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转载]台外幽兰  朝台要道上的尊胜寺 民国塔+宋经幢+中西混搭风

(2019-11-04 12:13:29)
标签:

转载

分类: 人文地理文化、文章

[转载]台外幽兰 <wbr> <wbr>朝台要道上的尊胜寺 <wbr>民国塔+宋经幢+中西混搭风
[转载]台外幽兰 <wbr> <wbr>朝台要道上的尊胜寺 <wbr>民国塔+宋经幢+中西混搭风
[转载]台外幽兰 <wbr> <wbr>朝台要道上的尊胜寺 <wbr>民国塔+宋经幢+中西混搭风

  从五台县城东北经过茹村是北去五台山核心区台怀镇的必经之路。在龙王堂村外的公路右侧可以看到一座高塔,塔下是一片连片的老房子,这里就是地处朝台要道上的尊胜寺。

   尊胜寺的历史很早,名字在历史至少换了四次。据记载,始创时叫“翠山院”,唐仪凤元年(676年)起称“善住阁院”。当时,来自印度的佛陀波利尊者朝台,在此见文殊菩萨现圣,受菩萨嘱托,返西域请佛顶尊胜陀罗尼经梵本译成汉语。因为有了和佛顶尊胜陀罗尼经的缘分,这里被尊为“尊胜法门”祖庭。这也是为什么寺院后直接被称为尊胜的缘故。我们在各地看到的经幢上刻的经文均是此经的翻译汉文版。
   [转载]台外幽兰 <wbr> <wbr>朝台要道上的尊胜寺 <wbr>民国塔+宋经幢+中西混搭风

[转载]台外幽兰 <wbr> <wbr>朝台要道上的尊胜寺 <wbr>民国塔+宋经幢+中西混搭风

[转载]台外幽兰 <wbr> <wbr>朝台要道上的尊胜寺 <wbr>民国塔+宋经幢+中西混搭风

   寺庙坐北朝南,目前有七进院。中轴线上的主题建筑有天王殿、大雄宝殿、三佛殿、藏经殿、二十四诸天殿、五方文殊殿。各殿木雕基本相似,都采用了明显的龙头、大型的雀替装饰,装饰和彩画形式让我感觉和灵丘觉山寺的清代殿宇类似,或许这就是清末民初时流行的建筑装饰风格。尊胜寺的藏经殿建筑规格最高,采取了重檐歇山顶的两层结构。

[转载]台外幽兰 <wbr> <wbr>朝台要道上的尊胜寺 <wbr>民国塔+宋经幢+中西混搭风
[转载]台外幽兰 <wbr> <wbr>朝台要道上的尊胜寺 <wbr>民国塔+宋经幢+中西混搭风
[转载]台外幽兰 <wbr> <wbr>朝台要道上的尊胜寺 <wbr>民国塔+宋经幢+中西混搭风


  尊胜寺东西各有一座12角楼,装饰华丽繁复,是清末典型的风格,这也是我第一次见到12角的楼阁。东侧的12角楼叫万缘阁,内部台基上层层叠叠的莲花瓣上供奉着24尊泥塑坐佛,从下面仰望顶端也能感到些气势。尊胜寺建筑在配殿屋顶上采用了的箓顶形式——屋顶中间凹陷呈长方形,好似一个“蓄水池”。

 [转载]台外幽兰 <wbr> <wbr>朝台要道上的尊胜寺 <wbr>民国塔+宋经幢+中西混搭风

[转载]台外幽兰 <wbr> <wbr>朝台要道上的尊胜寺 <wbr>民国塔+宋经幢+中西混搭风

[转载]台外幽兰 <wbr> <wbr>朝台要道上的尊胜寺 <wbr>民国塔+宋经幢+中西混搭风

[转载]台外幽兰 <wbr> <wbr>朝台要道上的尊胜寺 <wbr>民国塔+宋经幢+中西混搭风 经幢上部可见清晰的北宋纪年

  寺内目前最古老的东院里一座“身材修长”的北宋天圣年间石经幢和寺门前的两棵宋代古槐。经过1000年沧桑也竟然都还相对完整。尤其是经幢,从基座到柱体、覆钵、宝珠等仍矗立完好。北宋经幢北侧应是座明代经幢,保存情况也不错。或许是为了学习前代,其形制和北宋经幢十分相近,好似一老一少比邻而立。

