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转载]崂山内九水石刻

标签:
转载 |
分类: 人文地理文化、文章 |
北九水刻石主要集中于内九水、外九水和蔚竹庵一带,有50余处。“泰山虽云高,不如东海崂。……”出自明万历四十二年(1614)《重修蔚竹庵碑记》。明天启四年(1624)刻“天开异境”四字。太和观大殿石柱刻有楹联:“龙扇初开,四大天兵分左右;珠帘才卷,二十八宿列东西。”另有沈鸿烈题“观澄”、叶恭绰题“潮音瀑”、高凤翰《鱼鳞口观瀑布诗》、郁达夫《蔚竹庵诗》等刻石。
诗刻“郁达夫诗”。此诗镌刻于双石屋村外路旁巨石上,幅高4米,文为“柳台石屋接澄谭,云雾深藏蔚竹庵。十里清溪千尺瀑,果然风景似江南。”后有小字一行刻“自柳树台游靛缸湾蔚竹庵诗一九三四年郁达夫作,一九八一年夏苗子书。”苗子即书法家黄苗子,1981年7月25日来游崂山时书。黄苗子是郁达夫侄女郁风的丈夫。
步云桥,后面小山是”将军崮“,上面的磊石就像一位大将军。
俄罗斯饭店在内三水附近,背山靠河风景优美,该楼用当地花岗岩建成。十月革命前夕,俄罗斯有头脑的大富豪变卖家产,换成黄金,纷纷逃离俄国,有的跑到东北地区,还有很多人到了青岛,北九水的俄罗斯饭店就是在这个时期建起来的。具体时间大约在民国4年(1915年),同时建的还有俄罗斯教堂等。
题刻“鹰窠河”。三水即鹰窠河,峭壁高不可攀,古时多鹳鸟栖居,刻石正当鹰窠涧与三水相汇处之北岸,字径80厘米,横排。书法家黄苗子书。
![[转载]崂山内九水石刻 [转载]崂山内九水石刻](http://simg.sinajs.cn/blog7style/images/common/sg_trans.gif)
诗刻“鹰窠涧”。诗为清代高凤翰所作,镌于三水中巨大石崮上,文为:“峭壁千寻立,鹰窠识旧名。石花披锦烂,雪窦射云明。古鹤盘松下,仙葩匝地生。何当荷长铲,岩下劚黄精。”诗刻通篇高4米,古代竹简书。辛酉年为1980年,应当时青岛市宣传部长董海山之请,著名书畫家钱君陶先生所题。
诗中最后一句提到的“黄精”,是崂山所产的一种名贵药材。劚(音:zhu)意同”断“,网上对此字多有误写。
题刻“江山如画”。刻于双石屋村东之河谷中,字径1米。山东省张逊三书,1983年刻。
石门。蓝水《崂山志》记:“入九水后,南山腰有石门,旧名风石屋”。
其实,风石屋在门后,进门右转,上坡约10米即是。滚石洞,上有出口,风可穿其间。
黄宗昌《崂山志》中,称之为“风口石屋”。
应为”水作龙吟,石同虎踞“,游人刻。
题刻“大夫石”。去五水途中之南岸,悬崖垂石如裳,侧影如士大夫拱手相揖,从六水回望,更加维妙维肖。字径1米,镌于20米高的摩崖上。集颜真卿字。
题刻“飞凤崖”。在大夫石附近,整个山势如凤之举翼,峭壁矗立,石纹纵横,斑斓又如凤羽之下垂,气势磅礴,蔚为壮观,古称飞凤崖。字镌于谷中圆崮上,书法家钱君陶(萄)书。
题刻“锦帆嶂”。悬崖状如船帆,石纹纵横如缆绳,石呈金黄色,阳光下更显光辉灿烂,自六水回顾,恰似乘帆远去,古称锦帆嶂。字径50厘米,字面向帆,游人须近水才得见。
题刻“山高水长”。字镌于六水北岸40米高空之悬崖峭壁上,字径1.5米,为内九水最高最大的刻石。全国人大常委会副委员长楚图南书。
