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大海
大海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0
  • 博客访问:53,255
  • 关注人气:106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汾阴后土祠稷山青龙寺芮城永乐宫

(2019-09-10 15:44:17)
分类: 墓道石刻遗址寺庙和民间

汾阴后土祠,位于山西省万荣县西南40公里处黄河岸边庙前村北,据祠中保存完好的《历朝立庙致祠实迹》碑记和《蒲州府记》记载,“轩辕氏祀地祈扫地为坛于睢上,二帝八员有司,三王泽岁举”。《资治通鉴·汉纪七》:汾阴后土祠正式建庙始于汉文帝后元元年(公元前163年)。《史纪·孝武本纪》:元鼎四年(公元前113年),汉武帝改庙为祠。汉代,祭祀后土祠形成制度,每三年皇帝都要来这里举行一次大祀。汉武帝刘彻时更是东岳封禅,汾阴祀土,于元鼎四年(公元前113年)扩建汾阴后土祠,将其定为国家祭祀的祠畤。汉宣帝、元帝、成帝、哀帝和东汉光武帝等先后来此祭祀达11次之多。

 

唐代,玄宗李隆基于开元年间三次来此祭祀,并扩建祠庙。宋真宗赵桓大中祥符四年也来此祭祀,为这次祭祀活动,拨款对后土祠进行了修葺,并御制御书了《汾阴二圣配飨之铭》碑。从汉代至宋代历朝皇帝先后24次在万荣汾阴祭祀后土。据《庙貌图碑》所记,北宋时期的万荣汾阴后土祠庙南北长732步,东西阔320步,约合南北长1200米,东西宽526米,面积约为 631200平方米,是现存后土祠面积的25倍,比北京故宫还要大。明清时皇帝祭祀后土的仪式,迁徙于北京天坛。 

 

汾阴东周时属魏,故又称为“魏都”。所谓“汾阴脽上丘”的“脽” ,是因此地背汾(河)带河(黄河),自然形成一条长四、五里,宽二里有余,高十多丈的长阜。汉武帝刘彻从元鼎至天汉元年,八次巡幸汾阴祀后土,设坛施祭,大筵群臣,作《秋风辞》赋。元鼎元年六月得宝鼎于祠旁,即兴作《宝鼎之歌》,并改年号为元鼎。

 

明万历年间,由于黄河冲刷,脽丘塌陷,后土祠择地迁建。清顺治十二年(公元1655年)黄河泛滥,后土祠被淹,只留下门殿及秋风楼。到康熙元年(公元1662年)秋,黄河决口,后土祠建筑荡然无存。清同治九年(公元1870年),荣河知县戴儒珍将此祠移迁于庙前村北的高崖上,这就是现在的后土祠。庙内现存建筑有山门、井台、献殿、香亭、正殿、秋风楼、东西五虎配殿等。

 

李零、唐晓峰二位老师很重视秦汉以来的祠畤,作《汾阴后土祠的调查研究》(《九州》第四辑,2007商务印书馆)。

大门内即戏台。

汾阴后土祠

汾阴后土祠

汾阴后土祠
大殿的木雕工艺还是很讲究的:
汾阴后土祠

汾阴后土祠

汾阴后土祠

汾阴后土祠

汾阴后土祠

汾阴后土祠

汾阴后土祠

汾阴后土祠
石柱础
汾阴后土祠

汾阴后土祠
金《后土庙像图碑》(局部),此碑为明天启三年(1623年)翻刻嘉靖三十五年(1556年)碑,而嘉靖三十五年碑又是据金天会十五年(1137年)碑重刻。汾阴后土祠
宋碑存放的碑亭(1963年)
汾阴后土祠
宋《汾阴二圣配飨之铭碑》,宋真宗大中祥符四年(1011年)刻。1655年祠被水淹,移此碑置荣河县城内,1931年,荣河县城又被淹,此碑亦沉沦,1963年经勘测挖出,置于现后土祠内。汾阴后土祠

汾阴后土祠

秋风楼,位于祠的最后,凭河而立。楼身分三层,砖木结构,十字歇山顶,高32.6米,下部筑以高大的台阶,东西贯通,其上各雕横额一方,东曰 “瞻鲁”,西曰“望秦”。正面门额嵌有“汉武帝得鼎”和“宋真宗祈祠”石刻图,因三层藏有元至元八年(公元 1271年)镌刻汉武帝《秋风辞》碑而得名。
汾阴后土祠

汾阴后土祠

汾阴后土祠

汾阴后土祠

汾阴后土祠

汾阴后土祠 

汾阴后土祠

汾阴后土祠
明代以前,汾阴后土祠故址在今黄河河道中
汾阴后土祠
站在今后土祠遥望其故址
汾阴后土祠
飞云楼——位于今万荣县城区内的克隆版秋风楼

汾阴后土祠

稷山青龙寺

 离开万荣,直奔稷山县看青龙寺。青龙寺的壁画和芮城永乐宫有一拼,很值得去看看。

稷山青龙寺
进门右手一跨院,里面都是石雕
稷山青龙寺

稷山青龙寺
民国石雕
稷山青龙寺

稷山青龙寺

稷山青龙寺
这块残碑好像资格比较老
稷山青龙寺

稷山青龙寺

稷山青龙寺

稷山青龙寺

稷山青龙寺

稷山青龙寺

稷山青龙寺

稷山青龙寺
壁画风格与芮城永乐宫相似
稷山青龙寺

稷山青龙寺

稷山青龙寺

稷山青龙寺

稷山青龙寺

稷山青龙寺

稷山青龙寺

稷山青龙寺

稷山青龙寺

稷山青龙寺

稷山青龙寺

稷山青龙寺

稷山青龙寺

稷山青龙寺

稷山青龙寺

稷山青龙寺

稷山青龙寺

稷山青龙寺

稷山青龙寺

稷山青龙寺

芮城永乐宫

芮城永乐宫
为了去永乐宫,先得穿越这片林海雪原噢,,,
芮城永乐宫


芮城永乐宫

芮城永乐宫

芮城永乐宫

芮城永乐宫

芮城永乐宫

芮城永乐宫
如此光线条件,各位就凑合看吧
芮城永乐宫

芮城永乐宫

芮城永乐宫

芮城永乐宫

芮城永乐宫

芮城永乐宫

芮城永乐宫

芮城永乐宫

芮城永乐宫

芮城永乐宫

芮城永乐宫

芮城永乐宫

芮城永乐宫

芮城永乐宫

芮城永乐宫

芮城永乐宫

芮城永乐宫

芮城永乐宫

芮城永乐宫

芮城永乐宫

芮城永乐宫

芮城永乐宫

芮城永乐宫

芮城永乐宫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前一篇:韩城老城
后一篇:天龙山石窟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