巩留——向日葵、恰西、库尔德宁

分类: 人文地理文化、文章 |
库尔德宁,在去喀拉峻草原的时候遇到两个从四川来的游客介绍过,他们当天就是从库尔德宁来到喀拉峻的。又过了一些时日,新疆天山列入世界遗产名录,是我国西北地区迄今为止唯一一处世界自然遗产,其中就有库尔德宁。整个天山系列遗产地包括博格达、喀拉峻、库尔德宁、巴音布鲁克和托木尔。于是乎来到库尔德宁成为一个自然而然的事情。
巩留到恰西的路上风景,卡甫其海,特克斯河上的水库。
漫山遍野的向日葵,在去昭苏的路上也会看见一些向日葵,但是没想到最多的原来是在巩留,在接下来去库尔德宁的路上更是多得让你惊讶,就像昭苏的油菜花一般多,远远近近一片一片的黄色,初见还以为是油菜花!
在新疆第一次听到说会有大片的向日葵,是在库尔勒去焉耆的路上,同车的本地人给我们介绍道,到了七、八月份这里沿路都是大片的向日葵,当时就想像,神往,那会是一派什么景象!那还是去年11月份刚到库尔勒的时候,当时也想应该是看不到了,因为我们在库尔勒只住半年。没想到来到北疆,总会是有意外惊喜,也明白,也许整个新疆很多地方都种植向日葵吧!
记忆中老家都只是小孩子种得好玩,这一颗那一颗,甚至不懂蜜蜂授粉,结果结出来的花盘都是空壳,没有仁的瓜子。像这样像种庄稼一样的种植向日葵还是第一次见到,只是一遍一遍的惊呼!也许有些少见多怪,也许是自己对花的敏感~


过了卡甫其海来到一个三叉口处,车子爬向右边这条去往恰西方向的路,左边是去库尔德宁的。

卡甫其海峡谷里的度假村



过了卡甫其海来到一个三叉口处,车子爬向右边这条去往恰西方向的路,左边是去库尔德宁的。

卡甫其海峡谷里的度假村

卡甫其海峡谷

山坡另一面的卡甫其海

河谷里的向日葵


过了吉尔格郎乡,上了盘山路走进恰西,在上盘山路之前有另一条叉道是去往巩留三大景区之一的塔里木景区,其他两个景区就是恰西和库尔德宁。在上盘山口之前还设有一个景点售票处,进入恰西门票35元。我们坐的是线路车,一般都是本地人,车上人又少没有上来收票,如果人多有时会上车来收票。自从七月份新疆出现暴力事件后对这里的旅游生意影响很大,听司机说七月份之前这里生意好得很,每天都是载着满满的一车人进来,而今天随着一些本地人一路下车,最后到恰西终点只剩我和老公两个人,呵呵!
山下去往塔里木景区的道路


