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北京的故事(六五)明光村
(2020-02-03 17:30:37)分类: 人文地理文化、文章 |
老北京的故事(六五)明光村
明光村在北三环上,西直门北、蓟门桥南,在西直门北大街与学院南路的交汇处左边儿,显著地标志性建筑有明光桥、元大都肃清门遗址等。虽然这里还叫“村”字,可是和“村庄”早就没有关系了,俨然是城市中的一部分了。
这里原有明光寺,据民国时调查,明光寺属私建,建于清道光年间。但顺治十三年(1677年)《月心禅师塔铭》谓“京城之西北明光寺之正南曰小西门”。作为村落,民国时地图已标出。寺址在北京新世纪信息纸厂院内,早已废掉了。现在建为居民小区。其北称明光北里。
明光村的历史可以追溯到数百年前。元代这里是元大都城的肃清门,现明光桥的位置,今天这里仍然保留着元大都城垣遗址。
根据资料记载,明光村的历史可以追溯到数百年前。元代这里是元大都城的肃清门,今天这里仍然保留着元大都城垣遗址。
关于明光村名称的由来,一种说法是以明朝第十四个皇帝明光宗朱常洛的庙号“明光”为名。这种说法似乎不太可靠,皇帝的名字怎么能随便叫呢,哪怕是庙号。另外一种说法,是因为在清代西直门外是一片大坟场,称为索家坟,顺治帝的首席辅政大臣一等公索尼、康熙时的领侍卫内大臣、索额图的族坟索家坟之北就是明光村,“明光”二字在佛家含有超度之意,清朝时人们普遍信仰佛教,顺治皇帝传说就是出家为僧;慈禧喜欢众人称她为“老佛爷”,而作为一个头号大臣的族坟,必然会找一些和佛教有关的东西。这个村子最早住的可能是守坟的人。况且这一带的风水非常好,所以就在这里下葬了。有人认为还是第二种说法比较靠谱。
然而,2006年在明光村智慧大厦对面的工地上,在铺设临时消防管道时,在一个2米宽4米长的大坑内,挖出一块石碑,大约长3米、宽1米、厚15厘米,石碑由一根粗木棍顶着横竖在坑中。碑已经在基座处断裂,基座不知去向,在碑前方1米远处是一个残缺的龟蚨的头。石碑顶端盘着四条龙又名螭手,龙尾处有“御赐明光寺兴建碑记”字样,后经鉴定此碑是明朝年间明光寺最初建寺时的石碑。隐约从碑文中可以看出,明光村在明代原名傅家庄,原本只是一个名为觉文的和尚结庐修行之处。公元1444年,当朝太监晋宝在此修建寺庙。1445年明英宗游玩经过此处,见此寺“台殿巍峨,金碧焕澜”,非常喜欢,“赐曰明光”。随着寺庙的兴盛,当地也更名为明光村。寺庙的位置位于“都城西北隅”,是当时皇帝准许一太监出资兴建的。
北京石刻艺术博物馆研究员刘卫东称:在寺庙建碑中以初建石碑的价值最高,初建石碑中又以御赐的价值高,此碑高3米加上龟蚨将达到4米,说明当时这座寺院的地位和规格都比较高。
海淀区文管所所长高先生说:这是明朝年间的石碑,由于碑文风化较严重,具体年限还有待进一步考证。碑文是明光寺最初建立时御赐的,记载了兴建原因、建院范围、寺院设施等内容,对于明光寺的研究有着实质性的帮助。这种石碑一般摆放在寺院正殿的前方,肯定被移动过。石碑将被运送到附近的大慧寺做进一步的研究,并根据研究结果决定是否对这一区域进行勘探。高先生同时称,《明史》中记载确实存在一座明光寺在附近,但具体是不是因为明光寺的存在,此地才叫明光村还有待于进一步的考证。
一位当时在施工工地现场的赵大妈说,1970年到1971年在这儿挖防空洞时,曾挖出了许多手镯、玉器等物,都上交了。
1992年,全国曾经进行过一次空前的地名志撰写活动,但在关于明光村的记载中,也只能写道:“明光村原名明光寺,明光寺建毁年代无考……” 这一发现也填补了北京地方志的一处空白。
如此看来明光村是很有来历的,绝非普通平常的村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