丰润

分类: 墓道石刻遗址寺庙和民间 |
药师灵塔、无梁阁和文昌阁。
校内看车轴山
丰润中学校旧址也是国保。一校两国保呀。
丰润中学校的图书馆
药师灵塔
我们在天宫寺塔合影
在玉煌塔合影
在玉田净觉寺合影。
彩亭石桥
20131221丰润寻游之车轴山花塔-寿峰寺药师灵塔
我是古迹爱好者,首先是古塔爱好者。来车轴山主要的目的就是寿峰寺药师灵塔,所以丰润、玉田之行先发花塔。寿峰寺药师灵塔位于丰润车轴山中学内。这张照片是学校门口长焦拍摄。

塔为砖结构,按塔的建造艺术特征分,此塔为建筑史上的花塔,看上去好像一枚巨大的光束。车轴山上的药师灵塔,是所有花塔中最完整的一处,虽然年久风化,但大体完整。
1976年7月28日凌晨3时许,一道蓝光闪过,地动山摇。地震后车轴山花塔只残存15.49米,其余皆埋于废墟之中。
在各级政府的关怀和支持下,省文物部门根据药师灵塔现状,遵照“不改变文物原状”的原则,1997年对药师灵塔进行重点修复。檐下部原物保留、补配上了上部缺失塔龛,在最大限度保留的基础上进行修复,同时注意保留了震害遗迹。2002年春竣工,重修后的药师灵塔总高27.56米。巍巍花塔,又现昔日神秘、迷人的风采。

4、

5、塔刹。葫芦形铁质塔刹。

6、花束部分细节,塔形龛及佛像,都是新的了。

7、塔身部分还能看出部分老砖。

8、砖雕菩萨像还是原物。

9、

10、在无梁阁二层平台看花塔

11、

12、

13、

14、

15、

16、在无梁阁所在平台看花塔。正面

17、东北角看花塔

18、东南角看花塔

19、西南角仰视

20、正面,南面仰视


22、西南

23、西北

24、东北

25、正面可能有塔铭,没有好的角度,照不出来。

26、假门

27、

28、基座部分砖雕,大部分都是新的,没有兴趣细照。

29、

30、转角的砖雕斗拱

31、西南角小广场仰望平台上的花塔

32、

33、省保牌

34、国保牌

35、学校院内看寿峰寺

36、长焦拉近看标准照


长焦在车轴山中学门口照的无梁阁



5、

6、

7、无梁阁前的碑座

8、无梁阁的正门

9、门楼也是新的了

10、

11、匾额:五大师观音阁,万历二十年八月重建

12、

13、门券,上面是双龙戏珠

14、

15、

16、

17、下面是凤

18、

19、门内侧也有石雕花卉


21、一层的柱础

22、一层顶部的壁画

23、

24、

25、

26、

27、侧面残存的壁画,二龙戏珠

28、二楼走廊上看斗拱

29、

30、一层和二层之间有窗户

31、上楼的台阶

32、二三层外观,内部没有东西,都是新的了

33、

34、

35、

36、


上面是车轴山中学的现在的校门
丰润中学校旧址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近现代(1913-1925年)代表性校园建筑。
2、

3、丰润中学校旧址位于丰润城南10公里,四周地势平坦,中间车轴山孤峰秀出,高30余米。山之东、北、西三面坡度较陡,岩石裸露,间为褐土覆盖,栽植松柏榆槐,苍翠葱茏。山南隅较缓,地基宏敞,寿峰古寺殿宇鳞次栉比,别具情趣。山颠辽代高阁凌云,浮图极天,文人雅客集游于此,登高远眺,四周埂直畦平,禾苗青翠,加之满山草木葳蕤,故有"孤峰独秀"之美誉,旧志列为"丰润八景"之一。

4、丰润中学校的前身是1903年丰、玉、遵三县联合创办的"遵化州官立中学堂"(位于遵化城东北之龙泉文社旧址)。中学堂成立几年后,丰润小学教育发展很快,遂于1913年2月初正式开办"丰润县中学校",校址在丰润县城内东街,以后新生连年不断,规模势必扩展,感到校址狭窄,有碍日后扩建,又在城南车轴山南麓建校,把寿峰寺佛殿、禅房改成教室、宿舍,1914年春假后开始在新址上课。以后进行了长达11年的校园建设。经继任校长郭李航(保定美术专科毕业)精心设计,精心施工,在原来寿峰寺残址上,建起典型欧式风格的建筑群。

5、从这座大门开始是老校区。牌坊式校门,建于1917年,通面阔9.2米,由四座石砌方柱构成,中间原为铁艺对开菱格形纹大门,门上为铁艺欧式门楣,现皆为木制。门楣有当时省民政厅厅长孙焕伦书写的楷书校名"丰润中学校"。大门两侧各一旁门,也是铁艺门及门楣,现皆为木制。大门两侧为院墙,透孔式灰砖砌成。东侧有六角亭一座,建于1925年,石木结构,玲珑秀美。

