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大海
大海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0
  • 博客访问:53,255
  • 关注人气:106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转载]闲逛随拍178 弹琴峡五贵头摩崖石刻

(2019-11-23 13:34:34)
标签:

转载

分类: 人文地理文化、文章
    弹琴峡位于延庆县八达岭镇三堡村北的弹琴峡谷内,因沟内溪水流淌在乱石中,发出有节奏的响声,加上峡谷的回音,远听犹如弹琴声。元代诗人陈孚在《弹琴峡》一诗中描绘到月作金徽风作弦,清声岂待指中弹。伯牙别有高山调,写在松风乱石间”。如今,随着铁路、公路的修通,人们再也听不到泉水流出的“叮咚”琴声了。旧时胜景仅存石刻为证,优美的“琴音”已成遥远的记忆。
  弹琴峡旧景
[转载]闲逛随拍178 <wbr>弹琴峡五贵头摩崖石刻
    现在的五桂头山洞南侧
[转载]闲逛随拍178 <wbr>弹琴峡五贵头摩崖石刻
  1907年时的五桂头山洞南侧
[转载]闲逛随拍178 <wbr>弹琴峡五贵头摩崖石刻
  五桂头山洞南端东侧旁,尚有一处明清时期的摩崖石刻。
[转载]闲逛随拍178 <wbr>弹琴峡五贵头摩崖石刻
   由右至左题曰“弹琴峡,五贵头”六字。每字宽、高均为0.5米,隶书阴刻,亦为古关沟“七十二景”之一。石刻中提到的“弹琴峡”,即“居庸八景”之一的“琴峡听音”,始刻年代不详。
[转载]闲逛随拍178 <wbr>弹琴峡五贵头摩崖石刻
  其左下竖镌落款“邑人王福照书”,有开光,正书。
[转载]闲逛随拍178 <wbr>弹琴峡五贵头摩崖石刻
   石刻中的“五贵头”即今五桂头。此地原名乱柴沟,为关沟隘口之一。由于这里为燕山山脉所属的低山,有五个似龟相聚的山头,所以叫五龟头。传说明初燕王朱棣扫北时曾借助擅使火器的霍氏五兄弟的威力打败了北元残部。燕王做了皇帝之后,又担心霍氏五兄弟造反,就把五兄弟以蒙古细作的罪名杀害了,并把五颗人头悬挂在附近道旁示众,人们遂称此地为“五鬼头”。后为安抚人心,皇帝又封霍氏五兄弟为五显财神,并在关沟建了一座“五鬼头财神庙”。后来,人们觉得“鬼”字不好听,便改成了“贵”字,修京张铁路时改为“五桂头”。
  延庆县级文物保护单位
[转载]闲逛随拍178 <wbr>弹琴峡五贵头摩崖石刻
  在其“弹琴峡,五桂头”题刻左侧,有同治三年(1864年)七月刻,居庸关重修关帝庙创建魁星阁摩崖碑。
[转载]闲逛随拍178 <wbr>弹琴峡五贵头摩崖石刻
  额题正书“居庸关古迹碑”
[转载]闲逛随拍178 <wbr>弹琴峡五贵头摩崖石刻
  首题“居庸关重修关帝庙创建魁星阁□□碑记”,落款“大清同治三年岁次甲子上元秋七月刻石”,正书。碑文记述了清末武状元黄大元修庙的始末及其事迹,字迹漫漶不清。
[转载]闲逛随拍178 <wbr>弹琴峡五贵头摩崖石刻
  在其摩崖碑下侧有元泰定三年(1326年)镌刻(根据《藏文摩崖石刻》一文)藏文蒙文合璧的“六字真言”摩崖石刻。
[转载]闲逛随拍178 <wbr>弹琴峡五贵头摩崖石刻
  在摩崖碑左侧下方两处摩崖石刻,亦为梵文“六字真言”和梵、藏、蒙合璧的“六字真言”,均为元泰定三年所刻。
[转载]闲逛随拍178 <wbr>弹琴峡五贵头摩崖石刻
  沿摩崖西侧石阶可上至半山处的山洞。
[转载]闲逛随拍178 <wbr>弹琴峡五贵头摩崖石刻
  山洞坐西朝东,洞旁原为依山而建的关帝庙,今以无存。
[转载]闲逛随拍178 <wbr>弹琴峡五贵头摩崖石刻
  下图为旧时照片,可见关帝庙及关帝庙下部摩崖石刻。
[转载]闲逛随拍178 <wbr>弹琴峡五贵头摩崖石刻
  在其峡谷东侧与关帝庙相望的东山上,曾建有魁星阁,詹天佑修京张铁路及八十年代修公路时将东侧山夷为平地,填平了沟谷。魁星阁旁石壁上原镌有约0.4米大的“魁”字,另刻有延庆知府州署秉懿所书“雄镇燕关”四字,现均已不存。
[转载]闲逛随拍178 <wbr>弹琴峡五贵头摩崖石刻

[转载]闲逛随拍178 <wbr>弹琴峡五贵头摩崖石刻
  山崖上仅存部分建筑遗迹
[转载]闲逛随拍178 <wbr>弹琴峡五贵头摩崖石刻
  在其关帝庙遗址洞南侧还有一摩崖石刻,也亦为元泰定三年(1326年)时的梵、藏、蒙文合璧的摩崖石刻,共三行文字,均为“六字真言”,字迹漫漶不清。
[转载]闲逛随拍178 <wbr>弹琴峡五贵头摩崖石刻
  关沟古道弹琴峡胜景,已成了遥远的记忆!
[转载]闲逛随拍178 <wbr>弹琴峡五贵头摩崖石刻
  以上老照片来自小糊涂仙收藏,文字内容均参阅《百度百科》网站及《北京地区摩崖石刻》一书。

0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