题刻“马首是瞻”。六水南岸有一山石悬空,正看如印玺,古称天印石,侧看如马首,当地流传乃薛仁贵为其有功坐骑而雕,有“唯薛仁贵马首是瞻”之说,今从之刻此四字。原山东省副省长高启云书。
题刻“一步三回头”。以前走山路时,地当内九水山路最惊险处,悬崖如锥,直刺青空,白云往返,山崖如摇,人行其下,惊恐不已,莫不频频抚顶三回首,故称。字径40厘米,刻于老路石阶当眼处。山东省张逊三书。
题刻“连云崖”。悬崖峭立,几与云接,仰望令人目眩,游人刚过“一步三回头”,惊魂甫定,再见此刻石,赞叹造化之奇。隶书,字径40厘米,山石剥离崩析,雕工残缺处颇有古意。
题刻“冷翠峡”。在七水亭东南岸,地当峡水自南而北汇七水处,南望峡中翠绿如染,景色幽深,古称冷翠峡。字径50厘米,镌于峡口石上。书法家钱君陶书。
题刻“大龙门”。四周为绝壁,西入东出如城门,古称大崖门,讹传“大衙门”或“大牙门”,清代即墨文人张鹤称为大龙门,今按张说命名。字径1米,刻于北岸之悬崖上。集郑道昭书。
题刻“月城”。在大龙门与二龙门之间形成的圆穹中,群峰环抱如圆月、如城垣,旧称月城,出月城稍东即为靛缸湾。字径25厘米,集邓石如书。
题刻“二龙门”。由大龙门东去,出口即为二龙门,崖如齿,字刻其上,字径40厘米。原山东省副省长李予昂书。
题刻“鱼鳞峡”。在鱼鳞峡南岸凹洞内,1935年8月江都人篆刻家吴南愚隶书。1982年修复,字径25厘米。
题刻“金华谷”。秋日此处一片金黄,故名。字径40厘米,镌于南壁。书法家钱君陶书。
题刻“空潭泻春”。镌刻在观瀑亭下路旁,1933年国民党元老邵元冲书。
题刻“潮音瀑”。镌刻在靛缸湾之北,字径30厘米,并有“中华民国二十年(1931年)八月番禺叶恭绰”之刻字。题刻“潮音瀑”。镌刻在靛缸湾之北,字径30厘米,并有“中华民国二十年(1931年)八月番禺叶恭绰”之刻字。叶恭绰曾任北洋政府交通总长、孙中山广州国民政府财政部长、南京国民政府铁道部长。1927年出任北京大学国学馆馆长。
题刻“别有天地”。镌刻在靛缸湾西摩崖上,字约25厘米。“民国二十二年七月,海城陈兴亚同王子甄、黄叶邨来游题石。”
题刻“春泉玉龙”。北九水疗养院东北疗养员张伟自刻。
诗刻“靛缸湾”。诗镌刻在观瀑亭下石壁上,字径5厘米,与瀑水相对,诗为:“瞻彼东崂压海滨,老松怪石几千春。靛缸何年悬崖露,惹得游人说到今。”作者为崂山居民李香亭,其生平与雕刻年月皆不详。
诗刻“鱼鳞口观瀑布”。作者为清代文人高凤翰,诗刻于靛缸湾西壁,与潮音瀑相对,幅高3米多,诗为:“涧水从天下,奔流万派喧。跳珠凌水末,飞雪溅云根。寒欲生毛发,清真洗梦魂。时逢采药者,或恐是桃源。清高凤翰题《鱼鳞口看瀑布》,辛酉秋君陶书。”辛酉年为1980年,由书法家钱君陶书。
诗刻“游鱼鳞峡”。诗为书法家黄苗子所作并题写,镌于潮音瀑水左侧,通篇高2米,诗为:“游踪不到鱼鳞峡,不识崂山风景奇。三面苍崖萦碧树,千重涧水汇清溪。我初目眩疑迷幻,泉作琴音引梦思。觅句艰难终未惬,故应写出无声诗。一九八一年七月二十五日苗子时客青岛。”
题刻:”琴心剑胆“。位于石刻”潮音瀑“上面的崖顶处。
注:蔚竹庵、观瀑亭、九水十八潭等处石刻已另作博文。
前一篇:[转载]青岛澜湾艺术公园
后一篇:[转载]崂山九水十八潭石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