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转载]秦会暨刻石和南镇庙

(2019-09-05 11:15:43)
标签:

转载

分类: 墓道石刻遗址寺庙和民间
 

绍兴杭州日记

 

12月29日,飞杭州,直接到绍兴。绍兴我来过多次了,对于这个著名的历史文化名城的古迹,也看过一些:去大禹陵是在风和日丽的春天,逛兰亭和博物馆是在2004年底,赶上大雪纷飞,冻得我坐立不安,情趣全无,市内的一些人文景点倒还真没看过,这次沾两位老师的光,看的地方不少,学到了很多新知识。

 

一、秦会暨刻石和南镇庙

 

秦始皇三十七年(前210),东巡会暨,刻石记功,丞相李斯书之,取钱塘岑石刻文。石长丈四尺,广六尺,立于越东山上,史称秦会暨刻石。后司马迁将此全文载入《史记·秦始皇本纪》。

 

此刻石在南朝梁时,镇守会暨竟陵王蕭子良,曾于登山时见到;宋绍兴初(1131)姚令威上秦望,又至鹅鼻山,见一碑,文仅隐约可见。元至正元年(1341),绍兴路总管府推官申屠駉以家藏旧本摹刻成碑,勒于府学宫稽古阁,并在碑阴面增勒另一秦篆“峄山碑”。看来自元代以后,就不见此刻石了。

 

清康熙年间,碑阳会稽刻石被石工磨损,而碑阴峄山碑文仍在。乾隆五十七年(1792),绍兴知府李亨特嘱钱泳以申屠氏本双钩上石,由刘征重刻,立于府学宫原处,文后有李亨特自跋及清代学者翁方纲、阮元、陈焯等题记。此碑于1987年由原府学宫(今绍兴稽山中学)以置于大禹陵碑廊内。现存的会稽刻石已非原物,几经复摹,今人依然可据此一窥秦篆的神韵。

 

以俺之见,两米多高,一米多宽的大碑石是搬不走的,估计还在这秦望山周围,但2000多年来暴露山野,经历日晒雨淋剥蚀,刻石虽存,字迹或已不存,或长满了苔藓,难以辨认,否则以当今的“开发”水平,岂能无法找到此石?!待偶得闲去山上住上数月,披荆斩棘,找到此石,闹个“十大考古发现”玩玩,不亦乐乎?!

 

古代五岳之外,还有五镇(山)。所谓“五镇”是指仅次于五岳的五座山:东镇沂山、南镇会稽山、西镇吴山、北镇医巫闾山、中镇霍山。“五镇”和“五岳”一样,是古代帝王“坐江山”的地标,属国家级祭典礼制,不是闹着玩的。据《明史》,周官:兆四望于四郊。郑注:以四望为五岳四镇四渎。似乎周朝就已有“四镇”了。

 

去过秦望山,就找南镇庙,几经周折,到处打听之后,终于找到了当年南镇庙的所在地,可惜,这个曾经是国家级的祭拜庙宇,今已荡然无存。据住在周边一位妇女介绍,这里曾被建为火葬场,后拆除,今天看到的,只有荒凉的野草···

 

以绍兴为中心的古越国,有着悠久的历史,从传说中的大禹陵、美女西施的故事,到秦始皇刻石、南镇庙,所有这些,构成了一方水土的“文化底蕴”。

 

1·远眺秦望山[转载]秦会暨刻石和南镇庙

 

2·近看也没啥特别[转载]秦会暨刻石和南镇庙

 

3·秦望山下面的一座庙,山门紧闭,敲门也无人应答[转载]秦会暨刻石和南镇庙

 

4·庙边上的一棵树[转载]秦会暨刻石和南镇庙

 

5·南镇庙遗址上什么都没有了[转载]秦会暨刻石和南镇庙

 

6·我们向住在附近的老乡打听情况[转载]秦会暨刻石和南镇庙

 

7·我们试图找到一些遗存[转载]秦会暨刻石和南镇庙

 

8·后面是会暨山的香炉峰?[转载]秦会暨刻石和南镇庙

 

《会稽刻石》原文

 

皇帝休烈,平一宇内,德惠攸长。卅有七年,亲巡天下,周览远方。遂登会稽,宣省习俗,黔首斋庄。群臣诵功,本原事迹,追道高明。秦圣临国,始定刑名,显陈旧章。初平法式,审别职任,以立恒常。六王专倍,贪戾慠猛,率众自强。暴虐恣行,负力而骄,数动甲兵。阴通间使,以事合从,行为辟方。内饰诈谋,外来侵边,遂起祸殃。义威诛之,殄熄暴悖,乱贼灭亡。圣德广密,六合之中,被泽无疆。皇帝并宇,兼听万事,远近毕清。运理群物,考验事实,各载其名。贵贱并通,善否陈前,靡有隐情。饰省宣义,有子而嫁,倍死不贞。防隔内外,禁止淫佚,男女絜诚。夫为寄猳,杀之无罪,男秉义程。妻为逃嫁,子不得母,咸化廉清。大治濯俗,天下承风,蒙被休经。皆遵度轨,和安敦勉,莫不顺令。黔首修絜,人乐同则,嘉保太平。后敬奉法,常治无极,舆舟不倾。从臣诵烈,请刻此石,光垂休铭



首三句拓本:[转载]秦会暨刻石和南镇庙


 

 

 

0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