 [转载]台外幽兰 <wbr> <wbr>朝台要道上的尊胜寺 <wbr>民国塔+宋经幢+中西混搭风

  尊胜寺后的9层12角密檐高塔是标志性建筑,下层的券洞里原有护法神。虽然是民国建筑,历史还不到100年,但这塔因为各层都设计为可以登临,建造工艺精巧,也是五台山外围的重要景观塔。而国内12角的塔除此之外就只有嵩岳寺塔了。1932年的建造的塔能这样做,说明尊胜寺现存建筑在民国建筑里也是数得上精品。可惜现在塔院封闭,已经难得一见其内部,更别说登高环视四周。
   [转载]台外幽兰 <wbr> <wbr>朝台要道上的尊胜寺 <wbr>民国塔+宋经幢+中西混搭风
[转载]台外幽兰 <wbr> <wbr>朝台要道上的尊胜寺 <wbr>民国塔+宋经幢+中西混搭风
[转载]台外幽兰 <wbr> <wbr>朝台要道上的尊胜寺 <wbr>民国塔+宋经幢+中西混搭风
[转载]台外幽兰 <wbr> <wbr>朝台要道上的尊胜寺 <wbr>民国塔+宋经幢+中西混搭风
[转载]台外幽兰 <wbr> <wbr>朝台要道上的尊胜寺 <wbr>民国塔+宋经幢+中西混搭风

    说到民国建筑,尊胜寺的一大特色是石雕内容的丰富。在寺门对面就有“三摩地”石门楼,在寺前东侧古道上也有雕刻精细的石牌楼。最东侧的一处院落采用了全部为石材的西方建筑模式,外立面雕刻繁复精美,欧洲古典建筑风格,是民国时中西建筑风格交融的产物。
   [转载]台外幽兰 <wbr> <wbr>朝台要道上的尊胜寺 <wbr>民国塔+宋经幢+中西混搭风

[转载]台外幽兰 <wbr> <wbr>朝台要道上的尊胜寺 <wbr>民国塔+宋经幢+中西混搭风
                                    大道上的石牌坊东侧路边的房子看窗户很低,或许是过去的商家用房。
[转载]台外幽兰 <wbr> <wbr>朝台要道上的尊胜寺 <wbr>民国塔+宋经幢+中西混搭风
[转载]台外幽兰 <wbr> <wbr>朝台要道上的尊胜寺 <wbr>民国塔+宋经幢+中西混搭风 旧时去五台山台怀的大道

    如今的尊胜寺虽然已经没有当年把守大道的繁华,但过去的老香道上的过街楼,石板路、大照壁都是昔日繁华的见证。北边去五台山的老道边上有座五道小庙,上有依稀可见的晚清民国风格的壁画。
[转载]台外幽兰 <wbr> <wbr>朝台要道上的尊胜寺 <wbr>民国塔+宋经幢+中西混搭风
[转载]台外幽兰 <wbr> <wbr>朝台要道上的尊胜寺 <wbr>民国塔+宋经幢+中西混搭风

[转载]台外幽兰 <wbr> <wbr>朝台要道上的尊胜寺 <wbr>民国塔+宋经幢+中西混搭风

[转载]台外幽兰 <wbr> <wbr>朝台要道上的尊胜寺 <wbr>民国塔+宋经幢+中西混搭风

[转载]台外幽兰 <wbr> <wbr>朝台要道上的尊胜寺 <wbr>民国塔+宋经幢+中西混搭风

   回到寺院正门,口才训练得极好、身着僧衣的一位年轻人在给貌似大中专学生组成的旅游团,大讲佛家人生观、世界观,随后团队游客蜂拥入各殿参拜。多少是要做些功德的。让人不禁感慨,出世和入世之间的差别竟有几何?


 

0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