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古迹群五一活动纪行

分类: 人文地理文化、文章 |
北京古迹群五一活动纪行武安邯郸曲阳

五一当天,四方客先回京了,我们五人继续行程。武安省保以上古迹众多,但是随着四方客离开,兴趣缺缺,随便选了几处看看。武安舍利塔以前来过,五一天气又很一般,陪槐树他们看看而已。

武安舍利塔,位于河北省武安市城区武安城内,塔高38.71米,通体砖砌,共有13层。平面呈正八噗形,每边长3.4米,造形玲珑古香;远望挺拔雄伟,每层东南西北四面正中有券门,出檐下有砖砌斗拱,各层斗拱垛数,尺寸大小不一。二、三层增建平座,二层四面有窗。塔分内外两层,塔心为八角形的塔柱,内外层之间留有通道,可由台级而上达第九层。由于塔身逐渐缩小,到十一层为木托着塔刹,塔心柱一至七层和九层留有一方室,为置佛而设。还好比上次来多看了个塔心室,塔心室内的小型造像,一边五个

塔心室内穹顶

之后去市区内的城隍庙,有时代特色的大门

河北省保沿平寺石塔,上次去过沿平寺旧址,不知道弄到城隍庙来了。

4月30日早上起来,就想走涉县北线,去艾叶交石窟和千佛洞石窟,没想到封路,一问才知道有马拉松比赛,曲里方向都不能过去了,太郁闷了。谁想到会有这种活动啊!只能走东线了。第一站成汤庙山门。涉县成汤庙山门位于井店镇,建于金大定四年(1164年),明嘉靖三十四年(1555年)维修。山门面阔三间,进深三间。东西长10.11米,南北宽9.25米,建筑面积93.5平方米,高7.6米,为历史悠久的木结构古建筑。庙已不存,现仅存山门,保存完好。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山墙部位的柱头铺作

山门的梁架结构

成汤庙附近的井店剧场,骗子又忽悠了一群老人,表演、送东西、讲课,售卖高价的净水机。北京的农村也经常性的有这种活动

井店镇二街村的崇庆寺,省保,和成汤庙的直线距离也就几百米,问了好几个人才找到。

崇庆寺位于涉县井店镇,崇庆寺建于明代。天王殿面阔三间,进深一间,硬山顶,琉璃瓦剪边,用柱全为小八角石柱,柱上施三踩斗拱;水陆殿面阔三间,进深三间,悬山布瓦顶,琉璃瓦剪边,施木柱,用五架梁,檐部用三踩斗拱,门窗全为拱券式;大佛殿为寺内主体建筑,建于明成化十七年(1481年),面阔三间,进深二间,悬山布瓦顶绿琉璃剪边,大木用七架梁,前后檐柱为小八角石柱,柱头、平身施三踩斗拱,明间平身科加45度斜昂,梁架结构仍保留了早期建筑的一些特点,如施驼峰、叉手、攀间等,施元、明建筑结构处理手法演变的重要实例。现为河北省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上图为水陆殿,下图为天王殿


离开井店镇去往西戌昭福寺,西戌村中集市,在京已经很久不见了,花花绿绿的糖果糕点

西戌昭福寺位于河北邯郸涉县西戌镇,始建于明代,清代重修。寺占地面积2372平方米,建筑面积837平方米,建筑坐北朝南,平面沿南北轴线纵深布局,长达85米,中轴线上依次排列山门、笑佛殿、佛主殿合雷音殿,东西两侧对称有钟鼓楼、水陆殿、阎王殿、吕租殿、关公殿。

经幢残件上的精彩雕刻


拼凑的经幢一座


西戌村中的街头墙画,挺有意思

木井镇的佛岩脑石佛龛。佛岩脑石佛龛位于河北涉县木井村,石佛龛凿于一块突出的青石岩上,坐北朝南,共有9龛、37尊造像。有圆拱龛、尖拱龛,最大的高1.27米,宽0.9米,内造像9尊。龛内大多为一佛二菩萨二力士、一佛二菩萨像,各龛各有特点,形态不一。除佛教造像外,还有天官、地官等民间信仰造像1龛,是反映宋代民间信仰情况的重要资料。现为河北省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在拍这龛时,发生了些小意外,大家出行一定特别注意安全。





窟门非常完整,雕刻精细




当回守门力士


木井镇史家庄村的龙王庙

庙右手有经幢式塔一座,约10米高,明正德十一年建的圣寿庵普同塔。


涉县东线寻古结束,懒得再去北线了,从这里直接去艾叶交石窟的路不是很好走,绕回县城又太远。继续往东进入武安,寻访国保九江圣母庙。九江圣母庙位于河北省武安市管陶乡管陶村北,始建于元代,坐北朝南,建筑布局为回字形,主体建筑位于中心位置,四周为配殿,共有殿宇14座,总占地面积近一千余平方米。主体建筑为单檐悬山布瓦顶式结构,面阔三间9.81米,进深二间9.25米,面积91.7平方米,高8.6米,梁架为四椽栿后接乳栿,用三柱。前檐为四铺作单下昂,为批竹昂,共八朵,柱头四朵,明间补间两朵,次间补间一朵。配殿13间,均为清代建筑。


