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转载]大珠山奇石和石刻

标签:
转载 |
分类: 墓道石刻遗址寺庙和民间 |
![[转载]大珠山奇石和石刻 [转载]大珠山奇石和石刻](http://simg.sinajs.cn/blog7style/images/common/sg_trans.gif)
珠山大佛。天然大佛的象形石,整个山峰是一尊向着东方端坐的大佛,正对着石门寺的大雄宝殿。大佛以大珠山的秀色为餐,年年月月在这里讲说着佛经禅机,他的一位弟子在他面前双手抱着蹬石而屈的左膝,静心聆听,似乎还能看出他不时的点头领悟呢。
![[转载]大珠山奇石和石刻 [转载]大珠山奇石和石刻](http://simg.sinajs.cn/blog7style/images/common/sg_trans.gif)
飞天龟,也是主要景点之一。
![[转载]大珠山奇石和石刻 [转载]大珠山奇石和石刻](http://simg.sinajs.cn/blog7style/images/common/sg_trans.gif)
“望夫石”
![[转载]大珠山奇石和石刻 [转载]大珠山奇石和石刻](http://simg.sinajs.cn/blog7style/images/common/sg_trans.gif)
“仙人拳”
![[转载]大珠山奇石和石刻 [转载]大珠山奇石和石刻](http://simg.sinajs.cn/blog7style/images/common/sg_trans.gif)
![[转载]大珠山奇石和石刻 [转载]大珠山奇石和石刻](http://simg.sinajs.cn/blog7style/images/common/sg_trans.gif)
“珠山秀谷”。在大珠山东麓,有一条山谷,人称"珠山秀谷"。入4月,珠山秀谷里花如海,人也充谷盈川,花事和游人汇成了旅游潮。登上山顶,可见南面有好几条山谷里也盛开着杜鹃花,远远望去,如云似霞。
![[转载]大珠山奇石和石刻 [转载]大珠山奇石和石刻](http://simg.sinajs.cn/blog7style/images/common/sg_trans.gif)
“茗泉”。出珠山石门寺南行,便进入群峰环绕的石门涧。涧内青松翠藤,苍深蓊郁;一条山溪水曲折斗迴,牵着高高低低的石底清潭,一路清澈,一路低声曼语。路边还有一“茗泉”。到夏天雨季,还有飞瀑挂山崖,有流水如银练缭绫,柔软地漫过一面面斜石坡,从长满绿苔的石壁上滑下来,落进碧潭后再溅起银珠玉粒……在古时,石门涧是文人墨客常来游览聚会的地方。
![[转载]大珠山奇石和石刻 [转载]大珠山奇石和石刻](http://simg.sinajs.cn/blog7style/images/common/sg_trans.gif)
![[转载]大珠山奇石和石刻 [转载]大珠山奇石和石刻](http://simg.sinajs.cn/blog7style/images/common/sg_trans.gif)
涧西侧有一巨石,上面就刻着明代文人王无竟(王僴)手书的一首诗:
“苍霭寒山深,有人乃在此。一杯复一炉,煮茗溪光里。”
其实原刻石早已被大水冲翻,这是后人复刻的。他还留一首《石门南涧》诗:“石上看云坐夕晖,野花香处竟忘归。云来云去人何在?一片泉声下翠微。”
![[转载]大珠山奇石和石刻 [转载]大珠山奇石和石刻](//simg.sinajs.cn/blog7style/images/common/sg_trans.gif)
“苍霭寒山深,有人乃在此。一杯复一炉,煮茗溪光里。”
![[转载]大珠山奇石和石刻 [转载]大珠山奇石和石刻](//simg.sinajs.cn/blog7style/images/common/sg_trans.gif)
![[转载]大珠山奇石和石刻 [转载]大珠山奇石和石刻](//simg.sinajs.cn/blog7style/images/common/sg_trans.gif)
![[转载]大珠山奇石和石刻 [转载]大珠山奇石和石刻](//simg.sinajs.cn/blog7style/images/common/sg_trans.gif)
这首石刻留在黑龙潭旁,内容尚未理清。
![[转载]大珠山奇石和石刻 [转载]大珠山奇石和石刻](//simg.sinajs.cn/blog7style/images/common/sg_trans.gif)
![[转载]大珠山奇石和石刻 [转载]大珠山奇石和石刻](//simg.sinajs.cn/blog7style/images/common/sg_trans.gif)
![[转载]大珠山奇石和石刻 [转载]大珠山奇石和石刻](//simg.sinajs.cn/blog7style/images/common/sg_trans.gif)
“空谷传声”,此处大喊有回声。
![[转载]大珠山奇石和石刻 [转载]大珠山奇石和石刻](//simg.sinajs.cn/blog7style/images/common/sg_trans.gif)
通天溜。因以前此地险、陡、滑,行走时难于通天。而人们历尽艰辛上去后,在下面的人抬头望去,好似站在天上,故得名“通天溜”。
![[转载]大珠山奇石和石刻 [转载]大珠山奇石和石刻](//simg.sinajs.cn/blog7style/images/common/sg_trans.gif)
