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北京的故事(四四四)拈花寺

分类: 人文地理文化、文章 |
老北京的故事(四四四)拈花寺
题拈花寺
言泊远
禅寺梁斜佛不宁,翘檐黛瓦雨滴声。
协约一纸缘何事,菩萨频催未动工。
没有铁架子支着恐怕早就塌了
摄像头应该朝里,避免再着火
隔着门缝往里看
以下都是2015年博友拍的照片
那时檩条还有颜色,现在保护没了
钟楼也保护没了
拆了?还是塌了?
如今根本看不见
还能看见山墙,不修庙也有车
拈花寺在鼓楼西与德胜门东之间,到甘水桥下车,向西走400米,有一块蓝色的指示牌上面有白色的字写着:小八道湾胡同,还有箭头指向北方,走进去三拐两拐就看见:大石桥胡同61号,这就是拈花寺!
拈花寺是明万历九年(1581)建立,为西蜀僧徧融建,名护国报恩千佛禅寺,千佛寺后楼下层为念佛堂,上层为千佛阁,千佛阁内有明代所铸的古铜佛“毗卢世尊莲花宝千佛”,在佛座周围的千朵莲花上有千佛旋绕,千佛大小一样,高四寸左右,故名千佛寺。
清雍正十二年(1743)四月奉敕重修,赐名拈花寺。殿外额曰觉岸慈航,殿内额曰普明宝镜。寺坐北朝南,建筑面积6 432平方米,房屋184间,分中、东、西三路,各五进院落。中路建筑自南至北有:石砌影壁,长24.5米,厚1米;山门三间,檐下有斗拱,石雕石券拱门,额书“敕建拈花寺”,门两侧为八字墙,门内左右为钟、鼓楼已拆除,正面天王殿三间,檐下有斗拱;大雄宝殿面阔五间现已拆除,原来殿内有古铜罗汉像十八座和二十四诸天像。殿前有月台,台下立有九年(1581)《新建护国报恩千佛寺碑记》碑和《新建护国报恩千佛寺宝像记》碑,二碑均为明万历九年立。雍正十二年清世宗御制拈花寺碑;东西配殿各五间、伽蓝殿五间,两侧接引殿各十六间;藏经楼五间,两侧为过垄脊灰筒瓦合角短廊,东西配楼各三间。东路有六层殿;一层殿三间、二层殿五间、三层殿九间,坎墙内镶石刻;四层殿五间;五层殿五间,两侧有厢房;六层殿五间,两侧厢房各五间,东厢房两次间的后山墙上镶有石刻。西路有四层殿;一层殿三间,垂花门一座;二层殿五间;三层殿五间;四层祖堂,为“凹”型建筑,共十七间,祖堂前原有一四角攒尖方亭,名“素心亭”,已拆除。寺内铜佛像分别移至白塔寺和法源寺。现中路与西路除大雄宝殿早已拆除。
然而拈花寺最终也还是没能挺住时间洗练及岁月折磨。1926年在内律堂曾开办拈花寺小学。1953年,人民大学印刷厂落户拈花寺。作为厂房使用,随后拈花寺大殿被拆除,用于建设厂房;天王殿、藏经楼等寺庙原有建筑还尚存。60多年拈花寺没有进行过大修,损坏情况比较严重,今日的拈花寺,实在是破烂不堪,山门的东角用铁架子支撑着,也有将近十年了,
2007年和2011年,北京市文物局两次因拈花寺未落实隐患整改的要求,申请法院行政强制执行。此后因人民大学印刷厂愿意配合整改未予执行。
2003年6月6日被定为西城区文物保护单位。可是2009年12月12日,藏经楼配楼还是失了火!文物保护形同虚设。
北京市佛教协会与人民大学印刷厂的交涉中,北京市领导采取了积极的推动工作。2013年6月27日,在由市委常委、统战部部长牛有成等市领导主持召开的北京市落实宗教团体房产政策联席会议第一次会议上,同意了拈花寺腾退补偿方案。同日下午,北京市政协主席吉林就督促落实拈花寺腾退提案召开专题座谈会。
北京市佛教协会与人民大学印刷厂在腾退金额上经历了多年的谈判,并曾以3000万元的腾退补偿费用接近达成一致,市发改委也将这3000万元批复下来。由于费用上涨,人大印刷厂又提出了5000万元的腾退补偿。为了尽快达成一致,避免相关腾退补偿费用再次上涨,市佛教协会在向北京市相关部门汇报提出追加腾退补偿费用的同时,垫资1500万,先期支付4500万元用于腾退。
2013年夏天,北京市宗教局、北京市佛教协会、中国人民大学及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印刷厂四方签订了《拈花寺腾退移交协议书》,8月27日,北京市佛协将第一笔拈花寺腾退补偿款支付人民大学印刷厂,待腾退完成并经检查验收后,支付剩余补偿款。自此,腾退工作正式启动。双方约定在2014年2月份前完成腾退交接。据说,完成交接后,拈花寺将首先进行大修,由文物部门的专家出具修缮方案,聘请有古建修缮资质的公司进行修缮,大殿将复建,其他尚存殿宇也将进行修缮。虽然已经被拆除,但是地基仍在,此外也能够查询资料找到原有天王殿的建筑情况,以便原址原样复建。修缮完毕后,拈花寺将重新作为佛教场所开放。
可是今天已经是2018年底了,拈花寺的修建却毫无进展,可能实在不好交代,所以灰色铁门紧闭,隔着门缝看见里面一点动静都没有,不说费用的上涨,看守人员五年的工资也是个数目啦!别以为国家是那么好糊弄的,等打老虎打到你们头上的时候,你们就知道厉害了!宗教界就没有老虎?处处收费,收了那么多的钱,都干什么去了?不应该给人民一个交待吗?还装傻充楞,企图蒙混过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