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代玉器是徐州博物馆的长项,狮子山、北洞山等众多的楚王陵出土的大量精美玉器,构成了徐州汉文化最具特色的看点之一。
1·玉覆面

2·

3·

4·

1·玉龙

2·玉龙

3·双龙

4·玛瑙剑珌

5·玉龙

6·玉龙

7·“刘和”玉印

8·


9·

10·

11·

12·

玉熊



徐州博物馆的玉枕
1·这么漂亮又这么硬的枕头,要是不治失眠,有点可惜







徐州博物馆的玉衣和玉棺
金缕玉衣

细部

鳞甲形玉衣片 北洞山楚王墓出土

狮子山楚王陵玉棺复原


金缕玉衣(这是复制品,大家知道了就别宣传了,谢谢)

徐州博物馆的美玉真是看不够。



这件玉龙是北洞山出土,非常精美:



玉舖首


狮子山楚王墓出土的玉卮

耳杯

出土时的现场照片

玉卮、玉耳杯
徐州博物馆的美玉真是看不够。



这件玉龙是北洞山出土,非常精美:



玉舖首


狮子山楚王墓出土的玉卮

耳杯

出土时的现场照片

徐州博物馆的陶俑堪称一绝,很多俑保存完好,不仅没有破碎,彩绘的色彩依然保持鲜亮。这主要得益于徐州的很多王陵都开凿在石头山下,二千多年来,存放陶俑的耳室没有坍塌,这些陶俑站立在石室内而未被土埋,因此完好如初。
1·駄蓝山楚王墓的一组乐舞俑




北洞山楚王墓的武士俑

武士背上的应该是“箭箙”,即存放箭的容器
看看武士俑的众生相吧,表情很丰富哦:











徐州出土的陶马也很有特点,造形雄健有力,神态飞扬,彩绘也保存的特好,在徐州的朋友处见到过比博物馆的彩绘还漂亮的陶马,好到太花哨了,我称之为“胭脂马”,呵呵^_^


这匹马虽然彩绘已脱落,但造形一流!

这样的张口造形尤为传神,侧面看显得尖牙利齿,估计汉代马都是肉食动物,呵呵

这两个俑,表现了汉代人的坐姿,比较著名的还有满城汉墓“长信宫”灯宫女像。
古人“席地而坐”,都是这样的坐法:膝盖着地,脚掌向上,臀压掌上。其时宫室或贵族的屋子里面满舖“筵席”,因此,入室须脱履,卑微者尚须脱袜、跣足,以示尊敬。
一般认为,自魏晋南北朝后,匈奴、鲜卑、羌陆续入主中原,将西方的高坐具“引进”中国,传统生活习惯和礼俗受到很大的冲击,并慢慢改变,以至于今天我们看到古人的坐姿,还以为是“跪”呢。



这是当年拍的照片,当时的彩绘还是非常鲜艳的,如今(上图)几乎都看不出来彩绘了。

找到了“长信宫”铜灯(2006年摄于河北省博物馆)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