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转载]日本建筑“青岛日本中学校旧址”

(2019-07-13 10:39:48)
标签:

转载

分类: 人文地理文化、文章
[转载]日本建筑“青岛日本中学校旧址”



[转载]日本建筑“青岛日本中学校旧址”

这是位于青岛市市南区鱼山路5号的“中国海洋大学”1号门。据说大牌字体是邓小平写的。

[转载]日本建筑“青岛日本中学校旧址”

上图是海大的平面图,请注意左边的两座大楼。最左边的就是第一张照片中的大楼。

[转载]日本建筑“青岛日本中学校旧址”

走进海大,迎面而立的就是日本人于1921年建成的青岛中学校主楼。历史上它曾作为日本人的中学校舍,抗日胜利后曾用作山东大学的校办公楼和医学院教学楼,现在是海大食品科学与工程学院和教育部海洋遥感重点实验室。
1949年6月2日青岛解放,一年后为庆祝和纪念青岛解放日,大楼被命名为“六二楼”,面积近六千平方米,俯视呈不对称“凹”字型,右侧长达十余米(曾有二次增建加长),楼内门窗灯融合了东西方建筑风格,朱漆木门,窗窄而高,吊挂花灯,屋内修缮的和新建的无异。

[转载]日本建筑“青岛日本中学校旧址”

六二楼正面的立面高高凸起,上面装饰有石刻花纹石。

[转载]日本建筑“青岛日本中学校旧址”

顶部有石刻徽标和装饰型石柱窗。

[转载]日本建筑“青岛日本中学校旧址”

门口有六根矮壮石柱,柱上也有精致的花纹图案。

[转载]日本建筑“青岛日本中学校旧址”

楼下门旁有大楼介绍。

[转载]日本建筑“青岛日本中学校旧址”

楼里门厅

[转载]日本建筑“青岛日本中学校旧址”

由内外望

[转载]日本建筑“青岛日本中学校旧址”

朱门上的图案

[转载]日本建筑“青岛日本中学校旧址”

窗台窗框均采用当地花岗岩石料建造。

[转载]日本建筑“青岛日本中学校旧址”



[转载]日本建筑“青岛日本中学校旧址”

屋檐也是用花岗岩建造。

[转载]日本建筑“青岛日本中学校旧址”

侧面山墙采用了糙面花岗岩和波纹水泥墙面。

[转载]日本建筑“青岛日本中学校旧址”

六二楼后楼的山墙

[转载]日本建筑“青岛日本中学校旧址”

左边是六二楼塔楼的后侧。

[转载]日本建筑“青岛日本中学校旧址”

据有关资料记载,这座青岛日本中学校建设耗资19余万元,由日本建筑师三上贞设计,是当时青岛各中学中条件最好、建筑质量最高,也是最为舒适、华丽的一座。这座砖木结构的大楼,设有室内暖气设备和完善的水流式下水道,在当时的日本国内也很少见。


[转载]日本建筑“青岛日本中学校旧址”

位于“六二楼”后面的是“胜利楼”,呈横向分布,同样为日本人建立,建筑风格与“六二楼”相似。

[转载]日本建筑“青岛日本中学校旧址”



[转载]日本建筑“青岛日本中学校旧址”



[转载]日本建筑“青岛日本中学校旧址”

胜利楼的西侧也有一座塔楼,与六二楼的方顶塔楼不同的是尖顶塔楼。山墙是也是糙面花岗岩和石刻花纹石装饰。

[转载]日本建筑“青岛日本中学校旧址”

左右两块花纹雕刻石恰到好处地点缀了大楼的外观,这是日本建筑师三上贞的经典设计。

[转载]日本建筑“青岛日本中学校旧址”

胜利楼里的长廊

[转载]日本建筑“青岛日本中学校旧址”

窗外的塔楼

[转载]日本建筑“青岛日本中学校旧址”

胜利楼的后侧

[转载]日本建筑“青岛日本中学校旧址”

找到几张老照片,这张照片显示了当时青岛日本中学校的全貌。拍照方向是由南向北俯拍,那时门前还没有鱼山路。

据资料介绍,当1892年清政府胶澳总兵章高元在青岛村前建立了总兵衙门后,新官的第三把火烧在了衙门后面的小山上。章总兵在山上建立了炮台,原来无名的小山也就有了第一个名字,人们叫它衙门山,也就是现在的小鱼山一带。

1914年,日本打败德国占领了青岛,在衙门山开山劈石,修出一条山路来。路的北端就在总兵衙门身后约一百米处,大约在现在的人民会堂后面,而南头在衙门山南麓,靠近海边。日本人把这条沙石路叫做有明町。一个日本路名。


[转载]日本建筑“青岛日本中学校旧址”

这是从右后山上拍日本中学校主楼(六二楼)。

[转载]日本建筑“青岛日本中学校旧址”

看了很多资料,涨了很多知识,感觉有二:
一是在青岛出生长大的我,一直错误地认为海大校舍是德国建筑,因为德国兵营就在校园里。建筑外墙为淡黄色带有浪线划痕的粗灰泥抹面,粗条石檐口,粗犷的糙石窗框,高高的塔楼,屋面为红瓦坡顶...特别是门口的两个非常有特色的门柱。没想到这是日本人的杰作,日本人赶走了德国人,入乡随俗,在西洋人建筑群里“和洋折衷”,与欧系建筑打成了一片。
二是感觉海大校园非常独特,一部分是德国俾斯麦兵营旧址,另一部分是青岛日本中学校旧址,两种不同殖民主义国家的建筑占据了大部分校园,这里的大学生、研究生在校园里散步、学习时会有什么感觉?