6、留张影

7、金属的校名

8、

9、内侧看校门

10、国保牌

11、大门内是有过堂的总务处

12、总务处南面坎下为6棵千年古槐,枝干交错延展,庇荫1600平方米。

13、总务处(原为传达室)建于1919年。通面阔25米,进深6.77米,砖石结构,前面为浅拱门窗,后面为尖拱形门窗,白条石槛墙、灰砖窗垛、红砖砌拱、乳白色水泥纤维大板瓦顶,中间为穿堂。穿堂正面有石拱形门楣。前后檐墙面红色砖线做各种图案装饰。

14、

15、

16、

17、

18、

19、校长室建于1916年。


21、

22、中轴线上会议室,现为校史展览室,建造年代不详,通面阔18.74米,进深10.7米,砖石结构,变形庑殿顶。这座建筑突出了五脊四坡的乳白色瓦顶,从而显示出舒展豪放的气质。

23、校史馆东侧的砖护栏

24、从校史馆通往图书馆的大门,校史馆两侧各有一座

25、

26、石构件,像是华表之类的东西,汉白玉的

27、图书馆

28、图书馆楼:通面阔18.08米,通进深9.5米,走廊深1.66米,建于1922年,砖石结构,2层前出廊,变形庑殿式水泥纤维大板瓦顶。正面,4棵雕磨精细的洁白石柱托起2层廊檐,廊檐下各是5道雍容大方的水泥流线拱。2层檐上各是藕形水泥圆柱组成的透体围栏,把小楼装点得典雅和谐。小楼两侧各是一排坐北朝南的教室,建于1923年,通面阔19.54米,进深8.00米,砖石结构,洁白条石槛墙,红、灰砖装饰窗垛,显得富丽堂皇。教室东西侧各为2幢南北坐落、相向而立的教室。形式与坐北朝南的教室基本一致,只是南面山墙各建3个尖拱小窗,给这1层建筑增加了玲珑剔透的风姿。

29、

30、

天宫寺塔位于丰润区城西南1.5公里原天宫寺旧址。据载,天宫寺建于辽清宁元年(1055年),系盐监张成购地而建。清宁八年张成之子又于寺西北角高台之上建塔。天宫寺塔周围是茂密的苍松翠柏、碧柳绿槐,东侧是殿宇相连的寺院,南侧、西侧是万亩沼泽地,种植着水稻、蒲苇与莲荷,北面是潋滟的浭水,再远处是起伏连绵的燕山峰峦。这些景物相融相映,于是,又做“天宫有塔”之说。


4、


6、天宫寺塔在明嘉靖二十二年、清康熙十六年曾进行过大规模维修。1955年、1975年丰润县两次对天宫寺塔进行了局部维修。1976年该塔在唐山大地震中受到严重破坏。1983年10月,丰润县文物管理所工作人员对天宫寺塔进行了全面普查,并建立了文字记录档案。1987年4月--1989年8月,丰润县文物管理所在河北省古建研究所专家的指导下对天宫寺进行了大规模维修。维修设计单位为河北省古建研究所。1987年,河北省古建研究所与丰润县文物管理所共同对建筑进行了测绘。2002年,经河北省文物局批准,丰润区投资1000万元拆迁了天宫寺塔附近的居民商企等建筑,重新垒砌了塔台,建成了绿草覆盖、花红柳绿、景色宜人的天宫寺塔公园。

7、

8、

9、

10、

11、

12、南面塔身

13、南面基座

14、

15、

16、东面塔身

17、

18、塔刹

19、

20、西面基座

2、玉煌塔位于丰润区城北10公里压库山村西的玉煌山南山坡上,建于明代,平面为八角形,高14.8米,为9层密檐实心砖塔。2008年10月成为省级文物保护单位。此塔历经数百年,由于受风雨侵蚀、大地震等自然因素及人为因素的影响,塔体结构松散,塔刹脱落,塔身各部位均出现较大裂缝,整个塔体向东南严重倾斜,急需维修保护。
3、1976年唐山大地震时,玉煌塔遭到严重破坏,结构松散、塔顶脱落。塔基和一层塔身假门被盗挖,一层塔檐全部破损,一至九层塔身各部位均出现较大裂缝。加上几十年来在塔西不到100米处,就是丰润县采石场,天天放炮崩山爆破,给塔身造成了巨大震动,塔体向东南倾斜角度越来越大,已达到15度以上。在1999年、2002年、2006年文物犯罪分子在东面、南面三次盗挖,给塔造成了严重威胁,时刻面临坍塌的危险,如不进行大规模维修将毁于一旦,亟待维修。
4、该区文广新局从2012年10月开始分两个阶段对玉煌塔进行地基加固和塔体维修,在施工过程中严格遵循“不改变文物原状”的原则,排除现存险情,真实全面地保存并延续了玉煌塔的历史信息。修缮后的玉煌塔除加固地基,完善塔体外,还修建了护坡,配置了围栏防护等设施。近日,丰润区玉煌塔抢险加固工程通过省文物局专家组验收。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斜塔
19、
20、
21、
22、八面砖雕
23、
24、
25、
26、
27、
28、
29、
30、
31四方客博客中的维修之前的照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