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正定大佛寺

(2019-12-06 10:48:58)
分类: 墓道石刻遗址寺庙和民间

匆匆走过正定大佛寺(上)

 匆匆走过正定大佛寺(上)

匆匆走过正定大佛寺(上)

匆匆走过正定大佛寺(上)

匆匆走过正定大佛寺(上)

匆匆走过正定大佛寺(上)

匆匆走过正定大佛寺(上)

匆匆走过正定大佛寺(上)

匆匆走过正定大佛寺(上)

匆匆走过正定大佛寺(上)

匆匆走过正定大佛寺(上)

匆匆走过正定大佛寺(上)

匆匆走过正定大佛寺(上)

匆匆走过正定大佛寺(上)

匆匆走过正定大佛寺(上)

匆匆走过正定大佛寺(上)

匆匆走过正定大佛寺(上)

匆匆走过正定大佛寺(上)

匆匆走过正定大佛寺(上)

匆匆走过正定大佛寺(上)

匆匆走过正定大佛寺(上)

匆匆走过正定大佛寺(上)

匆匆走过正定大佛寺(上)

匆匆走过正定大佛寺(上)

匆匆走过正定大佛寺(上)

匆匆走过正定大佛寺(上)

匆匆走过正定大佛寺(上)

匆匆走过正定大佛寺(上)

我第二天早上从火车站乘135公交车就到大佛寺了,公交车围着寺庙转了三面,经过好几站,才到达大门口。还没进去就给我这个庙很大的感觉。

隆兴寺 (大佛寺)在正定县,地处冀中平原,古称常山、真定,“三关雄镇管辖固关(今娘子关)、龙泉关(今阜平县)、倒马关(今唐县)三座关隘。是国家重点保护文物。

大佛寺即隆兴寺,是国内现存时代较早、规模较大而又保存完整的佛教寺院之一。始建于隋开皇六年(586)原来是十六国时期后燕慕容熙的龙腾苑,隋文帝在苑内改建寺院,初名龙藏寺。宋初开宝四年(971年)宋太祖赵匡胤敕令在寺内铸造铜佛,并盖大悲阁,遂大兴土,以大悲阁为主体的一组宋代建筑先后告成,改名为龙兴寺。到了清康熙、乾隆年间,又两次大规模维修和增建,寺院发展到鼎盛时期。清康熙四十八年(1709),改龙藏寺为隆兴寺,因寺内供奉着一尊巨大的铜铸菩萨,因此又俗称大佛寺。历代帝王曾多次到此巡境幸驻跸,上香礼佛,题诗书匾。

河北民间有沧州狮子定州塔,正定府的大菩萨之说。寺院占地约5万平方米,平面呈长方形,布局和建筑保留了宋代的建筑风格,主体建筑都分布在南北中轴线及其两侧,依次为天王殿、大觉六师殿(今存遗址)、摩尼殿、戒坛、慈氏阁、转轮藏阁、御碑亭、大悲阁、弥陀殿等。

隆兴寺因为创建年代久远,寺内碑碣林立,最珍贵的一件当推龙藏寺碑,为恒州刺史王孝卜敖敝菽谑渴。万余人修建龙藏寺后所立,书法苍劲有力,上承南北朝书法艺术的遗风,下开盛唐诸家书法之先河,在中国书法艺术史上占有重要地位,清末著名学者康有为称赞曰;此六朝集成之碑,非独为隋碑第一也。

到隆兴寺首先看到的就是天王殿,天王殿也是隆兴寺的正门检票处,供奉弥勒菩萨, 天王殿门上悬有康熙皇帝手书敕建隆兴寺金字牌匾。走过天王殿,就是原来六师殿的遗迹。六师殿正正准备重修,绕过台基,便看到了巍峨高大的摩尼殿。

摩尼颠的主体,是一座进深七间,面阔七间的正方形殿堂。摩尼殿中的壁画、彩塑同样十分珍贵。摩尼殿殿堂中央为一正方形内槽,这使得殿堂中呈字形。在面南的壁上,为宋塑释迦牟尼和迦叶、阿难二弟子及明塑文殊、普贤二菩萨塑像。塑像高大雄浑,气度不凡。东西两侧及大殿四周绘有明代壁画。壁画气势恢宏,人物众多,笔法精细。可惜的是绝大多数已经脱落,深感遗憾。