庙中有一座碑的落款处非常有意思,大清中华民国元年,民国了,山中人对于世道的变化还不敏感吧,论乱了

附近禅房村的禅房寺。位于河北武安市西北馆陶乡禅房村西,海拔高度1090米。据调查,该寺坐北朝南,南北长54米,东西宽20米,占地面积1080平方米,现存有钟楼、鼓楼、中殿、后殿等建筑,原前殿合东西配殿于20世纪40年代失修坍塌。钟、鼓楼于中轴线左右两侧,为楼阁式硬山卷棚顶建筑,南北长3.83米,东西宽3.53米,高5米,底层前置青石台阶,青石券门,无外檐,顶为檀板木材,二层硬山卷棚顶,布瓦花脊四架梁,前后各开一窗,内侧各开一长方形门。现为河北省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中殿位于中轴线,为寺内主体建筑,单檐琉璃瓦剪边悬山顶建筑,面宽三间11.79米,进深二间8.53米,建筑面积100平方米,高8米,青石台阶,宝莲柱础,明间前后板门,次间坎墙直棂窗,后金柱为通天柱,五踩斗拱,后廊为双步廊,殿内柱和瓜柱均用隔架斗拱,梁头均为卷云,用料不甚规整。


法华洞石窟位于河北邯郸武安市青烟寺村洞蛟山,原为3个自然洞穴,北宋雍熙二年(985年)利用中洞加工而成。平面长方形,进深约7米,宽约7米,高4米,形状不规则。洞内北壁造像除西端1尊,高1.2米,头戴方形宝冠,冠中刻划佛1尊,身刻44条手臂,各执法器或兵器,手腕带环,结跏趺坐于莲花座上。此像为窟中最大,也是雕刻最精细的像。四壁除较大的佛像外,遍刻小龛千佛像,每个佛龛一侧都有捐刻者的居地和姓名。现为河北省重点文物保护单位。院中的经幢


千手观音


离开法华洞石窟,时间已经不早。直接赶往国保天青寺大殿。真容提醒路过一处国保遗址。固镇古城遗址是战国、汉代城址,位于河北省邯郸市武安市固镇,固镇亦名故镇,城址位于洺河北岸,平面呈长方形,南北长1750米,东西宽1500米,残存部分夯土城墙,高3米,城内出土有鼎、鬲、罐、盆、豆等陶器。

天青寺大殿位于河北邯郸武安市崔炉村,建于明天顺三年(1459年),现仅存的大殿为寺内主体建筑,面阔五间,进深三间,单檐歇山布瓦顶绿琉璃剪边。柱全为石质,截面为小八角形,柱下分别为圆形、方形、八角形须弥座式柱础。金柱采用移柱和减柱的做法。檐下施七踩三下昂斗拱,昂头呈如意式,耍头后尾通过吊柱挑于下金檩下。梁架结构用双层大额枋,额上托五架梁,前后出双步廊,檩、梁、穿构件布置也不拘常规,繁复有序,俗称“乱梁殿”,这种在明代建筑中罕见的,是研究明代建筑的极好实例。现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下雨了,直接回武安城区。入住并吃饭之后,去武安舍利塔看看,居然没有灯光,只能次日再访了。

五一当天,四方客先回京了,我们五人继续行程。武安省保以上古迹众多,但是随着四方客离开,兴趣缺缺,随便选了几处看看。武安舍利塔以前来过,五一天气又很一般,陪槐树他们看看而已。

武安舍利塔,位于河北省武安市城区武安城内,塔高38.71米,通体砖砌,共有13层。平面呈正八噗形,每边长3.4米,造形玲珑古香;远望挺拔雄伟,每层东南西北四面正中有券门,出檐下有砖砌斗拱,各层斗拱垛数,尺寸大小不一。二、三层增建平座,二层四面有窗。塔分内外两层,塔心为八角形的塔柱,内外层之间留有通道,可由台级而上达第九层。由于塔身逐渐缩小,到十一层为木托着塔刹,塔心柱一至七层和九层留有一方室,为置佛而设。还好比上次来多看了个塔心室,塔心室内的小型造像,一边五个

塔心室内穹顶

之后去市区内的城隍庙,有时代特色的大门

河北省保沿平寺石塔,上次去过沿平寺旧址,不知道弄到城隍庙来了。

沿平寺石塔原位于河北邯郸市武安市午汲镇沿平村,沿平寺已废,现存唐代石塔一座。塔平面方形,密檐式,存高3.12米,白石雕造。基座造型奇特,为双龟式,须弥座布满雕饰。塔身正面设门,门边饰盘龙柱,两侧各雕一力士,门上方为尖拱额,饰火焰。额上方雕有二龙自塔钻出,十分生动。塔身背面浮雕妇人掩门,门边刻立柱,外端两旁各雕力士一尊,东西两侧面线刻罗汉像。塔心室内刻一佛二菩萨。塔身以上存叠涩檐四层。现为河北省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武安城隍庙也是省保,位于河北省邯郸市武安市内,始建于明洪武二年。 现存建筑有拜殿、中殿、后殿。拜殿面阔三间,进深一间,布瓦卷棚顶;后殿面阔进深各三间,悬山布瓦顶,为清代重建;中殿为庙中主殿,面阔、进深各三间,悬山琉璃瓦顶,前后檐施一斗三升交麻叶斗拱。
墙壁有明代胡祥所绘壁画,东壁绘“城隍出巡”,四壁为“山精水怪”,其山水花卉,龙虎竹石,鬼怪神物,各极其妙,为明代壁画之珍品。
离开城区往西北去看西营井经幢,省保。找了一圈人也没找到拿钥匙的人,只能隔墙看看了。




