’——外埠走桥记(旌德蔡家桥篇)
[转载]回眸2015’——外埠走桥记(旌德蔡家桥篇)
[转载]回眸2015’——外埠走桥记(旌德蔡家桥篇)

3)登瀛桥。同样也是大川黄家建造。横凫溪从大川奔流而下,不出四里,注入徽水河。由此顺徽水上溯二里便是跳仙桥。此处的徽水河“跳仙本无桥,旧有石步在水中磷磷然、齿齿然,平时水浅可拾足以渡,一遇春夏雨涨水漫,汪洋浩瀚,石步都没,隔岸诸峰如海上三山,可望而不可即”。乾隆三十六年(1772)春,大川人黄大生、黄大鑑兄弟共同发起建桥,于乾隆四十一年(1776)春建成,取名登瀛桥。杭州卢文绍应其弟子黄朝俊请求,为黄氏兄弟集资建桥作《旌德重修登瀛桥碑记》,记中说:此桥长三百尺,广二十尺,高倍之。两旁石栏杆,宽容坚致,东岸建石帆亭,石柱木梁,四面来风,以憩行人。卢为乾隆进士,累官侍读学士。碑记在其著作《抱经堂文集》中。完成了这项工程后,兄弟二人又以余力在横凫溪之上游(即望贤桥与登瀛桥之间)建一座小桥,取名永济。自此,从大川村口望贤桥到永济桥,一路坦途,无险阻之处。建造者造桥的理由相当朴素:“旌邑虽无舟楫之利,而行李往来肩挑负贩之侣不至伤行路之难,而有病涉之苦。”有意思的是,据《旌德县地名录》记载,在旌桥乡丁家村,也有一座永济桥,同为大川人黄大生、黄大鑑所捐造。究竟这两座永济桥孰真孰伪,这一点现在看来并不重要。大川黄氏造了三座桥,却是不争的事实。斯人已逝,三桥犹存。清道光三年(1823),洪水冲垮了登瀛桥,黄圣楷督理黄氏后人集资重建,黄氏后人的举止传承了先辈造桥修桥的美德,也使先人“望贤”的期望有了事实上的着落。1963年登瀛桥整修加固。1995年,修建登龙乡道时,利用该桥通车。在桥边我们还遇到了农民牵牛过桥。一夜夜雨徽水河水涨起来了。

[转载]回眸2015’——外埠走桥记(旌德蔡家桥篇)
[转载]回眸2015’——外埠走桥记(旌德蔡家桥篇)
[转载]回眸2015’——外埠走桥记(旌德蔡家桥篇)
[转载]回眸2015’——外埠走桥记(旌德蔡家桥篇)
[转载]回眸2015’——外埠走桥记(旌德蔡家桥篇)

4)跳仙桥。登瀛桥往下不远处就是跳仙桥。关于跳仙桥有两种说法,一是徽水河中有碇步,现在水大已经湮没在水下,登瀛桥取代的就是河中的步桥。二是河中的跳石则叫仙人跳。对岸横跨支流的石拱桥才是跳仙桥,跳仙桥跨凫溪,在凫溪徽水交界处。二者之间当有渊源,从名字判断,仙人跳似早于跳仙桥。媒体上很多把旌德跳仙桥和仙人跳(踏步桥)混为一谈。绍兴罗关洲先生注意到旌德跳仙桥可能是一座皖南准悬链线拱桥。桥边正好有一棵柿子树,正一串串红着呢。

[转载]回眸2015’——外埠走桥记(旌德蔡家桥篇)
[转载]回眸2015’——外埠走桥记(旌德蔡家桥篇)
[转载]回眸2015’——外埠走桥记(旌德蔡家桥篇)
[转载]回眸2015’——外埠走桥记(旌德蔡家桥篇)
[转载]回眸2015’——外埠走桥记(旌德蔡家桥篇)
[转载]回眸2015’——外埠走桥记(旌德蔡家桥篇)
[转载]回眸2015’——外埠走桥记(旌德蔡家桥篇)

0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