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好友 发纸条
写留言 加关注
地处高碑店村里的北京科举匾额博物馆是民间收藏家姚广利投资兴建的。前日天气大好,想隔了几年不知道有没有啥变化。穿过铁路桥洞,沿污水处理厂后墙向东就是文化街。 一座仿古的二进院就是科举匾额博物馆。门口还是那么气派:以一座原为江西某村熊姓人家所有的无字石牌坊做为博物馆的正门。石牌坊四柱三门,是明万历朝的作品,雕刻精彩,技术纯熟而富有动感。局部高浮雕人物栩栩如生,场面十分热闹,应该是一支为科举及第而大搞庆祝的队伍。但牌坊上没有挂匾,留下一个难以解开的谜团。牌坊左右各又一墓前石像生。旁边还有若干残碑和残损的石构件。这些也是姚馆长收来的。就放置门口供人观看。
来自山西的进士第石匾 末代进士刘春霖书法 一进院面积很小,牌坊入口进入,就是一进院正房。小院里排放了一些收集的石碑和各类石刻残间。正房内是科举发展史展览,配有多个实物。其中来自涿州的科举门牌坊据说在国内也是少见的直呼为“科举门”。背面有一忠字。二进院东西厢房内正房后有门进二进院。院前有一小敞轩。挂匾若干。匾额是科举收藏中的一个方向。主人能多年积累如此众多的藏品,内容来自全国各地,确实付出了大量心血,又将其建馆公开展出献身于传统文化的传播事业,值得称赞。
二进院西房和二进院上下二层中都展出众多中地进士所书的各类匾额。在古代称为进士是光宗耀祖的大事。请这些进士题字也俨然是一大喜事。旧时的科举十分重视考生的书法水平。因此我们看到的这写进士题字匾额都是一篇优秀的书法作品。二进院中间还立数座石牌坊,当然要比正门那座朴素许多。都是一门二柱的形式。二进院正房是二层。一层西侧有武举展览,那几块石头哑铃确实不是一般人能稳稳举起的。靠西墙小间里还有台湾科举展示区,有较精美的妈祖像。二层上仍然和过去一样,都是进士所书匾额。清代为主。东房内是多功能厅。现在这里经常举行书法教习,是很多小学课外活动基地。孩子们拿上毛笔了解文房四宝,是最好的传统文化学习实践。
我对科举没有多少研究,但科举制度对中国历史的影响确实极大。本主题博物馆虽不大,仍然对现代人了解科举制度有所帮助。这样的民营博物馆多起来,我们的传统文化的推广就自然扩大了。继承和传播传统文化有这样的据点真是大好事。
精致的木书匣
喜欢
0
赠金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