本来还想去禅果寺遗址看塔林,但是真容去过,又说路况很差,再加上看路上到处是警察,不知是否要封路,遂放弃。往南去野河村看张氏节孝坊,更像是门楼。



附近的野河塔,没什么观赏价值

节孝坊附近都是高门大院,应是晚晴民国时期的,也许都是一个家族的

离开武安,按照首长古塔寻踪要求,到复兴区前百家村定国寺遗址寻找百家村经幢。很快找到位置,可惜进不去。只能房顶上俯瞰一下了。


附近见到了碑首

路过黄粱梦,毕竟国保,进去看看。门票30元。
黄粱梦吕仙祠是河北省著名文物古迹和旅游胜地,属于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位于河北省邯郸市北10公里黄粱梦镇,始建于宋代,明、清时代及1984年均有大规模修复。吕洞宾在中国民间信仰中占有重要地位。相传吕祖诞辰为农历四月十四日。这一古建筑群占地1.3万平方米,殿宇房舍180余间,依唐代沈既济传奇《枕中记》而建,欲称卢生庙、邯郸古观,汤显祖《临川四梦》之一,始建于北宋初期,是华北地区影响较大的千年古观。
“黄粱美梦”成语和毛泽东诗词“一枕黄粱再现”均出于此。相传卢生遇神仙,做黄粱美梦就在此地。黄粱梦吕仙祠属于闻名的宗教旅游资源。

黄粱梦故事画,画的不错

吕仙祠,除了石碑没太多古物了



之后去鹿泉的封龙山,赶上雨,我们也没找对地方,去了景区,而景区离石窟还有一个多小时的山路,遂放弃。最后在我得坚持之下去了曲阳的田庄大墓。下高速后一路堵车,晚七点才到地方,和管理人员好好说说,允许我们入内参观。最早是在爱塔传奇的博客中知道此处,直接就镇住了,外星基地似的结构,从未见过。

田庄大墓在今年3月份刚成为省保,肯定应该是下一批国保。

田庄墓葬位于河北省保定市曲阳县南15公里、羊平镇田庄村东。河北省文物研究所于2011年5月至2013年底 [1 抢救发掘。墓葬形制极其罕见和独殊,在河北同期墓葬中规模最大、形制最为复杂。出土了一批精美的汉白玉雕刻、砖雕构件、鎏金饰品和定窑瓷器,并首次在河北地区发现具有唐代风格的大型仪卫壁画。

玄武形象







武安城隍庙也是省保,位于河北省邯郸市武安市内,始建于明洪武二年。 现存建筑有拜殿、中殿、后殿。拜殿面阔三间,进深一间,布瓦卷棚顶;后殿面阔进深各三间,悬山布瓦顶,为清代重建;中殿为庙中主殿,面阔、进深各三间,悬山琉璃瓦顶,前后檐施一斗三升交麻叶斗拱。


离开城区往西北去看西营井经幢,省保。找了一圈人也没找到拿钥匙的人,只能隔墙看看了。

西营井经幢位于河北省邯郸市武安市西营井村,经幢位于原福祥寺内,寺已毁。幢刻于北宋,共三层,现高7米。幢座为方形须弥座。幢身为八角形,分三层,各层之间有华盖相隔,华盖雕饰有璎珞、莲花、飞天、瓦垄等各不相同。幢身一层南面刻楷书“为国敬造佛顶尊胜陀罗尼幢”12个字,其他几面满刻陀罗尼经文。二层幢身八面各刻一龛,内有坐佛一尊。三层幢身东、西、南、北四面刻龛,内供佛像一尊,幢身残,仅存相轮三圈。现为河北省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本来还想去禅果寺遗址看塔林,但是真容去过,又说路况很差,再加上看路上到处是警察,不知是否要封路,遂放弃。往南去野河村看张氏节孝坊,更像是门楼。



附近的野河塔,没什么观赏价值

节孝坊附近都是高门大院,应是晚晴民国时期的,也许都是一个家族的

离开武安,按照首长古塔寻踪要求,到复兴区前百家村定国寺遗址寻找百家村经幢。很快找到位置,可惜进不去。只能房顶上俯瞰一下了。

邯郸市定国寺五代后周经幢位于河北省邯郸市复兴区前百家村,为市级文物保护单位。定国寺经幢雕工精细,有《佛顶尊胜陀罗尼经》和十余尊精致的佛像、菩萨像,此石经幢乃五代时期后周开国皇帝郭威还愿所造。


附近见到了碑首

路过黄粱梦,毕竟国保,进去看看。门票30元。


黄粱梦故事画,画的不错

吕仙祠,除了石碑没太多古物了



之后去鹿泉的封龙山,赶上雨,我们也没找对地方,去了景区,而景区离石窟还有一个多小时的山路,遂放弃。最后在我得坚持之下去了曲阳的田庄大墓。下高速后一路堵车,晚七点才到地方,和管理人员好好说说,允许我们入内参观。最早是在爱塔传奇的博客中知道此处,直接就镇住了,外星基地似的结构,从未见过。

