万字会旧址,第六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近现代重要史迹及代表性建筑类,编号980/Ⅴ-107,2006年5月25日国务院公布。时代:民国。地址:山东省济南市、青岛市。
万字会青岛分院始建于1933年,1940年完工。建筑向南偏西,四周红墙环绕。三进院落,一进院为万字会办公楼,呈“回”字形,钢筋混凝土结构,为典型的罗马式建筑。二进院建筑为整个院落的主体,由山门、南北两厢、大殿组成一组四合寺观形仿古建筑群。三进院为一精巧的阿拉伯式建筑,初为万字会藏经楼。
万字会青岛分会旧址融合了中国传统建筑、罗马式建筑、伊斯兰式建筑三种不同的建筑风格,在中国建筑史上是一特例。设计者刘诠法、王翰等人根据万字会“五教合一”的宗旨,以三种建筑风格分别象征基督教,儒、道、佛教,伊斯兰教。
青岛的万字会旧址,现在是青岛艺术博物馆。
位于正门前院的大楼是仿欧式建筑,建于1940年,称罗马大厅。有资料显示其为典型的罗马式风格建筑,原为万字会办公楼,建筑面积近1900平方米。大楼的前门有半封闭式门廊,由4根高达3层的立柱构成,立柱为科林斯柱式,源于古希腊,是古典建筑的一种柱式。
柱头是用茛苕(Acanthus)作装饰,形似盛满花草的花篮。相对于爱奥尼柱式,科林斯柱式的装饰性更强,但是在古希腊的应用并不广泛,雅典的宙斯神庙采用的正是科林斯柱式。两侧墙面上开启方窗,廊檐下,墙角边都设有不同花纹装饰。整个建筑显得浮华而凝重。通过正门进入大厅,大厅顶部采用全封闭玻璃穹形透明屋顶,四周则以回廊环绕,白色的墙壁上和许多木门上都有精美的装饰。
照片用手机全景方式拍摄,变形较大。
第二进院主体建筑是飞檐斗拱的中国古典宫殿式的传统建筑,1937年所建。是由山门、南北两厢、大殿组成的四合院。有资料说,这里当年是效仿曲阜大成殿建筑而成。院里东西两棵高大的柏树,据说有一百多年的历史。树下两个石狮子,后面是中国宫殿式的山门,山门正面、背面各有4根柱子,用专业的词语就是“面阔三间”(古代计算房屋的间数是以柱子为标准,每四根柱子围成的长方形或正方形面积为一间,不考虑有没有墙壁。),左右两侧各配有三间耳房,为歇山斗拱式建筑。南北两厢各面阔九间,前有外廊方形水泥檐柱各10根支撑檐廊,屋顶为歇山式(歇山式,为中国古建筑屋顶样式之一,为四坡九脊的造型。),盖有绿色琉璃瓦,上有仙人、脊兽装饰。
门前的两个石狮子。
穿过山门,庭院的中心有个小亭,有人说是牡丹亭,庭院为牡丹园;也有人说这里是效仿
“孔子讲学处”将正殿后移,“除地为坛,环植以杏”的杏坛。
小亭的后面是正殿,屋顶为重檐歇山式(所谓重檐,就是在基本歇山顶的下方,再加上一层屋檐),黄色琉璃瓦,配有仙人、脊兽装饰。殿立高台之上,用花岗岩制成基座承托,周围用28根圆形石柱沿四周外檐立起,环绕形成空廊,立柱之间装有木制格扇门。大殿正门的四扇殿门,每一扇上都有不同内容精美的木饰。
从别处登高远望,可见其正殿屋顶的型式。后面的绿顶塔楼是藏经楼的屋顶。
正殿的后侧
穿过大殿,一直走到后院,就看到了藏经楼,是一座仿伊斯兰风格的建筑,于1934年兴建,是建筑群中最早的建筑。小楼建于巨大基座之上,共二层,门前为花岗岩砌台阶,正门立面有8根圆柱,有穹窿圆顶和双层殿堂两部分,有民族形式的长格门窗装配其间,东西两翼设小厢房,室内有旋转式楼体,整个建筑精巧别致。
藏经搂内部是一间高挑的大厅,上部有精美的木雕。
可惜龙头龙尾已缺损。
侧面望之。
藏经楼的东侧小门。
在万字会的院子里,地下和墙上有一些石碑石刻,其中不少出自名家之手。内行看看门道,你来到此地在欣赏特色建筑的同时,也可以顺便观看一下,说不定有不小的收获。
万字会旧址除了建筑引人注目外,那里的建筑上保留了不少原先的对联。让整组建筑,充满了浓郁的文化气息。在前院古罗马式大厦的中间两罗马柱上的对联,以楷书题写:“胜地起重楼,高矗云霄,列宿众星拱北极;名山环渤海,远通欧亚,义楫慈航度东瀛。”
