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转载]西李门二仙庙(在山西大地行走,触摸和感悟之六百八十七)

标签:
转载 |
分类: 墓道石刻遗址寺庙和民间 |
西李门二仙庙(第六批国保) 时代:金至清 地址:高平市城东南岭坡村南二仙岭
以奉祀乐氏二女得名。创建年代不详,金、元、明、清各代屡有修葺。坐北朝南,两进院,现存建筑有山门、中殿、后殿、钟鼓楼、东西配殿及廊庑等,其中中殿为金代遗构。
山门,清代建筑,面阔三间,进深四椽,单檐悬山顶。方形抹楞砂石柱,收分显著,柱间用通间雀替。柱头科五踩双昂,平身科每间一攒,五踩双翘出斜翘。
中殿,创建于金正隆二年(1157年)。殿身坐落在高1.15米石砌台基上,月台宽敞,在其束腰处刻有力士、兽头,并有两幅珍贵的线刻画,一为“金人巾舞图”,一为“宋金队戏图”。这两幅线刻是我国已经发现的年代最早的戏剧实物资料之一,文物价值十分珍贵。
面阔三间,进深六椽,单檐歇山顶,梁枋粗大,出檐深远,前檐廊深二椽。门框为青石雕造。柱为方形抹楞砂石柱,覆盆莲瓣式柱础。殿内无柱,梁架结构为四椽栿对前乳栿通檐用三柱,四椽栿与乳栿在金柱上搭交,结构简洁牢固。
后殿,清代建筑,面阔三间,进深四椽,单檐悬山顶,前檐插廊。方形抹楞砂石柱,收分显著,柱间用通间雀替。柱头科三踩单昂,平身科每间一攒,三踩单翘。五架梁通搭前后檐用两柱,上承平梁。
庙内有金代石碑一通,载仙姑灵应事迹;清光绪五年(1879年)碑详述光绪三年灾情及民间生活疾苦,是研究我国灾害史的重要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