田庄大墓在今年3月份刚成为省保,肯定应该是下一批国保。

田庄墓葬位于河北省保定市曲阳县南15公里、羊平镇田庄村东。河北省文物研究所于2011年5月至2013年底
这个穹顶上能够看到星象

玄武形象





该墓为带长斜坡墓道的大型砖室墓。开口距地表约2米,开口至底深约6米。墓葬坐北朝南,南北长达66米。封土呈圆形,由内、外两圈组成,外缘有一周柱洞。封土制作考究,形制独特,逐层夯筑而成,直径34米。墓葬仅地面以下开挖土圹面积达675平方米,地下结构由墓道、仪门、庭院、甬道、前室、后甬道、后室组成中轴,侧室及耳室分列东西,墓室总数达12个之多,全部用青砖砌筑而成,仪门、庭院和甬道两侧的大型壁龛,别具一格。封土覆盖甬道、前室及后室。 [1]
墓道位于南端,平面呈梯形,南窄北宽,底面呈斜坡状。南北水平长29、东西宽3.6—7米,底面呈斜坡状。在墓道东、西两壁北部发现大型仪卫壁画。其中东壁可辨6人,其中北端人物通体高达1.8米,头带黑色软脚幞头,白色抹额,深目高鼻、满脸短髭,右手执钺,上身服圆领长袍,腰间系带,前襟撩起在胯间打结,足服黑靴,胯右侧斜挎胡禄。人物形象高大魁梧,衣着飘逸,面容刻划细腻,笔法熟练、高超,具有很高的历史及艺术价值。
墓道北端东西两侧相向伸出一段翼墙,墙体端面各竖立一砖柱,东西对称,上部髹黑漆,下部髹红漆,象征一道仪门,可能即为文献上所说的乌头门,为考古发掘中首次发现。
墓道北接庭院,庭院平面呈东西向长方形,东西长8.6、南北宽3.6米,底面平整。庭院东、西两侧砖墙上有券门通往东、西两耳室。庭院北侧有砖砌慢道连接墓门,墓门高耸,宽阔,虽上部毁坏,高仍近6米,门洞宽达3.4米,其上原为各种仿木构砖雕,有筒瓦、板瓦、彩绘椽头、雕花勾头、花口板瓦等。耐人寻味的是墓门券洞上方的封门砖外侧发现有“大今皇统九年三月日重修保”字样的铭文砖,说明墓葬在金代有过一次修缮。
墓门北接甬道,甬道为南北向长方形券洞式,分为南、北两部分。南部为二层券,北部为三层券,通长7.4、南部券洞高4.1、北部券洞高3.9米。南部东西两侧各有一大型壁龛,北部东西两侧各有一耳室。在南北两部分的北端各有一高大汉白玉石门框,门额上有门簪三枚,门额上方有拱形门楣。在甬道及南北两侧发现尺寸30—50厘米的石块共计百余立方,可能原为封门之用。
甬道北端接前室。前室呈八边形,内切直径8米,左右两侧对称分布四个侧室的券洞。前室墓壁,为八根立柱分隔,墓底铺砌方砖,方砖非常规整,质密坚硬,表面磨光,边长37—38厘米。
前室与后室之间有后甬道相连。甬道北端也有一大型汉白玉石门框,门额上有拱形门楣。
后室呈弧方近圆形,直径7.6米,四立柱分隔,柱头有铺作,为把头交项作,柱头铺作之间有补间铺作斗口跳,制作规整。墓壁东西两侧各有一券门,通往两个侧室。后室内堆砌大量的汉白玉残块,可拼合成石椁、石棺床等大型构件。石棺床为莲瓣须弥座式,平面作梯形,上、下枋顶面上各有一周汉白玉勾栏,栏板上雕刻花卉并着红绿彩。上、下枋之间的四角,各有一力士作托举状。棺床束腰部壸门内雕刻精美的人面,人面神态各异。棺床顶面内置木棺,棺外置石椁。石椁呈棺形,顶面弧曲,有贴金泡钉,前、后两侧有拱形堵头,椁盖前堵头浮雕朱雀,后堵头浮雕玄武。椁门位于椁室南壁,上有贴金门钉和铺首衔环。棺床前面有弧形踏道,即为“圜桥子”,踏道两侧有弧形栏板,踏道中间浮雕两人,居上者仰面屈肢,居下者作匍匐爬行状,左臂抚地,右臂前伸勾拽居上者之左脚,形像生动、逼真,寓意深刻。棺床南北长4.03、北端宽1.95、南端宽2.42、高1.1米,上置一椁一棺,说明后室仅为墓主一人,其它合葬者可能置于侧室,突出此墓以墓主一人为主,这不同于一般的夫妻合葬墓,而是强调个人为中心,说明身份非同一般。整个棺椁结构复杂、精美,体现出了墓主显赫的等级。
另外后室还发现汉白玉莲花方座柱础一件、汉白玉八棱柱一件以及汉白玉石盆一件,这三件器物原为一件石灯的组成部分,其中尤以莲花方座雕刻最为精美。
10个侧室(耳室)分列庭院、甬道、前室、后室的东、西两侧,结构相近、大小不同、高低错落,最小耳室的直径也接近3米。墓室平面为近圆形,穹隆形顶,墓壁多有仿木结构的砖雕,柱枋间有艳丽的彩绘。彩绘多为牡丹花卉,施绿、红、黑等多种颜色,墓室顶部绘有星宿图。前室的东南、西南侧室和后室的东、西侧室规模相当、尺寸最高最大,高约4.5、直径约3.5米,前庭东、西侧室和前室的东北、西北侧室规模相当、尺寸次之,高约4、直径约3米。甬道东、西侧室再次之,高约3.3、直径约2.8米。
以上抄自百度!离开田庄大墓回家,来回行程1500多公里,到家又是凌晨时分。
北京古迹群五一活动纪行二涉县武安

4月30日早上起来,就想走涉县北线,去艾叶交石窟和千佛洞石窟,没想到封路,一问才知道有马拉松比赛,曲里方向都不能过去了,太郁闷了。谁想到会有这种活动啊!只能走东线了。第一站成汤庙山门。涉县成汤庙山门位于井店镇,建于金大定四年(1164年),明嘉靖三十四年(1555年)维修。山门面阔三间,进深三间。东西长10.11米,南北宽9.25米,建筑面积93.5平方米,高7.6米,为历史悠久的木结构古建筑。庙已不存,现仅存山门,保存完好。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山墙部位的柱头铺作