上了盘山路,路边都是挂满了果子的野杏树,看得我们哇哇叫,司机一高兴停车让我们去尝尝野杏子的味道,酸涩的野味~


走进大山里的恰西

山下一路并行了很久的去往塔里木的路

雪山脚下的恰西河谷,只是雪山已去,9月就会来临,线路车也只是5月底到8月底开通,9月就开始下雪了~



上了盘山路,路边都是挂满了果子的野杏树,看得我们哇哇叫,司机一高兴停车让我们去尝尝野杏子的味道,酸涩的野味~


走进大山里的恰西

山下一路并行了很久的去往塔里木的路

雪山脚下的恰西河谷,只是雪山已去,9月就会来临,线路车也只是5月底到8月底开通,9月就开始下雪了~

河谷左边的高山草原


下到河谷


在这里再见胡杨,但终究还是不太会认,是司机介绍才得知,对着那棵光秃斑白的胡杨再来一句“生而不死一千年,死而不倒一千年,倒而不朽一千年”~

胡杨





72公里路不远,但是走了3个小时,就知道路有多不好,前半段路是柏油路,进入山里就是土路了,特别是进入恰西后更是颠簸的石头路。

林区


河谷林区里自驾游的在野炊

草丛中晶莹的水珠,但是走在草丛里面也不会湿脚,应该是早上下过的雨水,只是觉得这么大的太阳居然没有被晒干,窝在草心中泛泛粼光~



丛林中的毡房,我们也是住在这样的毡房里。这里大部分都是哈萨克族,也有几家是维吾尔族,维吾尔族的游客自然是住到维吾尔族的毡房里。客运车的司机是安徽人,在这里呆了40年,会讲哈萨克族语,懂维吾尔族语,这一点也是最近才明白,只要是本地汉人一般都懂他们的语言,就像我们在广东或是上海呆久了一样会懂那里的方言一样。说到如何区分哈萨克族人和维吾尔族人时,司机说一眼就能看出来,维吾尔族人长的像外国人,样子比较凶悍,而哈萨克族人一看就是我们的人,实诚,友好,但是印象中是两个族的女人都会包头巾,在于我们来说还是有点难分别~
这个应该是哈萨克族一家子


高大挺拔的云杉


热情友好的哈萨克族人正在打馕

馕坑里的馕,哈萨克族的馕与维吾尔族的馕有一些不同,哈族的馕只会放面粉,奶粉,牛油,盐四样材料,而维族馕添加的材料可以更多,各种果仁,皮芽子(洋葱),品种也多样~

周末自驾游的一家子



我们顺着石子路一直往前走爬向高山草原

还没到,山坡上的狗狂吠,被主人拽着耳朵拖走。

才上一个小山坡,眼睛一亮,视野一下子开阔起来。刚才一直都是在河谷里的丛林中不得解闷,现在放眼望去,绿茵茵草坡上点缀着羊群,牛群,马群,迫不急待地向山坡上奔去~



高大挺拔的云杉


热情友好的哈萨克族人正在打馕

馕坑里的馕,哈萨克族的馕与维吾尔族的馕有一些不同,哈族的馕只会放面粉,奶粉,牛油,盐四样材料,而维族馕添加的材料可以更多,各种果仁,皮芽子(洋葱),品种也多样~

周末自驾游的一家子



我们顺着石子路一直往前走爬向高山草原

还没到,山坡上的狗狂吠,被主人拽着耳朵拖走。

才上一个小山坡,眼睛一亮,视野一下子开阔起来。刚才一直都是在河谷里的丛林中不得解闷,现在放眼望去,绿茵茵草坡上点缀着羊群,牛群,马群,迫不急待地向山坡上奔去~





山坡下一坐一骑两人对聊说着话,有种两耳不闻窗外事只愿在这山野原林中独享神仙般生活的感觉!





炊烟寥寥,也许那个山窝里有人家~




拉近的远处山下的林场路一直伸向深山里无尽头




山坡上的骏马看见我来,四下散开不容靠近。








从山上草场下来,回到我们住宿的蓝河度假村——哈萨克族毡房。实际就是顺着林场的石子路一直往前走,客运车也是走的林场路进入恰西。河谷里的河就叫蓝河,随着山谷汇入特克斯河,最终进入伊犁河。蓝河度假村是一对年青的哈萨克族小夫妻开的,哈萨克小伙子普通话讲得还可以,他老婆是西南大学财务管理专业毕业的,他也在重庆呆过一、两年,还在贵州呆过。现在两人在这里经营这家度假村。前两天他还上山采了很多雪莲花,10元一朵卖出了500朵,不知道有没有吹牛,后来听司机讲是一般4、5块一朵就能买到,只是我们对这个没兴趣。

哈萨克族独特的马奶子容器,大的缸形容器也是一个计量器,满满一容器为四公斤马奶子。小的双连杯,不仅仅是一个双连杯,内有乾坤,在两杯双连的杯底处有一个相通的小孔,两杯的马奶可以相互溶合,因为马奶容易沉淀,慢慢喝的过程也要不停地搅动,但是双连杯就不需要了,而是左右倾斜就达到搅动效果了。先以为马奶和牛奶差不多,想当初在雨崩的冰湖可是一口气喝了三碗现挤牛奶,于是兴致盎然地要了一个双连杯的马奶,可是才喝一口就紧皱眉头,“怎么是酸的?”原来马奶子就是这样的,而且不允许加糖,加蜂蜜,说是胃会承受不起。也不像牛奶不能加热。刚挤下来的马奶子是甜的,但是放一会就变酸,不是坏了,就是这样子的,他们一直就是这样喝,对于他们来说喝起来是甜的,不觉得酸。后来在回巩留的车上听本地人说马奶子喝多了可是会醉的哦!