“般若波罗蜜多心经”,近几年增刻。这就与大佛和石门寺结合起来了。
![[转载]大珠山奇石和石刻 [转载]大珠山奇石和石刻](http://simg.sinajs.cn/blog7style/images/common/sg_trans.gif)
“苍霭寒山深,有人乃在此。一杯复一炉,煮茗溪光里。”
![[转载]大珠山奇石和石刻 [转载]大珠山奇石和石刻](http://simg.sinajs.cn/blog7style/images/common/sg_trans.gif)
![[转载]大珠山奇石和石刻 [转载]大珠山奇石和石刻](http://simg.sinajs.cn/blog7style/images/common/sg_trans.gif)
往珠山西南方走,可见路边大石壁上一处石刻,古诗一首,咬文嚼字,好像是在描述周边的山形风景。内容为:
“浑沦而理,卓荦而质,纵横而纪,推卒与汝,典型斯壁。杨道缜题同游無竟僩
”
据记载,杨道缜,号晴峦,字伯朗,招远城里村人。天启4年(1624)举人,未士。孝友,同乡百姓有患病者,良言相抚,侃侃言之,不避忌讳。待人至诚,嗜于以诗会友,与本邑名士阎玠等,以及胶州诗人王僴(字无竞)和诸城名士刘翼明(字子羽)友善,常相聚林泉之间,谈诗论文。当时高密、胶州、诸城等县士林中之好诗者,皆称道晴峦先生。其中以诗声闻于登、莱、青的王僴,好面折人过,为人恃才傲物,盛气凌人,不把一般文人放在眼里,但对杨道缜兄弟们却另眼看待。崇祯5年,杨道缜兄弟为避孔有德兵燹暂居胶州时,住在王僴家里,王僴见其兄弟们来则喜,将去则留,既去则怀,久不见则思,志同情笃,每每与之博研诗翰唱和竟日。后,王僴死于盗,杨道缜为怀念他,将他所作诗文付梓行世,时人皆曰:“无竟得契友矣!”对此,乾隆43年(1780)胶州名士经史学家法坤宏,为我宗再修族谱所作“叙”中,亦曰:“晴峦公兄弟,能诗,往来胶西,与吾州人王无竞(名僴)、诸城刘子羽(名翼明)友善。无竞死,无后,晴峦为刻其诗行于世(见“附二”),胶人至今传为美谈。”天启年间(1621~1627),邑大饥,杨道缜倾储赈粥,全活多人。崇祯7年(1634),为振邑之文风,重修县城之文昌祠,崇祯17年后因病卒于家。县志载有杨道缜“云屯山看云”诗一首,同时还载入其好友阎玠所作“和杨晴峦北山看云”一诗,及胶州王僴与其唱和之诗“圣水庵访杨晴峦”、“同杨晴峦兄弟游长山庵”等多篇诗文。
![[转载]大珠山奇石和石刻 [转载]大珠山奇石和石刻](http://simg.sinajs.cn/blog7style/images/common/sg_trans.gif)
这首石刻留在黑龙潭旁,内容尚未理清。
![[转载]大珠山奇石和石刻 [转载]大珠山奇石和石刻](http://simg.sinajs.cn/blog7style/images/common/sg_trans.gif)
![[转载]大珠山奇石和石刻 [转载]大珠山奇石和石刻](http://simg.sinajs.cn/blog7style/images/common/sg_trans.gif)
这是一首四百年前的相思诗:
“一派常如许,幽人日日来。石边还自笑,青草为谁栽?”
诗的作者就是王无竟(王僴),是明末清初胶州名士,是胶南东山张村人。传说王无竟从小显示出诗歌天赋,被称为天才,青年时期的他经常到大珠山上游玩。有一年清明节,他在山上偶遇一位漂亮姑娘,心生爱意,就远远跟在姑娘身后一直到了东山张村村头,但没勇气表达爱意。看到姑娘被人接走了,王无竟就像丢了魂一样。打那以后,他就经常来到和那位姑娘相遇的地方,期望能再跟佳人见上一面,可惜的是,佳人再也没有现身。无奈之下,王无竟写下了这首诗,刻在了这处石壁上,抒发他内心失落和思念的情怀。诗刻位于东山张村村东,内龙门石槽子的石壁上。
![[转载]大珠山奇石和石刻 [转载]大珠山奇石和石刻](http://simg.sinajs.cn/blog7style/images/common/sg_trans.gif)
“空谷传声”,此处大喊有回声。
![[转载]大珠山奇石和石刻 [转载]大珠山奇石和石刻](http://simg.sinajs.cn/blog7style/images/common/sg_trans.gif)
通天溜。因以前此地险、陡、滑,行走时难于通天。而人们历尽艰辛上去后,在下面的人抬头望去,好似站在天上,故得名“通天溜”。
![[转载]大珠山奇石和石刻 [转载]大珠山奇石和石刻](http://simg.sinajs.cn/blog7style/images/common/sg_trans.gif)
“般若波罗蜜多心经”,近几年增刻。这就与大佛和石门寺结合起来了。
漫步珠山道,或依山而建,或架山悬桥,或林深蔽日,或流水相伴。可以过通天溜,诵读石壁上《心经》的深奥。
珠山不倒翁
鳄鱼探海:巨大的鳄鱼头部探出山谷,俯瞰大地,随时准备入海。
观音礼佛,遥望山梁上观音礼拜对面的大佛。
石门寺院内还有两幅。要对照山景看,较难。
“观音倒坐”
“僧道对弈”
"母子相依“
前二年,有山友找到了石刻”清华岩“。
前一篇:[转载]深山里的道观:珠山太平庵
后一篇:[转载]胶南大珠山麻衣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