山门的梁架结构

成汤庙附近的井店剧场,骗子又忽悠了一群老人,表演、送东西、讲课,售卖高价的净水机。北京的农村也经常性的有这种活动

井店镇二街村的崇庆寺,省保,和成汤庙的直线距离也就几百米,问了好几个人才找到。

崇庆寺位于涉县井店镇,崇庆寺建于明代。天王殿面阔三间,进深一间,硬山顶,琉璃瓦剪边,用柱全为小八角石柱,柱上施三踩斗拱;水陆殿面阔三间,进深三间,悬山布瓦顶,琉璃瓦剪边,施木柱,用五架梁,檐部用三踩斗拱,门窗全为拱券式;大佛殿为寺内主体建筑,建于明成化十七年(1481年),面阔三间,进深二间,悬山布瓦顶绿琉璃剪边,大木用七架梁,前后檐柱为小八角石柱,柱头、平身施三踩斗拱,明间平身科加45度斜昂,梁架结构仍保留了早期建筑的一些特点,如施驼峰、叉手、攀间等,施元、明建筑结构处理手法演变的重要实例。现为河北省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上图为水陆殿,下图为天王殿


离开井店镇去往西戌昭福寺,西戌村中集市,在京已经很久不见了,花花绿绿的糖果糕点

西戌昭福寺位于河北邯郸涉县西戌镇,始建于明代,清代重修。寺占地面积2372平方米,建筑面积837平方米,建筑坐北朝南,平面沿南北轴线纵深布局,长达85米,中轴线上依次排列山门、笑佛殿、佛主殿合雷音殿,东西两侧对称有钟鼓楼、水陆殿、阎王殿、吕租殿、关公殿。

经幢残件上的精彩雕刻


拼凑的经幢一座


西戌村中的街头墙画,挺有意思

木井镇的佛岩脑石佛龛。佛岩脑石佛龛位于河北涉县木井村,石佛龛凿于一块突出的青石岩上,坐北朝南,共有9龛、37尊造像。有圆拱龛、尖拱龛,最大的高1.27米,宽0.9米,内造像9尊。龛内大多为一佛二菩萨二力士、一佛二菩萨像,各龛各有特点,形态不一。除佛教造像外,还有天官、地官等民间信仰造像1龛,是反映宋代民间信仰情况的重要资料。现为河北省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在拍这龛时,发生了些小意外,大家出行一定特别注意安全。





堂沟石窟位于河北邯郸涉县城东北约35公里处的木井乡木井村西北3000米处,海拔751米的堂沟山谷中,石窟面东南,凿于山崖中部,距地面高8米。该处石窟开凿于髓、唐,占地5.4平方米,窟门上饰拱额,门高1.4米,宽1米,门两侧各雕束莲盘龙柱,柱外各雕力士1尊,尖拱额下雕弓形楣梁,额内饰铺首、飞天。窟门左侧雕1龛,龛内一佛二弟子二菩萨,龛左右两侧各雕方龛4个,龛内各雕罗汉4尊,龛门右侧有摩崖碑一通窟平面方形,宽2.16米,深2.5米,三面凿坛,正面坛上雕一佛二弟子,本尊佛已残,结
坐于放行须弥座上,两侧弟子。龛内东壁与西壁各雕菩萨1尊,窟顶莲花藻井。该处石窟具有典型的隋、唐造像风格,雕刻艺术和手法具有较高水平。现为河北省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在路上就远远看到石窟,让老人和伤员留下,我们三人一路披荆斩棘直奔石窟而去。

窟门非常完整,雕刻精细




当回守门力士



木井镇史家庄村的龙王庙

庙右手有经幢式塔一座,约10米高,明正德十一年建的圣寿庵普同塔。


涉县东线寻古结束,懒得再去北线了,从这里直接去艾叶交石窟的路不是很好走,绕回县城又太远。继续往东进入武安,寻访国保九江圣母庙。九江圣母庙位于河北省武安市管陶乡管陶村北,始建于元代,坐北朝南,建筑布局为回字形,主体建筑位于中心位置,四周为配殿,共有殿宇14座,总占地面积近一千余平方米。主体建筑为单檐悬山布瓦顶式结构,面阔三间9.81米,进深二间9.25米,面积91.7平方米,高8.6米,梁架为四椽栿后接乳栿,用三柱。前檐为四铺作单下昂,为批竹昂,共八朵,柱头四朵,明间补间两朵,次间补间一朵。配殿13间,均为清代建筑。


庙中有一座碑的落款处非常有意思,大清中华民国元年,民国了,山中人对于世道的变化还不敏感吧,论乱了


附近禅房村的禅房寺。位于河北武安市西北馆陶乡禅房村西,海拔高度1090米。据调查,该寺坐北朝南,南北长54米,东西宽20米,占地面积1080平方米,现存有钟楼、鼓楼、中殿、后殿等建筑,原前殿合东西配殿于20世纪40年代失修坍塌。钟、鼓楼于中轴线左右两侧,为楼阁式硬山卷棚顶建筑,南北长3.83米,东西宽3.53米,高5米,底层前置青石台阶,青石券门,无外檐,顶为檀板木材,二层硬山卷棚顶,布瓦花脊四架梁,前后各开一窗,内侧各开一长方形门。现为河北省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中殿位于中轴线,为寺内主体建筑,单檐琉璃瓦剪边悬山顶建筑,面宽三间11.79米,进深二间8.53米,建筑面积100平方米,高8米,青石台阶,宝莲柱础,明间前后板门,次间坎墙直棂窗,后金柱为通天柱,五踩斗拱,后廊为双步廊,殿内柱和瓜柱均用隔架斗拱,梁头均为卷云,用料不甚规整。


