泉州洛阳桥伊斯兰教圣墓清净寺文庙

分类: 墓道石刻遗址寺庙和民间 |
洛阳桥因坐落在泉州东北洛阳江上得名。宋皇祐五年(1053年)兴建,嘉祐四年(1059年)建成。历时六年。桥长八百三十四米,宽七米,有桥墩四十六座,全部用巨大石块砌成。
伊斯兰教圣墓就是埋葬伊斯兰教穆斯林贤人的墓葬。
明末史学家何乔远在《闽书,方域志》据传说载,唐高祖武德年间(公元618~626年)。穆罕默德曾派四大门徒来中国朝贡,后留中国传教。这就是伊斯兰教传人中国的最早传说,而传到泉州更是传说纷纷。相传唐朝武德年间,泉州湾有一次鳄鱼患难成灾,渔民不能出海打鱼,船运货物无人装卸,从南洋、阿拉伯等国来的船舶不敢入港,一时泉州湾的海外通商贸易突然受到了破坏,茶叶、瓷器、丝绸、铁器等货物堆积如山,不能顺利出口外销。外来的珍珠、琥珀、象牙、珊瑚、玛瑙和香料等进口货物也无法起卸,沸腾的泉州港顿时冷落窒息。就在这没有驱鳄良策之时,忽有吏部官员奏书:“西方大食国圣人穆罕默德,回教的创始人,有四大门徒在中国传教,听说四人法力高强,烈日难灼体肤,雨水不湿衣裳,入火不死,入水不灭,定有驱鳄之神通。“于是唐高祖李渊降旨宣召四人,四人皆头缠白巾,身披法衣,手捧经典(伊斯兰教的经典为古兰经),席坐顶礼。大唐皇帝问治鳄安民之方,其中一人启奉:“真主降示经典,吾等奉天传教,如善恶恶,驱鳄何难。”便朝西膜拜,口诵经文,举手一招,御苑右树忽移庭前,复一挥手,树还原处。众皆骇异。四人合掌大笑,为首的一人称:“盘根古树尚能招之即来,挥之而去,何况游动的水族鳄鱼”皇帝大悦,即封四人为“贤人”。为保障海外通商港口的繁荣、商旅的安全,遂派一贤到广州,二贤到扬州、三贤沙仕谒,四贤我高仕到泉州来驱鳄,三贤、四贤到了泉州果真率领众回教徒朝西跪拜,仰天呼号,诵读古兰经文,其中一人拨剑遥指鳄群立鳄鱼蠢动浅滩,另一人双臂高擎,即有一群神鹰鼓翼而来,盘旋空际,爪抓巨石,向鳄鱼投掷,霎时石如雨下,击中鳄鱼,不死则伤,只好逃离泉州湾。泉州湾又恢复正常的海运。
泉州人感念神威法力,托庇安宁,信奉回教者甚多,又因海外交通发达,所以很多阿拉伯商人便定居泉州,并且与当地人通婚。就现在泉州一带的回民还有四万多人,他们有的还保留着回教的习惯,有的已经汉化,于是三贤、四贤就结庐在灵山并在此传教。他们死了以后也就葬在这里,因为夜里常有灵异之光发出,所以人们就称之为“灵山圣墓”。当时还没有清真寺,所以很多人都到这里来礼拜。后来随着穆斯林教徒的不断增多,到了宋朝才由阿拉伯人出资建造了通淮街清净寺,它是我国唯一保留至今的宋代伊斯兰教寺。
风动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