最令人称奇的,是北壁明代通壁悬塑的五彩海岛观音。整面壁上,人物多样,山石、祥云萦绕其间。色彩鲜艳,至今仍光彩照人。最特别是北面明朝嘉靖年间重塑的高3.4米的倒坐观世音,优柔端庄,被鲁迅誉为东方美神。 真可以称得上是中国最美的观音 .但见她头戴宝冠,项饰璎珞,帔巾自肩下垂,身着红色长裙,右腿屈起搁在左腿,右手搭于左腕抱住右膝,头微右侧,身略前倾,呈大自在状。一派闲适自若、怡然自得的写意样子。无论您从哪个角度看观世音菩萨眼睛的时候,菩萨面露笑意的目光都在安抚着您。

从北面抱厦走出,穿过牌楼门,便可看见戒坛。走出戒坛,便可看到东侧的转轮藏阁和西侧的慈氏阁。在慈氏阁里可以看到了宋代木雕天冠弥勒佛。

在慈氏阁北面,是龙藏寺碑。据说隋朝保留至今的石碑,在中国只有三块,但是要以这块记录了隆兴寺,大约刻有一千五百字,在书法史上还认为是隶书向楷书渡的典范。龙藏寺碑旁,有两座御碑亭,黄色的琉璃瓦显示了其尊贵的地位。两座御碑亭分别是康熙、乾隆皇帝所立。

御碑亭后是整座隆兴寺的主体建筑大悲阁,五檐三层,高33米。始建于北宋开宝年间,原与东西两侧的御书楼、集庆阁相连,后毁于战火,清代曾仿宋代建制重建。民国初年顶坍,1944年重修时,拆毁了两侧楼阁,犹如出世各项空;依栏俯视,令人眼宽胸阔,心旷神怡,望两生畏。

上世纪九十年代初期,国家拨款将原建拆毁,进行重建。规模虽比宋时略小。走进大悲阁矗立在面前的,是被誉为华北四宝的正定大菩萨,全称是千手千眼观世音菩萨,高22.28米,宋代铸造,是我国古代最大的青铜制艺术品。四十二只手臂分别执日、月、星、辰、净瓶、宝杖、裳带、香花、宝剑、宝镜、银拂尘、金刚杵等法器。这样高大的铜造佛像,却比例适度,线条流畅。大铜佛面部表情端祥恬静,慈祥庄重。达到了瞻之弥高、仰之益恭的艺术效果。

大佛始铸于北宋开宝四年(971),有三千工匠采取自下而上,分七段接续铸造。第一段铸莲花座,第二段浇至膝部……第七段浇铸至顶部,最后添铸四十二只手臂,后被锯掉,现为木雕。工程浩大,比承德外八庙普宁寺大乘之阁的观音木雕像难度要高得多。它是北京周边地区四尊大佛之一,与北京雍和宫大佛、天津蓟县独乐寺大佛、承德普宁寺大佛齐名。

大悲阁后有一棵粗壮的柏树。据说与宋太祖赵匡胤有关。

穿过弥陀殿,便可看到隆兴寺的最后一座建筑明代毗卢殿。现殿内供奉有明铸铜质毗卢佛像。佛像设计精巧,造型独特,共三层,铸有一千个莲瓣一千零七十二尊佛像。

匆匆走过正定大佛寺(下)

匆匆走过正定大佛寺(下)

匆匆走过正定大佛寺(下)

匆匆走过正定大佛寺(下)

匆匆走过正定大佛寺(下)

匆匆走过正定大佛寺(下)

匆匆走过正定大佛寺(下)

匆匆走过正定大佛寺(下)

匆匆走过正定大佛寺(下)

匆匆走过正定大佛寺(下)

匆匆走过正定大佛寺(下)
进入后花园
匆匆走过正定大佛寺(下)

匆匆走过正定大佛寺(下)

匆匆走过正定大佛寺(下)
两个石幢
匆匆走过正定大佛寺(下)

匆匆走过正定大佛寺(下)

匆匆走过正定大佛寺(下)