晚餐不知道吃什么,他这里除了纳仁,没有其他吃的。我们还没搞清楚纳仁是什么食物,就想当然的觉得自己会吃不惯。一问,他这里有马肉,还不如尝一下马肉。不是新鲜的马肉,就像内地一些地方的熏肉。于是要了一公斤马肉,70块一公斤,让老板帮我们按照他们哈萨克的做法加工成晚餐。一公斤吃不完,加工了半公斤的。做法也就是加上冷水放在高压锅内压了差不多一个小时。

土制灶台上正在压着马肉

我们住宿的直径5米的毡房,大小可以住宿十五人。老板说他有个朋友在库尔德宁有一个直径15米的毡房,在那边开了个舞厅,可以住60人。

毡房内部,干净,整洁,温馨,客运车司机介绍说他家才开没多久,比较新,也比较干净,由于生意不好,我们两人住宿一晚才收50元。以前生意好的时候是整个毡房一、二百一晚,不管你住几人。

现做的面片,左边那是一个小小的压面机。哈萨克族和维吾尔族都是以面食为主食——馕和面。

没想到吃饭是在毡房里吃,先还以为是在厨房里。香喷喷马肉纳仁已经端上桌了!

纳仁,是新疆牧区的一种佳肴,许多少数民族,特别是以经营牧业为主的民族,都喜欢。这种佳肴也叫手抓肉或手抓羊肉面。
哈萨克纳仁,分羊肉纳仁和马肉纳仁。做法是:羊肉切大块下锅,一定是凉水,大火水开后撇去浮沫,改小火炖至羊肉烂,取适量切成1厘米左右小丁,皮牙子(洋葱)切碎,羊肉丁、皮牙子块放入一大碗中,加适量的盐,注入滚烫的羊肉汤。下面条,面条最好是自己擀的,捞出面条装在大一些盘中,将调好羊肉和皮牙子混合物浇在面上就好了。马肉纳仁基本一样做法。
吃完手抓肉或手抓羊肉面,主人还要请客人喝碗原汁汤,以达到“原汤化原食”的目的。

8月4日,恰西到卡甫其海峡谷,20元车费,在去往库尔德宁的叉口拦了一辆便车载到库尔德宁。
昨天载我们过来的线路车今天早上8:00返回巩留,我们也起了个早床,赶上他的车好早点去库尔德宁。昨晚下了一晚上的雨,天空云雾不散,但大地无比的清爽,太阳出来更添明镜般的感觉。

恰西隐藏在了云雾缭绕的深山里

从恰西出来的蓝河

出了恰西河谷,进入吉尔格郎乡谷底。







吉尔格郎乡村

再次经过吉尔格郎乡河谷这边的卡甫其海与水边的向日葵



过了吉尔格郎乡,翻过一个山坡下到卡甫其海峡谷的三叉口,我们在此下的车,准备拦车去库尔德宁。运气算不错的,没等多久就拦了三辆车同行的来自库尔勒的游客,其中有一个是玩户外的带上了我们直奔库尔德宁景区而来。

去库尔德宁的路边野苹果树挂满了苹果

库尔德宁,门票45元.

在售票处进入真正的景区还有9公里路程,我们只好又坐上景区的环卫车进入,付了20车费,这里没有区间车。一路上的山花遍地开。



到达景区,山林边的别墅有大有小,住宿一晚800元~1500元,可以同时住宿8到15人。

库尔德宁被国家列为4A级景区,景区内像那拉提一样有人工的爬山道,我们顺着游览路线往里走去。

库尔德宁宾馆


这里应该也是属于库尔德宁宾馆别墅房,一晚580元,可以住几人不太清楚。

爬山道


山下景区的停车场,我们就是从那里走来。听本地人介绍,在停车场的地方往里面走十几公里,通过林场路可以到达大莫,小莫,也是一个景区。

山顶的草原,这里的草很深,不像草原,杂草丛生,走进草上有半人高。

有可能是人为安制的草原石人
前一篇:[转载](三)可可托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