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北京的故事(四三二)高台仙阁

分类: 人文地理文化、文章 |
老北京的故事(四三二)高台仙阁
高台仙阁
言泊远
高台仙阁
张大酉
官衙峙左砌崇台,斗峰疑从拜将堆。
藉荫残封氛霭靖,环供大士雨花开。
一龛灯火穿城彻,四向云山入望来。
惆怅登坛人去杳,空余胜迹拥城隈。
——《黄志》载
楹联
高台仙阁
范纵涛
仙阁已无踪,尚有遗篇传绝妙;
高台今莫仰,只余陈迹说奇观。
高台仙阁是顺义老八景之五,是康熙五十八年县令黄成章新增的一景,位于旧顺义县衙署东北的观音阁,观音阁位于高台之上,高台几乎与城墙相齐,形势高耸,四周砌以砖石,前有长长砖砌斜坡曲折而上,直达台顶。台上的观音阁又称大士阁,面阔三间,青砖灰瓦,殿宇轩昂,内供观音大士像。黄成章写的大士阁记说:大土阁堪称八景第一,高台与城墙相齐,登临该阁,城市、民居、山川、树木一览无余,极目远眺,百里之内,山河尽收眼底。
顺义地处平原,登高之处甚少,由黄成章的文字可知,大士阁虽然建筑规模不大,但地势高耸,是顺义城中登高远眺,观赏风景的一个难得去处,以此深受民众喜爱。这也就是当初将其复建在顺义公园的主要原因。
如今顺义人民公园里的高台仙阁是仿旧新建的。
高台仙阁俗称高庙,是清代顺义境内八景之一,位于原县衙左侧的高台上。阁内供奉大士观音像,高台仙阁之名始于康熙五十八年(1719),当初修建高台仙阁的理由,说法不一。有一种说法在元明两朝时期顺义出现了许多大官,这是个不解之谜,后来县衙内来了一位师爷,在一个风雨交加的夜晚,响雷过后,空中出现万道霞光,顺着霞光看到在高台旁边的莲花池里闪出无数的“乌纱帽”。这位师爷惊奇地发现,这就是顺义发达的风水宝地,他要明修栈道,暗渡陈仓,建议县太爷在这个高台上的莲花池修一座寺庙,对这块风水宝地明保暗破。结果高庙落成以后,虽然在顺义出现了一个新的人文景观,但这一奇特的自然景观消失了。
传说高台仙阁建成以后,顺义就很少出现大官,这个故事虽不可轻信,但是也悟出个道理:要注意保护环境,在各地历史的长河中,形成的自然环境、社会环境、人文环境是人类生存的重要资源,不能随意破坏。
乘车路线:从北京城区乘915公交车到顺义电视台下车步行310米即可到达顺义公园里看到新建的高台仙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