匆匆走过正定大佛寺(下)
五十七尊佛像只有一个头
匆匆走过正定大佛寺(下)

匆匆走过正定大佛寺(下)

匆匆走过正定大佛寺(下)

匆匆走过正定大佛寺(下)
有山有水
匆匆走过正定大佛寺(下)

匆匆走过正定大佛寺(下)

匆匆走过正定大佛寺(下)

匆匆走过正定大佛寺(下)

匆匆走过正定大佛寺(下)

匆匆走过正定大佛寺(下)

匆匆走过正定大佛寺(下)

匆匆走过正定大佛寺(下)

匆匆走过正定大佛寺(下)

正定大佛寺不但在中国佛教史上占有重要地位,更重要的是寺内保存的文物具有重要的历史价值。素有大佛寺九绝之称。

一曰双龙照壁

大佛寺天王殿南端,有一座宏伟壮观的双龙照壁。这照壁由绿色琉璃砖瓦砌成,东西长22.9米,高6.8米,厚1.2米,四角用绿色琉璃瓦。盖帽,起脊处有飞禽走兽装饰。照壁的前后心均为菱形,中间为琉璃浮雕二龙戏珠图,烘托浮雕的整个场面为大红色,远远望去给人以金碧辉煌、富丽堂皇之感。这照壁绝妙之处,就是那两条栩栩如生的蚊龙。人们站在浮雕前,细细观看,觉得这龙似乎有了生命,有了灵魂。它那踏波蹈浪之雄姿,吞云吐雾之神韵,令人叫绝。再看下去,只觉那倚天的龙角,飘然的龙须,矫健的龙爪,似乎都活了起来,给人以勃勃欲动之感。传说,正定城南滹沱河,水深流急,早年无桥,过往不便,后打铸两条铁链系于两岸木桩,以利行人渡船,后经年累月,铁链变成两条绿龙,为害百姓,被张天师擒获。此时,正值尉迟敬德监修大佛寺,忘了修大佛寺的山门,正愁没办法交差。于是便让工匠连夜动工,在大佛寺门前修起了这座照壁,把二龙牢牢地嵌在中间,一来镇锁了蚊龙;二来也遮盖了大佛寺没有山门的缺陷.

二曰摩尼殿

穿过大觉六师殿旧址,便是摩尼殿。摩尼殿建于宋仁宗元年(元公元1052),重塘歇山顶,平面布局呈十字形,四面正名五花大阁殿。象这样的巧妙布局建筑特点,在国内,为一孤例。摩尼殿内正中须弥台上,有五尊金装异彩的佛像,中央是释迦牟尼说法坐像。左侧站着弟子迦叶,象一位严肃的老僧;右侧站着弟子阿难,文静温顺,象是一位善人。这三尊佛像都是宋代原塑,实属珍品。在坐像两旁以璎珞宝珠,飞天彩带为装饰的文殊、普贤这两尊佛像都是明代补塑的。摩尼殿经1977年至1980年补修后,气魄更加朴实端庄,古老殿阁,再现青春光采。

三曰倒座观音

走进大佛寺,穿过大觉六师殿遗址,便是摩尼殿就在这摩尼殿后面,在悬空的五彩泥塑假山中间,有一尊明代成化年间的彩塑观音像。这观音头戴金光闪亮的宝冠。身披五彩缤纷的璎珞。脸庞秀丽端庄,慈眉善目微笑,细眉之下闪烁着洞察人间善恶的目光。这眼神又微微向下俯视,恰好与礼佛者在仰视时形成感情上的交流。这倒座观音,一脚踏着含苞待放的莲花,一脚轻轻踞起,两只手自然抚膝,表情闲逸自若。她的庄严令人畏而起敬;她的美丽令人恭而不亵。

古代艺术大师们的高超艺术,使宗教概念和生活中的典型形象,达到了高度的和谐与统一。古代大师们把神人格化了,所以收到了形神兼备的艺术效果,这就是它的绝妙之处。

据说当时为塑好这尊倒座观音,找遍了全国的名师巧匠。最后请到一位名叫何朝宗的塑瓷大师,这位大师一生中共塑了十八尊观音像,这大佛寺倒座观音便是其中一尊。

这倒座观音的绝妙之处,就是完全脱离了那神像中的传奇色彩,而塑成了一位普普通通的年轻美貌女子,塑像尺寸合理,线条流畅,造型细腻,栩栩如生,才引起参观者感情上的共鸣。