法华洞石窟位于河北邯郸武安市青烟寺村洞蛟山,原为3个自然洞穴,北宋雍熙二年(985年)利用中洞加工而成。平面长方形,进深约7米,宽约7米,高4米,形状不规则。洞内北壁造像除西端1尊,高1.2米,头戴方形宝冠,冠中刻划佛1尊,身刻44条手臂,各执法器或兵器,手腕带环,结跏趺坐于莲花座上。此像为窟中最大,也是雕刻最精细的像。四壁除较大的佛像外,遍刻小龛千佛像,每个佛龛一侧都有捐刻者的居地和姓名。现为河北省重点文物保护单位。院中的经幢


千手观音


离开法华洞石窟,时间已经不早。直接赶往国保天青寺大殿。真容提醒路过一处国保遗址。固镇古城遗址是战国、汉代城址,位于河北省邯郸市武安市固镇,固镇亦名故镇,城址位于洺河北岸,平面呈长方形,南北长1750米,东西宽1500米,残存部分夯土城墙,高3米,城内出土有鼎、鬲、罐、盆、豆等陶器。

天青寺大殿位于河北邯郸武安市崔炉村,建于明天顺三年(1459年),现仅存的大殿为寺内主体建筑,面阔五间,进深三间,单檐歇山布瓦顶绿琉璃剪边。柱全为石质,截面为小八角形,柱下分别为圆形、方形、八角形须弥座式柱础。金柱采用移柱和减柱的做法。檐下施七踩三下昂斗拱,昂头呈如意式,耍头后尾通过吊柱挑于下金檩下。梁架结构用双层大额枋,额上托五架梁,前后出双步廊,檩、梁、穿构件布置也不拘常规,繁复有序,俗称“乱梁殿”,这种在明代建筑中罕见的,是研究明代建筑的极好实例。现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下雨了,直接回武安城区。入住并吃饭之后,去武安舍利塔看看,居然没有灯光,只能次日再访了。
北京古迹群五一活动纪行一峰峰涉县
五一期间大槐树、真容、中都格格、四方客我们再次集结,游涉县。四方客还是提前一天走,自己游了灵寿、井陉、邢台。我带着父亲和槐树、真容、格格28日五点多从回龙观出发,经历西五环及京港澳涿州段的堵车,29日凌晨1点才到邯郸。将就着睡了几个小时,次日一早和四方客在楼下汇合,天气不错,临时改计划,重游了北响堂山。现在景区扩大了,从入口处去常乐寺还得坐观光车。门票加车费80元。

最早知道常乐寺是在华夏地理的封面,夜光中的无头佛像给人以巨大的视觉冲击。这次已经是二访了,依然觉得震撼。常乐寺边上的宋塔比起一般的宋塔还多了些细节,塔形砖雕、假门窗,甚至还有妇人掩门形象。

常乐寺内石塔上的浮雕

常乐寺内的两座经幢


远观宋塔

俯瞰常乐寺及宋塔

北响堂山石窟上次来拍的照片太少,这次备了灯仔细拍照,可惜忘了充电,灯只用了不到半个小时就没电了。

最早知道常乐寺是在华夏地理的封面,夜光中的无头佛像给人以巨大的视觉冲击。这次已经是二访了,依然觉得震撼。常乐寺边上的宋塔比起一般的宋塔还多了些细节,塔形砖雕、假门窗,甚至还有妇人掩门形象。

常乐寺内石塔上的浮雕

常乐寺内的两座经幢


远观宋塔

俯瞰常乐寺及宋塔

北响堂山石窟上次来拍的照片太少,这次备了灯仔细拍照,可惜忘了充电,灯只用了不到半个小时就没电了。
第十一窟随佛龙,时代唐宋


第十窟文官窟,时代明



第九窟大佛洞,时代东魏北齐






第七窟关帝洞,时代明



第五窟三教洞,明

第三窟刻经洞,北齐


北响堂山景区内增加了个新景点集贤山庄,过去看看,不看也罢。


离开景区前,再远观一下宋塔

在景区用过午餐,直接开往涉县林旺石窟。林旺石窟位于涉县城东南21公里处的固新镇林旺村与匡门口村之间、清漳河北岸,座东北朝西南,石窟门脸通高6米,分上下两层:上层为高3米,宽1.6米的石龛;下层开洞,洞口高1.6米,上窄下宽,宽度为0.9米至1.05米。洞口外靠上半部两边雕有小佛像7尊;洞口两边各雕力士1尊,高约1米。石窟进深3.04米,面宽3.18米,高2.45米,穹顶距地面最高程约3米,顶部用红、黄、黑三种颜色绘飞龙两条;北、东、西三面剔出的台阶上原各有5尊石造像,但现存只有残躯四座。此外,从穹顶往下三面壁上分三排分别雕有高0.27米的小佛像113尊,可惜头部已全部被砸掉。洞门外西侧,有隋代摩崖记事碑一通,保存基本完好。碑高2.48米,宽1.18米,侧宽0.34米,阴刻隶书24行,满行32字。据碑文可知,林旺石窟始由北齐杨王府户曹参军、前临水县正李子良开凿,但“庄严未就,便值齐亡,玄教陵迟”;隋开皇七年(587),由朱先率子、侄接续前功、续修完成。在该记事碑两侧下部可见一双残存的石足,据此不难推断,该记事碑处本有一尊高大佛像,但在北周武帝灭佛期间被毁,该记事碑应为将佛像残躯磨平后所改刻。



