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文化遗产——平遥镇国寺(一)

分类: 墓道石刻遗址寺庙和民间 |
世界文化遗产——平遥镇国寺(一)

1997年12月3日,“一城二寺”即平遥古城连同镇国寺、双林寺被列入《世界遗产名录》。本次山西游之前其实功课作的并不仔细,不知道平遥三宝之说,只是随机选了平遥周边的两座寺院,想不到误打误撞竟然是平遥三宝之二!看来人品还是不错的,百度手机导航还算给力,镇国寺很容易就找到了,交通便捷。

平遥镇国寺

镇国寺原名京城寺,明嘉靖十九年改称为镇国寺,延用至今。寺分前后两个院落,前院建山门天王殿和左右钟鼓二楼,正中为大殿三间亦称万佛殿,后院东为观音殿,西为地藏殿,各为五间,中建三佛殿。早在1965年被公布为省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1988年1月13日被国务院公布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天王殿后面是万佛殿,万佛殿是整座寺院的精华所在,为镇国寺的主体建筑,建于五代北汉天会七年(公元963年)被称为"千年瑰宝",是我国现存最古老的木结构建筑之一。在我国共有这样的建筑三处,前两处在五台山,一座南禅寺,一座佛光寺,而万佛殿就是第三处了,所以它在中国历史上早已久负盛名(资料上如是说,可我记得正定的钟楼也是五代建筑的,晕菜)。




半截碑是北汉王刘崇的孙子刘继钦的墓志碑,碑刻行书,共19行,476个字,碑文与镇国寺无关,它是从附近捡回来的,当时在嘉庆年间,寺内经过了一次较大的维修,工程竣工后,要树碑立座,后匠就在附近找到了这块碑。但因上面书法甚好,不忍毁之,所以保存下来。到了清光绪年间,本村的举人田耕蓝在墙上刻了一块碑,才使这块碑保存了下来。解放后,这块碑引起了许多专家学者的兴趣,经过多方面的探讨和考察,发现了其三点价值,(1)补充了历史资料的不足,解决了历史上记载的分歧,碑文中确认刘继钦与北汉皇帝刘继元是兄弟关系(2)我们现在见到的唐、宋代的碑刻不少,但五代时的碑刻都是很少见的;(3)此碑虽残,但书法秀润苍劲有王羲之笔意,是一块难得的残碑。

1997年12月3日,“一城二寺”即平遥古城连同镇国寺、双林寺被列入《世界遗产名录》。本次山西游之前其实功课作的并不仔细,不知道平遥三宝之说,只是随机选了平遥周边的两座寺院,想不到误打误撞竟然是平遥三宝之二!看来人品还是不错的,百度手机导航还算给力,镇国寺很容易就找到了,交通便捷。

平遥镇国寺

镇国寺原名京城寺,明嘉靖十九年改称为镇国寺,延用至今。寺分前后两个院落,前院建山门天王殿和左右钟鼓二楼,正中为大殿三间亦称万佛殿,后院东为观音殿,西为地藏殿,各为五间,中建三佛殿。早在1965年被公布为省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1988年1月13日被国务院公布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天王殿后面是万佛殿,万佛殿是整座寺院的精华所在,为镇国寺的主体建筑,建于五代北汉天会七年(公元963年)被称为"千年瑰宝",是我国现存最古老的木结构建筑之一。在我国共有这样的建筑三处,前两处在五台山,一座南禅寺,一座佛光寺,而万佛殿就是第三处了,所以它在中国历史上早已久负盛名(资料上如是说,可我记得正定的钟楼也是五代建筑的,晕菜)。




半截碑是北汉王刘崇的孙子刘继钦的墓志碑,碑刻行书,共19行,476个字,碑文与镇国寺无关,它是从附近捡回来的,当时在嘉庆年间,寺内经过了一次较大的维修,工程竣工后,要树碑立座,后匠就在附近找到了这块碑。但因上面书法甚好,不忍毁之,所以保存下来。到了清光绪年间,本村的举人田耕蓝在墙上刻了一块碑,才使这块碑保存了下来。解放后,这块碑引起了许多专家学者的兴趣,经过多方面的探讨和考察,发现了其三点价值,(1)补充了历史资料的不足,解决了历史上记载的分歧,碑文中确认刘继钦与北汉皇帝刘继元是兄弟关系(2)我们现在见到的唐、宋代的碑刻不少,但五代时的碑刻都是很少见的;(3)此碑虽残,但书法秀润苍劲有王羲之笔意,是一块难得的残碑。
前一篇:【海岸乐土泉州】老君岩造像
后一篇:【英华荆楚武当】玉虚宫遗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