四曰戒坛

戒坛位于摩尼殿之北,平面呈方形,面宽五间,进深五间,面积为30.76平方米,高17.7米,为明代所建。自石台以上为清乾隆年间所建,四角攒尖顶,四面均出檐三层,坛内置有双面铜佛一尊,南为阿弥陀佛,北为药师佛。明朝弘治六年(1493)铸造。

《维·摩经》上说,我国人民对药王的说法不一,有的说药王是扁鹊;有的说药王是孙思邈;还有的说是韦慈藏的。按佛教说;过去无量阿僧祇劫时,此佛号白药王。据此,则药王便不是哪一个人了。

另外,(大乘义章·)认为:照见名智,解了为慧。所谓照见,意思为有透彻的洞察力,无所不见,无所不知;所谓了解,意思为有卓越的才能,无所不会,无所不成。应身是功德的象征。功德者,自我修炼,感化众生,因功积德,是为功德。上述三身中,法身为里,应身为表,报身承接于表里之间。分而为三身;合面为一体,这就是佛。因此,戒坛上才出现了那尊双面佛,也可理解为一佛双身,一佛三身,总之他们都是释迦如来。同时,把药王接纳为佛都之中,更会招来众多的善男信女对佛教的崇拜。

这戒坛绝妙之处便是这尊双面佛,无论你站在前面或是站在后面;怎么你也看不出他是一个两面佛,简直就像一个人一样。

这戒坛主要是僧倡传法受戒的场所。

五曰慈氏阁

慈氏阁座落在大悲阁东侧,座东面西与转轮藏相对。面宽三间,进深三间,属北宋二层楼阁式建筑。元、明、清进行过不同程度的重修。

慈氏阁内.立一尊约七米高的弥勒菩萨雕像;为宋代用独木雕刻而成。梵语中弥勒为姓,译为慈,所以人们都称为慈氏菩萨。

相传修慈氏像所用之独木,系五台山一神木。一日山洪直泻,神木沿滹沱河顺流直下,漂至正定城外为百姓捞获,修大佛寺时,用这棵大树雕刻了一尊慈祥外溢、秀丽端庄的慈氏菩萨。这菩萨雕刻艺术之绝处,便是在妇女们看到可以倾吐隐秘;在男子们看来竟是一位风姿窈窕的妙龄女子。

慈氏阁的建筑从整体到单体结构,以及细部装饰,都充分体现了我国古建的传统艺术和独特风格,表现了劳动人民的聪颖智慧和高超的雕刻艺术!

六曰转轮藏阁

转轮藏阁位于大悲阁右侧,座西面东,平面和外观与慈氏阁相同。创建于北宋,为单据歇山顶二层楼阁。建筑手法保留着突出的宋代特点。历代均有过不同程度的修葺。1956年国务院拨款落架重修,拆除了明代重修时所添腰檐,恢复了北宋时建筑的原貌。这阁采用了大弯梁和插柱造手法,有极高的科学价值。阁内上层置放一直径7米的八角形木制转轮藏,上层罩金装木雕佛三尊。这转轮藏即为转动的藏经橱,是佛教取法轮常转,自强不息之意,比喻佛法犹如车轮,辗转相传,永不停息。

据看守的人说,原来这高大的转轮,辗转相传,水不停息。只要用两个指头轻轻一搬,它就会慢慢地转动起来。现在需要三个人才可以转动。

这转轮藏有一个绝妙之处,就是它巧妙地运用了我国古代建筑室内空间设计,把高大的转轮安置在地面以下,一来烘托出转轮的高大;二来也充分运用了室内的空间。

我国有关建筑空间的古代建筑理论,受到近代许多国家的重视,美国现代建筑大师莱特曾引用过老子的话,原意是说盖房子;真正用的是那个虚的空间。意大利现代建筑大师塞维在他的《建筑空间论》一书中郑重宣布:空间是建筑的主角。不过比起我国的转轮藏阁,已晚了一千多年。

