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观圣作碑位于山西省繁峙县杏园乡南关村西(古旧县城遗址),立于大观元年(1107),记载宋徽宗赵佶制定的科举制度。由通直郎书学博士李时雍摹写,太师尚书蔡京题额,殿上袛应张士臣奉旨镌刻。此碑当年遍布宋境,如今数量稀少。现为忻州市市级文物保护单位。
青石质,圆首,龟趺,通高5.33米。



额题“大观圣作之碑”

宋徽宗赵佶所创“瘦金体”字,风化严重。


碑阴无字



繁峙岩山寺
岩山寺位于山西省繁峙县城南峪口五台山北麓天岩村,古称灵岩寺、灵岩院。创建年代不详。据寺内碑文记载,宋元丰二年(1079)已建有寺院,金正隆三年(1158)重建,元明清均有修葺和增建。现存文珠殿为金代建筑,殿内存金代彩塑、壁画及金代经幢等。
现存文珠殿,也称南殿,为金代建筑。
板门

转角铺作

前檐下铺作

殿内梁架

元代重修墨书

殿内四壁金代壁画,为金代御前承应画师王逵及王道等人所作,金大定七年(1167)绘制完成。壁画内容有佛传故事、佛本生及经变故事等。(部分照)




壁画中无论将相、宫妃才女、小农工商,还是宫廷楼阁、磨坊酒肆、旗仗车辆,都是北宋社会的形制和生活缩影。与永乐宫壁画堪称山西壁画的“双壁”。




殿内佛坛残存金代彩塑水月观音、协侍、天王和文珠坐骑等。面目清秀圆润,服饰简洁合体,随有残毁,不失原原作风韵,是金代塑像中的精品。






除金代建筑外,还存清代建筑。

门额

寺内存宋代经幢、金代重修碑、元代灵塔及明、清、民国重修碑等。




文保碑

繁峙齐城道教墓群
齐城道教墓群位于山西省繁峙县大营镇齐城村,墓群南北长200米,东西宽100米,封土无存,仅存砖砌墓塔1座。原有2座塔,1982年毁掉1座,2003年又重建。塔下地宫均被盗,据调查,地宫曾出土金碗及墓志铭等物,为王姓道士及弟子等人墓葬。依据塔形制判断,是一处唐代道教墓群。

平面呈圆形,底经约2米,高约3米,平顶。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