离开林旺石窟去往白芟村看涂氏先茔。河北省保,这是涉县南线古迹最远的一站,再往前离平顺的龙门寺就很近了。涂氏先茔位于河北邯郸涉县东南42公里处的合漳乡白 村北的轿顶山麓,墓群北靠轿顶山,前临浊漳河,左有苍龙岭,右依白虎山,三面靠山,一面临水。涂氏先茔是大清皇帝为褒扬忠义之臣涂应泰夫人完氏而修筑的。涂应泰任湖广分守下湖南道布政司使参政时,其妻完氏克勤内德,全力支持,后被封为淑人。墓地现存石碑坊、石狮、墓冢、华表及位于神道右侧的仰天虎、卧羊、战马、文武官员等石像生河两通石碑。涂氏先茔保存基本完好,是研究清末一般官吏河民间葬俗极为宝贵的资料。现为河北省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完氏,就是完颜氏,是格格本家呢。

墓冢是太师椅形制,像是南方风格,北方罕见。



坟地附近的小水库

从白芟村往回开,固新镇固新村中有个过街楼,看着也不错。

固新小学外的照壁,有时代特色

小学内有洞阳观,悬山顶大殿中的六椽梁很是粗大

教学楼上俯瞰洞阳观。固新洞阳观位于涉县固新村,始建于元延祐三年(1316年),明洪武十七年(1384年)因火焚毁,道人李平甫同年以旧址重修洞阳观坐北朝南,原有山门、前殿、中殿、后殿、东西配房等建筑50余间。现存老君殿(中殿)合三清殿(后殿)。老君殿悬山布瓦顶,面阔三间,进深一间,梁架构造用七架大梁,梁架构件为自然材稍做加工,前檐五踩双下昂斗拱,后檐为三踩斗拱,柱间平板枋厚重;三清殿悬山布瓦顶,黄绿琉璃瓦剪边,面阔三间,进深一间,用五架梁,前檐施三踩单昂斗拱,柱子柱头卷杀明显,并有侧脚。现为河北省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清泉寺位于河北省邯郸涉县东南15里原曲村 [1-2] ,规模宏大,由天王、 毗卢、大雄、畦音、藏经五大殿组成了一个长方形古建筑群,建筑面积达15万平方米 [1] 。现为河北省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2

通往清泉寺的山路非常陡,要不是开的SUV都不一定能上去。寺内回头王八,有意思,比北京的刘秉全墓的强多了

碑首还有造像

远观山下

砖雕

大殿遗址

完成涉县南线后,趁天黑之前奔赴常乐村,这里已经是涉县北线古迹了。

龙王庙正殿面阔三间10.10米,进深两间12.15米,高6.55米,占地面积97.49平方米。单檐悬山布瓦顶,琉璃瓦剪边,梁架大木彻上露明造,六椽栿用四柱,施隔架科斗栱,前后檐普柏枋上施五铺作单昂斗栱,补间斗栱耍头后尾挑于金槫下,檐下施木柱,下施素面覆盆式青石柱础。明间后金柱上施彩绘蟠龙,中开板门,两次间为直棂窗。在庙的廊墙和山墙上各嵌题记碑一个,简述了乾隆四十六年重修及捐助人等,为河北省较早的古建筑之一。 [1]


玉泉寺大殿离常乐龙王庙一公里多些,位于河北省邯郸涉县温村。玉泉寺为涉县大寺之一,现仅存大殿(水陆殿)1座,其他无存,原布局已不详。水陆殿面阔五间,进深三间,单檐歇山顶,瓦顶现存有琉璃花脊、吻、兽等,五彩釉色,红陶胎体。檐下施有五铺作双昂斗拱,足材22厘米×12厘米,柱形为卷刹柱,柱子侧脚可见,升起不明显,阑额、普柏枋素面无饰呈“T”形,普柏枋接头为勾头搭掌。梁架进深六檐,前后用二柱及内中柱支顶,歇山大木以二丁栿承托,梁栿以自然材略修整而成,梁架结点使用斗拱连接。寺内原有金代碑一通,另据《涉县县志载》“玉泉寺在温村,元至元二十六年(1289年)建”,大殿始建于金、元,现存建筑应为重修后的遗物。现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看玉泉寺大殿时,天已经完全黑了,打手电拍照。本以为涉县住宿没什么问题,谁想因为娲皇宫附近有活动,所有酒店爆满,电话联系,直接去找,费了很长时间,才住进了一个简陋旅馆。难为大家了!