七曰千手千眼观音

大悲阁内,正中矗立着一尊22米高的铜铸佛像。也就是人们常常说的正定府的大菩萨,也叫千手千眼观音。

这尊仁慈的大铜佛,也历经几次磨难。后唐清泰年间(公元936),城西有一大悲寺,寺内有一尊四丈九尺铜菩萨,后来契丹犯境;大悲寺被火烧为灰烬。钢菩萨从胸部以上熔为废铜。到了后周世宗(柴荣)显德二年(公元955),周世宗下令毁佛铸钱,残存的下半身也用泥塑上,成了一尊名副其实的泥菩萨。

北宋宋太祖赵匡胤于开宝二年(公元969)到正定巡察,来到大悲寺礼佛,问及菩萨是铜的还是泥的。

当住持和尚可俦,向赵匡胤诉说了铜菩萨两次的不幸遭遇时,谁也没有想到这和尚,竟敢在皇帝面前编造了一个神奇的故事。他说在当年毁佛时,在莲花座里发现有遇显即毁,遇宋即兴八个字。赵匡胤一听高兴万分,当即下旨在今隆兴寺内重铸铜佛,并建大悲阁。其实赵匡胤早已觉察到佛教在民众中的影响,他想借此收买人心,这才给后人留下了这尊至宝。据说,这大铜佛像是经赵匡胤三次审阅后,才开始浇铸的。

大铜佛是自下而上分段连续铸造。第一段铸莲花台座,第二段铸至膝部,第三段铸至肚脐,第四段铸至胸部,第五段铸至腋下,第六段铸至肩部,第七段才铸到头顶。

八曰龙藏寺碑

龙藏寺碑在正定大佛寺大悲阁东南侧。碑高2.2米,宽0.9米,碑文三十行,每行五十字。它对研究汉隶至唐楷过渡向的书法艺术和字体演变,具有极其重要的参考价值。

据《畿辅通志》记载:龙藏寺碑刻于隋开皇六年(公元586),有人说刻碑比建寺还要早。碑上刻文,字面遒劲宽博,开唐楷之先声,有欧阳洵、虞世南之体。

康有为在《广芝舟双揖》中称赞为此六朝集成之碑。龙藏寺碑文为张公札所撰;可惜龙藏寺碑与张猛龙碑一样,均不著书者姓名。碑文记叙了恒州刺史王孝仙为劝选龙藏寺及募钱造寺的情况和寺院初建时的规模,具有很高的艺术和史料价值。

隋代碑刻在我国书法史上方有重要地位,其中尤以龙藏寺碑为著。它继承了北朝碑刻的险峻、严整的风骨,又保持了南朝道润、秀丽的气韵;形成了笔法铤劲、精练,结构方整、疏既、瘦硬、简洁的独特风格。

九曰康熙乾隆碑亭

大悲阁左右两侧,各有一座高大宏伟的龟驮石碑。西边为清高宗弘历乾隆皇帝吁御赐碑亭,东边为清圣祖玄烨皇帝康熙御赐碑亭。碑亭为黄琉璃瓦顶、重檐歇山式。

清高宗碑亭是弘历于乾隆四十五年(公元1780),巡幸五台山,御驾亲临正定隆兴寺,题写长句后,刻碑立石的,时间为丙寅十月。留下了龙腾故苑寻霸业,狮吼初地礼法轮的著名持句。

清圣祖玄烨的御赐碑文,则是由当时的正定县知事周元礼撰文后,康熙皇帝巡幸五台山,路过正定,在隆兴寺下榻写就的。

碑文记述了重修隆兴寺的史实,不啻为研究隆兴寺史的重要史料,也可一清代两位皇帝出色的笔墨风韵。

 

大佛寺确实很大,我独自步行了半日。后面还有一个不小的花园,野菊盛开,五彩缤纷;一池碧水,亭台楼阁,赏心悦目。僧人也不光是诵经拜佛,也有放松的时候,只是恐怕不是所有的僧人都能到这里休憩,放松心情的,庙里有数不尽的清规戒律,如同尘世等级森严。不读书、不识字、不识相的和尚也只能一辈子砍柴、挑水干粗活了,参禅、悟道似乎离他们很远。在尘世间混不好的人,跳出三界外,不在五行中,还是受苦啊!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