[转载]日本建筑“青岛日本中学校旧址”

根据青岛日本中学校校史,青岛日本中学校(现在的中国海洋大学)建筑要览:
   

建筑总面积为3967平方米,建筑高度为11米,地面到中央塔楼尖顶高度为36米,建筑位置在青岛市万年山(注:今青岛山)山腰处的有明町(今鱼山路)。此前学校的原址就是德占时期曾为德军炮兵营的汽车驻地。

1,建筑样式:近代式。


2,建筑构造:砖瓦结构二层建筑,中心塔楼为四层,半腰墙群为花岗岩石料,建筑上部为水泥材料的抹灰装饰面,屋顶坡度的遮雨檐为26厘米。建筑属性为青岛型,屋顶为红色烧制的平瓦,塔楼顶为铜板材料覆盖。


3,暖气设施:低压蒸汽锅炉装置。


4,上下水道:作为整体流水式,与公共上下水道相接。


5,施工日期:大正8年1月~大正9年7月(1919年~1920年)。


6,施工费用:日圆60万元。


7,建筑设计:日本建筑学会设计师-三上贞。
施工监督-西川德治。
建筑施工-公和工程局 施工代表-森岛安雄。
暖气施工-三井物产株式会社 施工代表-梅泽重彦。
水道施工-泰东公司。
电器施工-日支电业社。
另外,田边先生也作为建筑设计师参与了建筑设计图纸的部分设计。


[转载]日本建筑“青岛日本中学校旧址”

大家看这座楼,从建筑形式上看是否有点眼熟?

[转载]日本建筑“青岛日本中学校旧址”

这是青岛市立医院的普济楼。正面的山墙也是高高凸起,两边也有石刻花纹石装饰。

[转载]日本建筑“青岛日本中学校旧址”

山墙的后面也有尖顶塔楼。

[转载]日本建筑“青岛日本中学校旧址”

这楼也是日本建筑师三上贞设计的,与青岛日本中学校的建筑设计师是同一人。这是普济医院主楼旧址,为欧式建筑,处于上海路和胶州路交叉口,与圣保罗教堂对望。

医院主楼平面略呈一字形,主体为二层,局部三层,面积2150平方米。设计师客观上呈现了试图努力延续本地德国建筑精神的迹象。整个建筑立面轴线对称,中部略突,上端为当时在青岛的日本建筑贯用的弧线,并配以大面积的石墙,两侧转角用方整花岗石砌筑,顶部装饰花状。建筑门厅入口处设挑檐,后侧为一高起的四面歇坡式屋顶,形成轴线的高潮点。和同时期的日本建筑类似,三上贞制作的竖向狭窗与实墙面形成极强烈的对比,而实墙顶端的椭圆装饰墙面,则留下刻意设计的痕迹。


[转载]日本建筑“青岛日本中学校旧址”

 

青岛市市立医院始建于1916年。日本第一次侵占青岛期间,将叶樱町分院和海泊町分院合并,称新町分院,这便是市立医院的前身。后来,日本又在新町医院旁新建普济医院(今绿怡苑)。1919年11月普济医院开院。

1921年,普济医院与新町分院合并,改称胶奥商埠普济医院。

1922年12月,籍贯江西九江的蔡振声出任商埠普济医院院长。1925年,胶澳商埠普济医院改为市民卫生院,同年,化学试验所被归并到了这里。在这一年,医院所获得的政府经费为38185银元,而当年全市的总卫生费用则为48254银元。在关于普济医院的记录中,对贫苦市民的医疗费制订的一些减免规则,是特别值得注意的文献。

1931年1月,医院定名为青岛市市立医院


[转载]日本建筑“青岛日本中学校旧址”

再看这座建筑,虽然介绍它的资料较少,从结构、窗户、山墙、石材都像欧式建筑。

[转载]日本建筑“青岛日本中学校旧址”

从标牌可知,它是建于1922年的日本邮局。

[转载]日本建筑“青岛日本中学校旧址”

抬头向上看,忽然发现有两块雕花石,与前面介绍的日本中学校大楼、普济楼是否有相似之处?

[转载]日本建筑“青岛日本中学校旧址”

对,这也是日本建筑设计师三上贞的作品。留下的两块雕花装饰石的作用,正如武松的“杀人者,武松也!”,一看就知是三上贞设计的。所以,这也不是德国建筑。确切地说,是日本人设计建造的。

[转载]日本建筑“青岛日本中学校旧址”

 

侧面山墙上是糙面花岗岩。

 

日本青岛邮局大和町所旧址(1922年),位于德平路1号。大和町就是现在的热河路,是青岛早期干线马路,最初名为德意志街,日本占青岛时期改名大和町, “文革”期间曾与胶州路合称“革命路”。 

1922年,欧式建筑,占地面积1284平米,建筑面积482平米。曾是青岛市邮电局辽宁路邮电支局,前几年邮局撤销,此楼出租给饭店,现在是一家教育单位在使用。

(历史资料源自网络和书刊)


0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