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基督教会缸瓦市堂(缸瓦市教堂、缸瓦市教会)坐落于中国北京西城区的西四南大街574号
缸瓦市教堂为英国伦敦会(London
Missionary Society)于1863年所建。英国伦敦会是近代最早到中国,也是最早到北京传教的西方宣教团体。
1861年,伦敦会差派雒魏林(William
Lockhart,1811年-1896年)在北京东城设立诊所(协和医院的前身)兼传教。
1863年,伦敦会北京负责人艾约瑟(Joseph
Edkins
1823年-1905年)在西城设立福音事工点,这就是缸瓦市教堂的前身,也是北京最早的基督教堂。同年,伦敦会又差派格拉斯哥大学毕业的26岁医学博士德贞(John
Dudgeon,1837年-1901年)来北京传教。他于次年3月到达北京后,在缸瓦市购房建立医院并兼作教堂,一面行医一面传教。
1900年6月13日,缸瓦市教堂与北京城内其他十余座教堂在同一天被义和团烧毁。
1903年3月16日,伦敦会用当时通用的松江银二千一百两,在缸瓦市从房主奎瑶手中购地建堂。当时教堂分南北两院,南院占地1.93亩,房32间半,建有小礼拜堂一座,用作副堂和牧师住宅;北院3.32亩,房54间半,建有大礼拜堂一座。
1919年-1928年,缸瓦市教堂由宝乐山先生(蒙古族)主持事工。1922年改建新堂,就是现在仍在使用的主堂。同年加入“中华基督教会”,实行自立自养,并在教堂南院开办仁济医院,北院开办小学,形成教堂、医院和学校一体的格局。
1950年-1958年,1951年向政府登记时,仅有工作人员4人,义工11人,信徒120人。
1958年后,北京基督教各宗派都被集中于缸瓦市教堂举行礼拜,称为北京基督教西堂。
1966年,文化大革命开始后,缸瓦市教堂被迫停止聚会。
1980年7月13日,缸瓦市教堂恢复礼拜,成为文化大革命后第一间恢复礼拜的教堂。
1949年前后和文革期间,陆续有居民和单位占用缸瓦市教会的教产和土地。目前归属教堂使用的房屋已有三分之二。南院房产已经落实,但仍有居民居住,尚未归还教会使用。
1996年,为缓解缸瓦市教堂的聚会压力,在主堂的南侧扩建了副堂。2008年,主堂北侧教产得以收回,建小礼拜堂和教会其他附属房屋。
目前,北京基督教会缸瓦市堂有信徒5000多人参加主日崇拜,每个主日有四次礼拜。
——摘自北京基督教缸瓦市堂史
其实这组照片是于2014年的9月传到博客上的 是经过整修后的缸瓦市堂 记得原来我曾照过
没修之前的照片 一直想放在一起 无奈 多次努力 均无所得 只得遗憾如此了。。。 



后面这两张是从网上找来的 因我去时门口在施工 不方便入内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