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老北京的故事(五一四)东顶娘娘庙

(2019-12-16 15:13:46)
分类: 人文地理文化、文章

老北京的故事(五一四)东顶娘娘庙

 

东顶娘娘庙,俗称行宫庙。位于东城区东直门外今华都饭店南,因庙侧有一株数百年的老榆树,顺义、通县一带人又称为孤榆树庙,现已无存。1949年,东顶娘娘庙尚残存,后作为太阳宫生产队牲口棚,渐渐地消逝于城市的变迁与改造中。

明清时期,北京建有众多的碧霞元君庙,其中最著名的五座庙号称五顶,行宫庙就是其中之一东顶。行宫庙位于东城区东直门外。1949年尚残存,后为太阳宫生产队作牲口棚,毁于文革。

行宫庙建筑规模宏大,由三进殿房组成。前殿为王灵官殿,塑像凶猛的很,其作用是镇守山门,镇恶驱邪 。二殿为主殿,正中供奉碧霞元君娘娘。东西两侧分别供奉有眼光娘娘、斑疹娘娘、子孙娘娘、送生娘娘。该殿悬挂虔诚弟子、信士送的牌匾、帐子极多。文字多为感谢敬语,如:有求必应,心诚则灵,娘娘神佑,佑我全家等。

每年旧历五月初一到初七为东顶东坝碧霞元君娘娘庙庙会。场面十分壮观,人山人海。虔诚香客近则东郊四面八方而来,远则从三河、蓟县昼夜赶来。庙会期间,东坝主街、娘娘庙街两侧商贾云集,百货杂陈。庙内祭祈,鼎溢香灰,磬音盈耳。娘娘庙山门的对面是座大戏楼,民间戏班子、杂耍多在台上表演酬神。五月初一这天,东坝西北门的舞狮子和高碑店的高跷前来助兴。前者为狮子扫殿后者为虎跳山门。是表演者踩着三尺高跷跳过摆在山门前的八仙桌。

碧霞元君系道教传说中的人物,其来历有不同说法。一说她是泰山东岳大帝之女,宋真宗朝泰山时,受封为天仙玉女碧霞元君”;一说为皇帝所遣七仙女之一也有的认为是由泰山神女的传说故事演变而来。据《搜神记》载周文王时以太公望为灌坛令。期年,风不鸣条。文王梦一妇人,甚丽,当道而哭。问其故,曰'吾泰山之女,嫁为东海妇,欲归,今为灌坛令,当道有德,废我行。我行必有大风疾雨。大风疾雨是毁其德也。'文王觉,召太公问之。是日果有疾雨暴风,从大公邑外而过。可能受此类传说的影响,旧时人们认为碧霞元君能护国佑民,因而加以崇祀。明代最盛,碧霞元君庙遍布京城。

北京最著名的五座庙号称五顶,在明代就已有五顶之说。《帝京景物略》卷三弘仁桥条载京城的元君庙,麦庄桥,曰西顶;草桥,曰中顶;东直门外,曰东顶;安定门外,曰北顶。盛则莫弘仁桥若,岂其地气耶!其中乾隆年间之后,南顶之称由弘仁桥元君庙转移到大红门外元君庙。

北京的五顶环列于京城,既是过去许多北京人寄托精神信仰之所,又是民俗活动之地,同时也是商品交易之处。因此,五顶在明清及近代北京人的生活中扮演着十分重要的角色,是北京传统文化的重要载体之一。据史书记载,明清两代北京寺庙众多,城内庙宇多为香火之地,城外庙宇多为游春、庙市的场所。北京城郊的五顶,功能各有特色,中顶以社火、走会为主南顶跑车、赛马闻名西顶为皇太后祝厘之所北顶、东顶为庙市,是民间物资交流的场所。

清代孙承泽《天府广记·寺庙》中记载京都有碧霞元君庙五处,香客云集,烟雾终日缭绕,都人最重元君祠,每月初一和十五,士女云集……

根据清代《京城古迹考》作者励宗奉乾隆之命,进行实地调查后的记载在左安门外弘仁桥(元朝名马驹桥)的,俗称大南顶”;在永定门外的叫小南顶”;在西直门外万泉庄的叫西顶”;在右安门外草桥的普济宫叫中顶”;在东直门外的叫东顶”;在德胜门外的叫北顶

大南顶在左安门外弘仁桥,元代称为马驹桥,所以这里的碧霞元君称之为马驹桥娘娘,而不叫弘仁桥娘娘。此乃沿袭元朝习俗而来。明朝时朝顶的中心可能在弘仁桥。

小南顶名灵通庙,在永定门外。建于明代,清康熙五十二年(1714年)和乾隆三十八年(1773年)两次奉敕重修。

“西顶旧名护国洪慈宫,在西直门外蓝靛厂长椿桥附近,始建于明万历年间(1573-1620年)。康熙四十七年(1709年)奉敕重修,改名广仁宫。赐额金阙宣慈。并有御赐珠冠二顶,并袍、幡等物。

中顶普济宫,在右安门外草桥以北(即唐万福寺旧址),建于明天启七年(1628年),清乾隆三十六年(1771年)重修。至清末已颓废不堪,无人继修而成一瓦砾场。历年旧历六月初-开庙一天。

东顶在东直门外,俗称行宫庙,建于明代。北顶在德胜门外土城东北三里许,建于明代。清乾隆年间(1736-1796年)重修。东顶“北顶均不开庙,但有集市。所售之物均系乡间农具、条柳什物等山货。其中以北顶农民用麦秸编织的草帽、花篮最为著名。游人亦多系近郊农民。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