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http://blog.sina.com.cn/u/3413945610
首页
博文目录
关于我
个人资料
微博
加好友
发纸条
写留言
加关注
博客等级:
博客积分:
博客访问:
关注人气:
获赠金笔:
0支
赠出金笔:
0支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大
中
小
漫步——通惠河玉河遗址及东不压桥胡同
(2019-10-08 16:06:01)
分类:
人文地理文化、文章
玉河遗址位于东不压桥胡同南口至帽儿胡同西口,建于元代,水利设施遗址。
我国著名的文物考古专家徐苹芳先生说,玉河是通惠河的一段,并在河畔的卧地巨石上亲题“通惠河玉河遗址”。
玉河是北京皇城水系的重要组成部分。现发掘出的明清时期的河道泊岸及东不压桥遗存是北京中心城区惟一的古河道遗址,是研究北京历史水系规模、流向变迁的实证,具有重要的历史价值。
此处还是元代澄清闸中闸遗址。澄清闸分为三闸:澄清上闸、澄清中闸、澄清下闸。澄清上闸位置在元代万宁桥西,澄清中闸是在玉河故道改造工程中新发现的运河文物点,澄清下闸至今还掩埋在路基下。
玉河是元代连通海子与通惠河的主要河段,遗址范围内已发掘清理出玉河河道及堤岸、东不压桥和玉河庵等一批重要遗迹。
遗址大部分为河道遗存,以石质为主,保存较完好,有明清两代遗迹的叠加,但整个遗迹分布不太均匀,呈片段状。
2007年,在复建挖掘玉河的过程中,发现了元代时通惠河的河堤遗址,玉河庵的山门和东西配殿的地基。
照片中的拱形汉白玉栏杆桥,是东不压桥,东西走向,桥面已成为地安门东大街的一部分,仅在原来桥的北侧,增修券脸,加装玉石栏杆,使得桥从北面看过来,有个桥的样子。
东不压桥,位于今东不压桥胡同南口偏西侧。明皇城墙外扩前,东不压桥曾是漕船行至运河终点码头积水潭的必经之桥,为玉河北段河道上的重要建筑。至今东不压桥还压在平安大道之下,新出土的东不压桥西侧引桥由花岗岩石块铺成,东高西低,呈东窄西宽扇面形。
玉河周边的传统建筑是根据河道变迁而衍生出来的,不论宅院还是寺庙,都反映出当时人们的价值观和精神依托,是传统文化的产物,更是重要的历史文化资源
东不压桥胡同,明朝属昭回靖恭坊,称布粮桥,桥在胡同东南端。据传此地曾为交易布匹、粮食的集市,故胡同以桥得名。旧时,什刹海之水经此桥流入皇城内玉河,泄入护城河。1955年,将河道改为暗沟,东不压桥亦被拆除,但留下桥拱,埋入地下。1998年修平安大道,重新挖掘出来,不久又回埋。所以叫东不压桥与皇城及北海后门的西压桥有关。
东不压桥胡同(照片中右侧)位于东城区西北部,北起帽儿胡同,南至安定门东大街,东与雨儿胡同、福祥胡同相通,西与拐捧胡同(照片中左侧)相通。
2009年5月,玉河历史文化保护工程正式开工。重新亮相的玉河北段水道,严格沿着古河道走向重新修复,自万宁桥起至东不压桥止,全长480米,平均宽18米、水深1米左右。
河西岸就是拐棒胡同
也是清式四合院
这是新建的福祥桥
河东岸
东不压桥胡同
全是清式四合院
早晨逆光中的雨儿西口
只有修缮的人们在工作
玉河是通惠河进入北京积水潭的最后一段,与元大都同时建成,主要用于漕运。当年南方的粮食,丝绸布匹等物资绝大多数都通过大运河从这里进城。明代之后,由于水源缺少,河道逐渐由40米宽变为30米左右,到解放前变成了一条臭水沟。而后,河道被盖板铺设排水管线变成了地下暗河。2008年开始清理、恢复玉河河道遗址,建设公园景点。
新建的雨儿桥
新建的曲桥
晨起的主人和宠儿们
玉河是北京一条历史悠久的古河,元代玉河称为通惠河
河堤上重新修建了一处水榭、一处曲桥,两处船行栈道和四个挑台,使整个玉河风貌更加统一、完整,也为市民前来观景、休闲提供方便。
玉河就是从位于平安大街的东不压桥到位于地安门大街的后门桥
拐棒胡同在玉河的西侧 只是遥望了
没有认真地去走
期待下次啦
分享:
喜欢
0
赠金笔
阅读
┊
收藏
┊
喜欢
▼
┊
打印
┊
举报/Report
加载中,请稍候......
前一篇:
漫步——后门桥两侧
后一篇:
漫步——福祥胡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