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当山寻游

分类: 墓道石刻遗址寺庙和民间 |
从金顶到南岩宫的路上有不少佛龛状石刻,不知道叫什么,姑且称之为神龛吧。1、
**祠,仙鹤与鹿
*镇*天
2、
神之最灵
庙小神通大
威灵镇天门
3、
4、
5、摩崖造像
6、
一方蒙神佑,四序保康宁
7、
20140204武当山寻游之南岩宫
南岩宫最精华的东西都在石殿附近,此篇博客将南岩宫的其他景观略作展示。
碑亭
焚帛炉
又一座碑亭
雾中的大殿
大殿下坎的甘露井
台阶上凶猛的石狮
这只虽然在对称的位置,明显不是一对儿
大殿内的须弥座石刻
20140204武当山寻游之南岩宫石殿
通往石殿的小门




皇经堂,永乐年间建的









两仪殿位于南岩石殿西侧,坐北朝南,面临大壑。歇山顶式,砖木结构建筑,琉璃瓦屋面。殿后依岩为神龛,正面为棱花格扇门,安在前金柱上,与檐柱形成内廊,直通石殿。面阔3间10.03米,进深3.9米,通高7.29米,殿前为著名的龙首石,俗称“龙头香”。龙首石悬挑于绝壁外,前临万丈深渊。

龙头香






两仪殿内造像

南岩石殿


天乙真庆宫匾额

石质斗拱






石殿内造像













2月4日晨,武当山已经是笼罩在雾雪之中。从琼台索道上山,山上已经有雾凇的景致。




通往太和宫的台阶

俯瞰索道山上出口附近

紫金城已经在雾中

进入金殿景区前的小广场

焚帛炉中的大火,烧的是香



石刻




太岳太和宫



太和宫殿内





进入紫金城的南天门


进入南天门,是灵官殿长廊,幽暗阴森,石冷袭人。登上一段石阶,是一小平场,依岩置一小石殿,殿内置锡制小殿,名叫灵官殿,是全山现存稀有的锡制建筑物。原置锡制灵官像,后被毁坏。殿旁有御制圣旨石碑数通,具有重要的研究价值。殿前置碗口粗的钢鞭数根,每根重达百余斤。



圣旨碑




灵官殿


雪中在台阶上排队,冻死了


金殿附近空间非常小,地上都是冰,根本站不稳。迅速离开

百度照片

金殿,建造于明代永乐十四年(1416),面阔进深各三间,高5.54米,宽4.4米,深3.15米,全系铜铸鎏金仿木构建筑,重檐迭脊,翼角飞举,脊饰龙、凤、鱼、马等珍禽异兽,古朴壮观,下设圆柱十二根,作宝装莲花柱础,斗拱檐椽,结构精巧,额坊及花板上,雕铸流云等装饰图案,线条柔和流畅,图案清秀美丽。殿基以花岗石砌成,周绕石雕栏杆,庄严肃穆,美观大方。殿内供奉铜铸鎏金真武大帝造像,其像身着袍衬铠,披发跣足,丰姿魁伟,面容慈祥,金童玉女侍立左右,拘谨恭顺,娴雅俊逸;水火二将,擎旗捧剑,列立两厢,勇猛威严;神案下置“龟蛇二将”,蛇绕龟腹,翘首相望,生动传神,巧夺天工。殿内神案及案上供器,均为铜铸鎏金之品,上悬清康熙皇帝御书“金光妙相”金盾,藻井之上悬挂一棵铜质鎏金宝珠,相传此珠可镇山风,使其不能进入殿内,确保殿中神灯长明不灭,故人称“避风珠”。殿体为分件铸造,结构严谨,连接精密,毫无铸凿之痕,虽经五百余年风霜雨雪及雷电侵袭,至今仍金碧辉煌,宏丽如初,是我国古代建筑和铸造工艺之中的稀世珍宝,属国家重点文物保护单位。殿前两楼,一曰“金钟”,一曰“玉磬”,均是铜铸建造,铸于明代嘉靖四十二年(1563)。


玉磬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