第十窟文官窟,时代明



第九窟大佛洞,时代东魏北齐






第七窟关帝洞,时代明

第四窟释迦洞,时代北齐



第五窟三教洞,明

第三窟刻经洞,北齐


北响堂山景区内增加了个新景点集贤山庄,过去看看,不看也罢。


离开景区前,再远观一下宋塔

在景区用过午餐,直接开往涉县林旺石窟。林旺石窟位于涉县城东南21公里处的固新镇林旺村与匡门口村之间、清漳河北岸,座东北朝西南,石窟门脸通高6米,分上下两层:上层为高3米,宽1.6米的石龛;下层开洞,洞口高1.6米,上窄下宽,宽度为0.9米至1.05米。洞口外靠上半部两边雕有小佛像7尊;洞口两边各雕力士1尊,高约1米。石窟进深3.04米,面宽3.18米,高2.45米,穹顶距地面最高程约3米,顶部用红、黄、黑三种颜色绘飞龙两条;北、东、西三面剔出的台阶上原各有5尊石造像,但现存只有残躯四座。此外,从穹顶往下三面壁上分三排分别雕有高0.27米的小佛像113尊,可惜头部已全部被砸掉。洞门外西侧,有隋代摩崖记事碑一通,保存基本完好。碑高2.48米,宽1.18米,侧宽0.34米,阴刻隶书24行,满行32字。据碑文可知,林旺石窟始由北齐杨王府户曹参军、前临水县正李子良开凿,但“庄严未就,便值齐亡,玄教陵迟”;隋开皇七年(587),由朱先率子、侄接续前功、续修完成。在该记事碑两侧下部可见一双残存的石足,据此不难推断,该记事碑处本有一尊高大佛像,但在北周武帝灭佛期间被毁,该记事碑应为将佛像残躯磨平后所改刻。



离开林旺石窟去往白芟村看涂氏先茔。河北省保,这是涉县南线古迹最远的一站,再往前离平顺的龙门寺就很近了。涂氏先茔位于河北邯郸涉县东南42公里处的合漳乡白 村北的轿顶山麓,墓群北靠轿顶山,前临浊漳河,左有苍龙岭,右依白虎山,三面靠山,一面临水。涂氏先茔是大清皇帝为褒扬忠义之臣涂应泰夫人完氏而修筑的。涂应泰任湖广分守下湖南道布政司使参政时,其妻完氏克勤内德,全力支持,后被封为淑人。墓地现存石碑坊、石狮、墓冢、华表及位于神道右侧的仰天虎、卧羊、战马、文武官员等石像生河两通石碑。涂氏先茔保存基本完好,是研究清末一般官吏河民间葬俗极为宝贵的资料。现为河北省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完氏,就是完颜氏,是格格本家呢。

墓冢是太师椅形制,像是南方风格,北方罕见。



坟地附近的小水库

从白芟村往回开,固新镇固新村中有个过街楼,看着也不错。

固新小学外的照壁,有时代特色

小学内有洞阳观,悬山顶大殿中的六椽梁很是粗大

教学楼上俯瞰洞阳观。固新洞阳观位于涉县固新村,始建于元延祐三年(1316年),明洪武十七年(1384年)因火焚毁,道人李平甫同年以旧址重修洞阳观坐北朝南,原有山门、前殿、中殿、后殿、东西配房等建筑50余间。现存老君殿(中殿)合三清殿(后殿)。老君殿悬山布瓦顶,面阔三间,进深一间,梁架构造用七架大梁,梁架构件为自然材稍做加工,前檐五踩双下昂斗拱,后檐为三踩斗拱,柱间平板枋厚重;三清殿悬山布瓦顶,黄绿琉璃瓦剪边,面阔三间,进深一间,用五架梁,前檐施三踩单昂斗拱,柱子柱头卷杀明显,并有侧脚。现为河北省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清泉寺位于河北省邯郸涉县东南15里原曲村

通往清泉寺的山路非常陡,要不是开的SUV都不一定能上去。寺内回头王八,有意思,比北京的刘秉全墓的强多了

碑首还有造像

远观山下

砖雕

大殿遗址

完成涉县南线后,趁天黑之前奔赴常乐村,这里已经是涉县北线古迹了。

龙王庙正殿面阔三间10.10米,进深两间12.15米,高6.55米,占地面积97.49平方米。单檐悬山布瓦顶,琉璃瓦剪边,梁架大木彻上露明造,六椽栿用四柱,施隔架科斗栱,前后檐普柏枋上施五铺作单昂斗栱,补间斗栱耍头后尾挑于金槫下,檐下施木柱,下施素面覆盆式青石柱础。明间后金柱上施彩绘蟠龙,中开板门,两次间为直棂窗。在庙的廊墙和山墙上各嵌题记碑一个,简述了乾隆四十六年重修及捐助人等,为河北省较早的古建筑之一。
龙王庙正殿是河北省为数不多的元代木构建筑之一,代表了该地区的建筑工艺与水平,对于研究当时的工艺技术、科技水平具有重要的参考价值和历史意义。弥补了该地区这一阶段建筑史上的历史空白,对研究当地的社会经济、政治、文化及建筑特色提供了极为重要的实物资料,具有重要的保存价值。国保


玉泉寺大殿离常乐龙王庙一公里多些,位于河北省邯郸涉县温村。玉泉寺为涉县大寺之一,现仅存大殿(水陆殿)1座,其他无存,原布局已不详。水陆殿面阔五间,进深三间,单檐歇山顶,瓦顶现存有琉璃花脊、吻、兽等,五彩釉色,红陶胎体。檐下施有五铺作双昂斗拱,足材22厘米×12厘米,柱形为卷刹柱,柱子侧脚可见,升起不明显,阑额、普柏枋素面无饰呈“T”形,普柏枋接头为勾头搭掌。梁架进深六檐,前后用二柱及内中柱支顶,歇山大木以二丁栿承托,梁栿以自然材略修整而成,梁架结点使用斗拱连接。寺内原有金代碑一通,另据《涉县县志载》“玉泉寺在温村,元至元二十六年(1289年)建”,大殿始建于金、元,现存建筑应为重修后的遗物。现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看玉泉寺大殿时,天已经完全黑了,打手电拍照。本以为涉县住宿没什么问题,谁想因为娲皇宫附近有活动,所有酒店爆满,电话联系,直接去找,费了很长时间,才住进了一个简陋旅馆。难为大家了!
后一篇:北京古迹群周末河北山东活动纪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