这里的“重楼”指若干座大楼,概因岛城的万字会最早于1934年兴建了后院的阿拉伯建筑风格之藏经楼;而后于1937年兴建中院的宫殿式建筑;前院的高楼于1940年始建,是为“重楼”。“列宿众星拱北极”的意思是众星都拥护环卫着北极星。应该是出自《论语》,“为政以德,譬如北辰,居其所而众星拱之。”在外侧两罗马柱上的对联,是以隶书题写的长联:“依林泉名胜,成伟大功行,美哉轮兮,美哉奂兮,徥无为为有为,声教所暨,讫于四海;发慈悲心肠,救诸劫痛苦,由己饥也,由己溺也,以先觉觉后觉,中外不分,视若一家。”上联中的“徥”为“是”字的古体。下联中的“由己饥也,由己溺也”意思是:别人挨饿、落水就像自己挨饿、落水一样,对别人的痛苦深表同情,并将解除别人的痛苦为己任。据说出自《孟子·离娄下》:“禹思天下有溺者,由己溺之也;稷思天下有饥者,由己饥之也;是以如是其急也。”
后院东厢房,现在成立青岛啤酒屋了。
历史上的万字会是一个带有浓厚宗教色彩的慈善团体,于1922年成立,对外称为世界红万字会,说它是世界性救灾组织,对内部人叫“道院”。办会宗旨以道教为主,信奉自己所创造、能超越各宗教派别的所谓“老祖”。因主张儒、道、佛、伊斯兰、天主教五教合一并从事慈善活动,势力得到迅速发展。至1939年,国内各地建道院436处,在香港、神户、新加坡等地建道院修道点200余处。当年万字会理事会会员多是有实力的社会名流,他们对外叫万字会会长,对内叫“统长”。万字会总会设在哈尔滨,沈阳设总分会,各市县设分会,10年之内,分会发展到了全国各地。而分会之所以发展迅猛,关键在于其先后得到北洋政府和国民党政府的承认。分会对外高举世界红卍字会的慈善大旗,在民间也得到充分认可。从现存资料可以看出,世界红万字会当年与世界红十字会和华洋义赈会相比,毫不逊色。虽然世界红万字会在资金筹募方面不如这两个团体有国际渠道,但是世界红万字会的救济范围、赈灾力度均远远超出以上两个。近代中国第一个大型民间慈善组织的称谓,世界红万字会当之无愧。解放后,世界红万字会并没有被当作反动会道门处理,但是人民政府包办了一切社会事务,使这个民间慈善组织失去了活动空间。在此情况下,1953年2月,世界红万字会在《人民日报》发表声明,宣布自行解散。随后,在大陆的各地红万字会,接连发布解散声明。至此,世界红万字会退出了在大陆的历史舞台。
万字会供奉老祖(青玄老人)。认为老祖是道、释、儒、耶、回五教的首领,视老祖为最高的神。当年在万字会的男、女两个大殿内部供着这样一块大铜牌子,上写:至圣先天老祖道、释、儒、耶、回之神位。
在其下边还摆着一排大葫芦。每日早、午、晚三次向老祖烧香叩首,称之为三部道。烧的是檀香或香面,香气氤氲,烟火袅袅。万字会的宗旨是“正心、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主张人与人为善,予人方便,多行好积德。讲因果论。说今生种什么因,来生结什么果。善有善报。让人多做好事,不做坏事,否则必有恶报。万字会给每个会员发一条用布编成的带子,上面写着“正心修身,克己复礼”八个字。说这是神赐的。给每个会员还都发一张用朱纱写成的大“佛”字,叫会员在家供奉,每日三部道。号召会员每天坐“静功”,盘膝打坐,潜心、静气。说练这静功可使人的精神旺盛,并可延年益寿。
万字会开法会的时候,把会员分成组,每组十数人叫“篡方”。用“扶乱”的形式,预测未来,预测人生。有时还“扶乱”到了老祖、吕洞宾驾到西安县万字会里边来了,说的神乎其神的,叫人觉得非常神秘。万字会很崇拜南海大世、西方极乐世界。认为人要故去,能到西文极乐世界去,是人的最大福气了。对来不了万字会参加法会的会员,就叫他们在家每日烧三次香火三部道的坐“静功”。
![[转载]青岛万字会旧址(青岛艺术博物馆) [转载]青岛万字会旧址(青岛艺术博物馆)](//simg.sinajs.cn/blog7style/images/common/sg_trans.gif)
万字会全景,上世纪30年代老照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